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發生點錯誤。
重新載入
靈龜上山在蒲台
Eric
2015-10-11
3808
1
分享
收藏

路線:蒲台碼頭 - 天后廟 - 響螺石 - 佛手岩 - 南角咀 - 126 燈塔 - 靈龜上山石 - 僧人石 - 古代石刻 - 蒲台碼頭

長度:約 4 - 5 公里

起點交通:街渡 (香港仔/赤柱 - 蒲台島),請留意船期

終點交通:同上


蒲台島 (Po Toi) 近年屢遭覷覦,先有發展商肆意破壞林地興建骨灰龕位,時至今日仍可見不少地方滿目瘡痍,未復舊觀,至近月城規會就蒲台群島分區計劃大綱圖諮詢公眾,其中改劃部份具高生態價值的土地作低密度住宅發展,值得關注,最後結果如何尚未得知,不過蒲台島缺水缺電、交通不便,常住人口只有寥寥數戶,大興土木又是所為何事呢?


蒲苔島,又名蒲台島,位處香港南部邊陲,其名字來源有兩個說法,一說島上曾經盛產形似蒲團的海苔,故名蒲苔,另一說則是自海上遠看小島彷若一個浮台,故得蒲台之名。蒲台雖小 (實比長洲大一半),卻極具生態及地質價值,可惜仍未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加以保護。進出蒲台全靠街渡,不過平日每兩天才有一班,僅假日方有較多班次方便遊人,若星期日不幸錯過尾班船,可要待到星期二下午才有街渡返回市區,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說。


螺洲



當天一早在赤柱卜公碼頭乘搭十時的班次前往蒲台,惟天公不造美,烏雲密佈,雲底高度約莫只有二百米,橫風吹雨入船斜。街渡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螺洲、蒲台漸現眼前,未幾徐徐駛進大灣,途中可遠觀響螺石以及天后廟,船程不足一小時,未到十一時已登岸在碼頭整裝待發了。聽畢導賞員的簡介後,隨即左轉經過餐廳、天后廟前往響螺石。近觀響螺石,若有多點想像力則效果更佳,底部石縫頗闊,近半凌空的石塔看似輕輕一推也會失去平衡。


響螺石


天后廟


大灣


岸邊疊石


響螺石


蒲台島地質以花崗岩 (Granite) 為主,相信源自大概一億四千萬年前左右的火山活動,由岩漿在地底深處緩慢冷卻凝固而成,故此岩石中晶體較大。且慢,地底深處?沒錯,皆因花崗岩上方的岩石經歷億萬年的風雨沖刷早已消失殆盡,終把本於地底深處的花崗岩展現眼前,假設每年只移除 0.01 毫米的岩石,這比一粒沙的直徑還小,看似微不足道,但乘以一億四千萬年的話,那代表已經移除了上方超過一公里厚的岩石,比現在的大帽山還要高,風化侵蝕可謂是自然界中的愚公,亦是自然界中的巧匠,唯肖唯妙的響螺石實為風化侵蝕的產物。


在這裏不知待上了多少年的孤獨石頭


在蒲台島的山坡時常可見一層層光滑的花崗岩,這與方才所說的侵蝕作用也有關係,由於花崗岩在地底深處形成,本身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惟侵蝕作用漸漸移除了花崗岩上方的岩石,岩層因為應力減少而膨脹,形成應力卸荷節理 (Stress Relief Joint),節理亦即岩石中的裂縫,若此大規模與地形平行的話,則稱為蓆狀節理 (Sheeting Joint),石如其名,儼如一張張石蓆相疊而成,不過若是位處山坡的話,再加上水分滲入岩層之間,須慎防或會增加岩層下滑的風險。


蓆狀節理


吃過輕便午餐後,再下了一會微雨,隨後藍天漸現,看着小孩子在沙灘上嬉戲,不禁懷念兒時常常去海邊堆沙挖隧道、中學時獨個兒在海邊吹海風聽浪濤的日子,可惜城市人與自然的連繫彷彿越來越弱了。路經早已停辦多年的蒲苔學校,可以探訪小島另一常客 —— 蜘蛛,蒲台除了奇石多,蜘蛛也非常多,而且體型往往不小,不過若果你不去騷擾牠們,相信問題不大。


沙灘上玩耍的小孩子


蒲苔學校


掛着兩隻不小的蜘蛛


穿過林間小徑,踏上岸邊郊遊徑的石屎步道,眼前景色令人眼前一亮,小型的燈塔建在青蔥翠綠的岬角之上,倒帶點異國風情。朝石坡上望,又是蓆狀節理,而礦物質在岩石上留下不少深色的紋漬,宛如一幅抽象的山水畫。步道兩旁有不少奇石,往往給遊人遺忘,不妨慢步細賞,與三五知己為這些奇石給個名字,譜個故事,肯定會為旅程加添不少趣味。


燈塔、岬角


岸邊步道


大型的蓆狀節理


烏龜送花石(?)


石魚


方包石


危如累卵


抽象的山水畫


俯視南氹灣沙灘很是嚇人,滿是垃圾,大煞風景。發現路旁有個小水氹,內裏住了不少拖着長長尾巴的黑色小蝌蚪,不知長大後會變成甚麼呢?順道一提,盧文氏樹蛙為香港特有品種,只曾在大嶼山、赤鱲角、南丫島以及蒲台島發現牠們的蹤影,何忍大肆發展蒲台島將牠們趕盡殺絕?沿岬角山腰續行,可見蒲台島一大名勝——佛手岩,與稍後提及的靈龜上山石同獲選為「香港十大最美岩石」之一,佛手岩五指清晰可見,極為神似,當然亦是風化侵蝕的傑作,岩石因日夜溫差而熱脹冷縮,致使石縫日益擴闊,岩石沿石縫裂開崩解,這個過程名曰塊狀崩解 (Block Disintegration),而留下的空隙恰似指縫,形成今日所見的佛手岩。


滿佈垃圾的南氹灣


小蝌蚪


到處都是石塔


好似洋蔥般的頁狀剝落


佛手岩


遠眺剛才的岸邊步道


巨型的山水畫



自佛手岩續向南行,可步至岬角盡頭——南角咀,雖則索罟群島的頭顱洲實比蒲台島南角咀更南些少,但該小島人跡罕至,遊人視蒲台島南角咀為香港極南點,雖不中亦不遠矣。離開石屎小徑後,路途略為崎嶇,或須手腳並用,有些地方更長有仙人掌,敬請注意安全。


南角咀


港境之南的荒涼景致


前往山頂 126 燈塔的天梯


野生仙人掌


探路前行


在崖邊探頭向下望,驚濤拍岸,氣勢磅礡,回首仰望,則是孤清的 126 燈塔。位處香港最南端的 126 燈塔,與鄰近的螺洲的 125 燈塔以及建於 1893 年的橫瀾燈塔,在每個漆黑的夜晚為航海人士指明方向,試想像沒有 GPS 的年代,在夜裏終於看見一絲有規律閃爍的微弱光線自海平線漸漸浮起,意味着陸地只是咫尺之遙,那個自茫茫南海遠航歸來的船長,沉着的蒼老面容下想必也會有點激動。


回望 126 燈塔


浪濤拍岸


在南角咀吹得披頭散髮後,便原路折返至石屎小徑,再踏上一段不短的天梯即可抵達岬角之最高點,亦為 126 燈塔所在之處。126 燈塔為一間建在石屎平台上的白色小屋,牆身髹上 126 的黑色數字,十分醒目易認。屋頂安放着燈塔的照明導航裝置,入夜後便會光芒四射,為船隻引航。山頂有不少平坦之處,入夏後頗多遊人在附近紮營,以求在遠離光害的「港境之南」飽覽繁星滿天 (可參見Will Cho 的蒲台 TimeLapse),淡淡銀河高懸天際,將牛郎、織女狠心的分隔兩地,而更可悲的是,都市人根本沒有機會仰望星空,平日 Eric 只能靠相機「看見」銀河,希望終有一天能到此以肉銀一嘗蒲台夏日銀河之美。


終於到達了


126 燈塔


小屋上的照明導航裝置


遠眺前方,可見伏在山坡上的靈龜,似乎正在爬向在山脊說道普渡眾生的僧人,未知何年何月方能得道呢?靈龜上山石與僧人石神態栩栩如生,真是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一雙巧手。路旁有些石頭表面有些儼如蜂巢一般孔洞,源自蜂窩狀風化 (Honeycomb Weathering) 作用,常見於海岸地區,當岩石中的易溶礦物被溶解帶走,長年累月後便留下這些孔洞。涼亭附近趣怪岩石繁多,未能一一介紹,留待大家發揮創意了。


靈龜上山石以及僧人石


僧人石


蜂窩狀風化 (?)


包剪揼石群


豬頭石 (?)


徐徐下山,循岸邊郊遊徑返回碼頭,途中順道參觀岸邊的蒲台島石刻,石刻與青銅時代器物的紋飾相似,故此學者估計沿海而立的石刻是由約三千年前的先民所刻鑿,或有鎮海護航之意,不過年代久遠,部份石刻已不太清晰了。路上還會經過士多,不妨購買一點蒲台特產支持本土經濟,如乾昆布、紫菜,不然坐下來吃碗海帶綠豆沙消暑也是樂事一樁。坐在街渡之上,凝視着灑在海面的金黃陽光,蒲台很快已退至遠方了,然則當日行程只是初探蒲台之西南角,還待日後再找機會踏足這個小島的其他地方。


循海邊步道返回碼頭


蒲台島石刻


太抽象了......


碼頭附近色彩繽紛的岩石


不知在採甚麼了


風和日麗的黃昏


螺洲門,香港最深水域


赤柱半島的衞星站


路線地圖 (僅供參考)


原文:

靈龜上山在蒲台 (上)、(下)


參考資料:

土木工程拓展署 (2009). 香港地質 - 四億年的旅程

香港觀鳥會. (2012). Proposal for a 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and Support for Country Park Designation on Po Toi Island


路線一覽

Facebook Page


郊遊日期:2013.07.21

最後更新:2015.05.31

~END~
商店 蒲台島
特搜總編E2015-10-12 09:47:35
+ 追隨
舉報
恭喜!經過「SeeWide評審團」一致通過,你的發佈已被選為推薦攻略!你將獲得200經驗值作獎勵!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