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有陣小雨,幸好好快就過了
晨早的耶路撒冷十分寧靜
猜是幾位聖徒的飄幡
車子又在城內轉
檔口橫放的十字架
整隊人在市內穿穿插插,上上落落,其中這一走廊似的天橋可以稍稍看到哭牆內的一二,原來通過這段木廊橋可達聖殿山。
不過我們的第一個點卻不在這裡 先去參觀阿克薩清真寺
(網上圖片) 因身近在門口好難拍到頂部,借張網圖作介紹
(網上圖片)藍色的才是阿克薩清真寺,號稱伊斯蘭第三大聖寺,而鄰近的圓頂清真寺常被誤會為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迪那先知寺。位於耶路撒冷東區舊城東部沙裡夫內院的西南角。阿拉伯語“阿克薩”,意為“極遠”,故又稱“遠寺”。阿克薩清真寺地下原是猶太人祖先所羅門皇帝建造的猶太神廟,他們稱阿克薩為“聖殿山”,是他們將來迎接猶太人複國救世主“彌賽亞”從天而降的地點。(網上資料介紹)
這個石雕存在的玄機不說不知,老師叫我們先看看
當然範圍咁大好難猜中,經指示後細看才知原來這些石頭外面原來都鋪上金子的。 如今仍可以淡淡的看見未全脫落的黃金。盛世時金碧輝煌,到年代久遠後,再沒人尊重那一套信念,如沒有好的看管,唯利是圖的人小當時不會錯過這些不勞而獲的東西; 聽來想起在新彊無人區看見漢墓被盜後的景象
這個外觀是比較完整的
遠處吸引大家目光的是一個金頂,圓頂清真寺 ,又稱:金頂清真寺
嘻,十人有九都是用這構圖的
慢慢便行到圓頂清真寺那邊廣場,遠了回頭望才稍微看到阿克薩清真寺的藍頂
金碧輝煌,圓頂清真寺
據說是個水池之類的古蹟
這個上面還有亭子
廣場好大,當中未睡醒的,邊行邊說好冷好累,十二月的以色列當然冷囉
古蹟容器
內觀
街上見的,都是男跟男的走,女士跟女士走。。。
小巷
接著去哭牆了
標示內容: 提示進入神聖範圍,言行衣著各方面都要莊重及需顧及當地人敬拜文化和禮儀
前一天老師已提大家衣著要留意,今天不要穿背心沒袖衫及短褲涼鞋。將近進入哭牆前,領隊再一次提醒大家注意事項。因我們要經過安檢才能進入這範圍,軍人如有什麼檢查要求,如看腰包,任何袋等都要聽從,也不要說話及拍照,一個一個人進入範圍; 除不懂英語的長者外,他也會在旁留意關顧。
區域是男女分開的,從高處走下去,見有阻隔分開兩個區。在高處可見兩區概況。這是男士那邊的哭牆,到下到平面地台後就大致看不到對面區的範圍。
區內有英語指示牌
前面幾位女士不是向前進的,是倒後行,我們看了幾分鐘就發現了 為什麼? 稍後分解
哭牆上有不少紙條,是敬拜的人留下的,有的在頗高處,不知她們怎樣放上去
虔誠的信徒
在縫隙裡有不少白鴿洞,牠們進進出出
下一隻準備起飛中 男女區域就這樣隔開
金頂就是之前看到的清真寺,據說哭牆露出一段外,其餘是嵌入背後整個建築群裡。 話說回來,為什麼離開時大家是倒後行呢? 原來是尊重及捨不得離開的意思。哭牆於猶太人來說如同接近神在的地方。因這牆就是聖殿的僅有遺跡。當日看來比較上來,女士比較多用這方式表示虔誠,男士牆那邊就不覺有人倒後行了。
另參觀有一些規定: 男士進入哭牆,必須戴帽,女性在哭牆不用蒙頭。若男士沒帽,現場有些小小的紙帽提供
「哭牆」應叫「西牆」,希伯來文是Hakotel。只因放逐在外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在此牆祈禱時哭訴流亡的苦難,遂被人叫做「哭牆」。 公元前五百多年,巴比倫人攻佔耶路撒冷,所羅門王興建的「第一聖殿」付諸一炬,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當奴隸。五十年後,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猶太人返回故土,用二十年在原址重建聖殿,但其後又為羅馬將軍龐貝所毀。 公元前十九年,大希律王在聖殿山興建新的聖殿,是為「第二聖殿」。但八十多年後因猶太人叛亂,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夷為平地,聖殿被毀。如今所見的「哭牆」,是聖殿廢墟的西牆,深埋地下,其後猶太人藉口支持聖殿山平台的基地以防塌陷,用石塊加高,築成今日的一面大牆。但遊客如仔細觀察,哭牆下面和上面的石塊有大小之分,下面十一層的巨石才是希律王建「第二聖殿」時所使用的原始建築材料。 「哭牆」,已成為當年聖殿留下的唯一遺跡,象徵了聖殿的化身,因此成為了猶太教徒最神聖的祈禱聖地(網上資料)
參觀完後就回到街景,經過不少古蹟地方
看地面的鋪設,甚有特色的上級路
吸引大家的餅店
突然發現鏡頭的少女,用這淡雅顏色頭巾的比較少
咦! 心型麵包條! ++++++++++++++ 以色列遊記好難寫啊 ! 因團隊參觀點很頻密,停的時間也短; 不過若非如此,又去不完所有點及遺跡。另因沒有做功課的過程,印象是差一點,每次都要多次複核景點名稱資料才能寫,真是費時不少。 想到為自己將來回顧時的滿足感,唯有繼續努力! 也多謝大家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