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車仔麵,味道多元化
|
![]() |
井底龜龜
2016-02-13
774
0
|
分享
收藏
食物見證着時代的變遷,同一種食物在不同年代會有不同的烹調演繹,還記得二十多年前跟家人回廣東,吃飯時總覺得那碟炒菜非常油膩,而且偏鹹,實在難以下嚥,原因不難理解,那時候的大陸,物資還沒現在豐富,並非每頓飯都有肉,佐飯以青菜為主,要青菜好佐飯,必須夠鹹,多放油亦因為當時同胞少吃肉類,脂肪多從食油吸收之故。及至現在,由於大陸民眾大都富起來,肉吃多了,青菜烹調亦變得清淡,少鹽少油。 今天的主角車仔麵亦跟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化,在六七十年代,街頭處處熟食小販,有些小販在街頭推着木頭車,販賣熱辣辣的湯麵,而佐麵的餸菜都比較下價,甚至可以稱為下欄,核心餸菜有牛腩碎(從牛骨牛肉中裁出的小塊筋膜肉碎)、豬皮、豬腸、豬紅及魚蛋,由於要方便走鬼,車仔一般不會太大,所以擺賣的餸菜麵食亦不如今天的多元化,只得幾款麵色及有限餸菜選擇,食客可按自己的喜好及食量挑選。後來由於香港政府要肅清無牌小販,賣麵者亦紛紛入鋪,檔口變大,擺賣的麵食餸菜亦變得多元化,時至今日,店鋪的麵餸選擇可以多達數十款以上,由於這種麵(星爺電影食神中稱為嗱渣麵) 最早期在手推木頭車上販賣,約定俗成下成為今天大家口中的車仔麵。好像小弟今天光顧位處尖東的靚靚車仔麵光是餸便有49款,麵食亦有10款選擇,連湯底選擇亦多達6種。以下提供點菜單讓各位參巧參巧。 電影食神中火雞姐的檔口只有幾呎長,食客在在路旁進食,靚靚的檔口跟火雞姐的當然有大不同,位處尖東,店面門口少說也有二十多呎,,在食客中亦沒有惡形惡相的赤膊喪標及其兄弟們影踪。 今天點了三餸一麵,麵底要了四川紅薯粉,餸則有沙茶豬皮、九轉大腸及海南切雞,湯底則點了酸麻辣湯底。 下單時得到侍應姐姐的提醒,點三餸一麵可跟下圖其中一款冷熱餐飲,利賓納或檸蜜。 等了大概10分鐘,餸菜、麵食及飲品到齊,來一幅大合照。 先評一下湯,用辣椒、花椒及白醋加入預先準備好的上湯煮成,上湯本身有不俗甜味,估計本身湯頭用蝦皮及豬雞骨等 |
~END~
人均
$56.00
商店 | 靚靚不一樣的車仔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