西夏碑林
|
|
1874飛飛
2015-08-15
1265
10
|
這被後人稱作“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的西夏皇朝, 立國後有各種改革,
其中它的文字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從這裡進去繼續參觀, 但好奇心想知道那個字是那個字, 在這裡停了一回
雖然有相同的字, 在場卻找不到相同的模樣 果然很難啊
史話藝術館, 不知就裡就進去看一看, 但原來是史料用圖畫及模型方式介紹, 若時間不夠, 可省略
園內景觀
東南西北
描述黑水故城的詩章
接著就經過西夏碑林了
西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建立王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歷時190載,疆域泱泱萬餘裡,“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即今陝、甘、蒙、寧西北),州郡二十有二,擁勁兵五十余萬,與宋、遼鼎足而立。 其歷史、文化獨樹一幟, 博大精深,然為世人鮮知。
西夏立國前夕,獨創黨項民族文字--蕃文,即後世所謂“西夏文”。其“形體方正,類八分,而書頗重複”,由會意、形聲、轉注之法構造,上承漢風,有草、隸、篆、楷四體。元昊稱帝,令重臣野利仁榮撰蕃書十二卷,遂尊為國字。凡往來表奏,俱中書漢文,旁列蕃字,而國內則悉用國字。宋沈括《夢溪筆談》曰:“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創造蕃書,獨居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由是觀之,乃元昊搜集、整理、歸納、演繹蕃文,且以律法公佈推行。自始,蕃字大則用於官牒、律令、史書、經文、小則用於借據、信劄、藥方、地契,西夏文化由蕃文可窺大概。
蒙古滅西夏,將其宮殿、文物、典籍付之一炬,所留史料十不存一。元托克托修三史,唯無《夏史》。蕃字隨西夏而湮滅,遂成千古之謎。時至近代,黑水城之西夏文獻、文物面世,方掀起西夏學研究之風。俄、日、德、法及國內諸多學者、專家竟相著書立說,西夏史乃重見天日。其間以西夏文字、語音之見解尤為獨道,乃破解西夏謎宮之匙。西夏陵為西夏國所存最完整、最具規模之遺址。世人接踵而至,一則解讀西夏歷史,二則獵奇西夏文化。而西夏文化之典型代表當推西夏文字,故而構建《西夏碑林》尤為重要。
碑林記憶體:西夏遺留之碑刻、文人墨客描述西夏之詩文、外國友人所書西夏文字等。碑刻之造型設計不落俗套,不拘一格、或祥雲式、或雙頭獸式、或牛頭鼓面式、或須彌座式、或人像碑式、或八面經幢式,唯求形式與內容珠聯壁合。碑文以西夏文、漢文對照為主題,邀書法名家之墨寶,聘西夏文字專家以釋義,融觀賞、模仿、解秘、收藏於一體。鬥轉星移間,碑林數量與日俱增,規模亦漸趨宏大,終為西夏文化之縮影也。
西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建立王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歷時190載,疆域泱泱萬餘裡,“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即今陝、甘、蒙、寧西北),州郡二十有二,擁勁兵五十余萬,與宋、遼鼎足而立。其歷史、文化獨樹一幟, 博大精深,然為世人鮮知。
西夏立國前夕,獨創黨項民族文字--蕃文,即後世所謂“西夏文”。其“形體方正,類八分,而書頗重複”,由會意、形聲、轉注之法構造,上承漢風,有草、隸、篆、楷四體。元昊稱帝,令重臣野利仁榮撰蕃書十二卷,遂尊為國字。凡往來表奏,俱中書漢文,旁列蕃字,而國內則悉用國字。宋沈括《夢溪筆談》曰:“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創造蕃書,獨居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由是觀之,乃元昊搜集、整理、歸納、演繹蕃文,且以律法公佈推行。自始,蕃字大則用於官牒、律令、史書、經文、小則用於借據、信劄、藥方、地契,西夏文化由蕃文可窺大概。
蒙古滅西夏,將其宮殿、文物、典籍付之一炬,所留史料十不存一。元托克托修三史,唯無《夏史》。蕃字隨西夏而湮滅,遂成千古之謎。時至近代,黑水城之西夏文獻、文物面世,方掀起西夏學研究之風。俄、日、德、法及國內諸多學者、專家竟相著書立說,西夏史乃重見天日。其間以西夏文字、語音之見解尤為獨道,乃破解西夏謎宮之匙。西夏陵為西夏國所存最完整、最具規模之遺址。世人接踵而至,一則解讀西夏歷史,二則獵奇西夏文化。而西夏文化之典型代表當推西夏文字,故而構建《西夏碑林》尤為重要。
碑林記憶體:西夏遺留之碑刻、文人墨客描述西夏之詩文、外國友人所書西夏文字等。碑刻之造型設計不落俗套,不拘一格、或祥雲式、或雙頭獸式、或牛頭鼓面式、或須彌座式、或人像碑式、或八面經幢式,唯求形式與內容珠聯壁合。碑文以西夏文、漢文對照為主題,邀書法名家之墨寶,聘西夏文字專家以釋義,融觀賞、模仿、解秘、收藏於一體。鬥轉星移間,碑林數量與日俱增,規模亦漸趨宏大,終為西夏文化之縮影也。 因年代久遠, 部份文字已退色, 但十分耐看
北字的西夏文寫法, 一時間很難看憧, 筆劃很複習
感覺這裡擺放十分隨意, 好處是遊人可以很近的細看, 但日曬雨淋, 對於保存有些不利, 不知是否有更具價值的東西收起來, 這是其中一處必經之地
|
商店 | 西夏皇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