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出身在一個好辨論的家庭。讀書時期,早上的家中常傳出鄭經翰的聲音; 晚上要外出的時候,車子內就滿佈黃毓民的聲音,而我們一家子本身對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事情都各有一番見解,亦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因此我們常常會為這些事情爭論不休。不過由於我們一家的思想基本上都算是保持一致,所以每一次的家庭辨論中,我們大都會有所共識,但對於大部分和我們持不同意見的街外人,我們就不其然地和他們爭論不休,並堅持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又不太願意聽對方的想法,有時就這樣在言語上傷害了別人也不自知,更甚會遭到對方的反唇相譏,這亦是其中一樣最能使我在信仰上失腳的地方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 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馬太福音15:11、17–20)
即使我們所說的是正確的,但若不體諒別人的感受,只是一味把自己的訊息硬銷給別人的時候,就很容易傷到別人,更何況我們所想的,並不是每一次都是對的呢?心 理學家Terry D. Cooper的《論斷太多,判斷太少?》(Making Judgment Without Being Judgmental,顧若菡、突破書籍編輯組譯),就為我們剖析為何人類這麼愛論斷,還有我們應要怎樣做才能走出論斷的網羅。
論斷主義是一種建基於對事物的即時反應和斷言的思維模式,是一種情緒化的推想、不經大腦的意見,欠缺理性而清晰的思考,同時也不願花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把所有相關的資料加以搜集和分析,單憑一股衝動就做決定的行為。
書中分析基本上好論斷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自認為自己的觀點客觀持平、完全中立(所以每當我們有這種想法時,要小心了),喜愛控制別人思想方向的人。在現今世代,論斷主義可謂無處不在,無論閣下屬於哪方陣營,都一樣會受其影響。
人之所以喜歡論斷,主要有二個原因:第一是道德上的優越感,論斷別人時,我們不再是討論交流中的參與者,而是高高在上的旁觀者,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的缺點、錯失和限制。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馬太福音7:3)
第二是智能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能讓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綜論別人的整個人生,但其實我們對那人的生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論斷主義最誘人的地方,是叫人把自己的觀點神化,忘掉自身的限制,透過貶抑別人而變得自義,以為自己高人一等,或與別不同,即藉著拆毀別人來抬高自己。
要預防論斷主義,我們必須要保持謙遜、憐恤和警醒的態度,以防自認為是對的驕傲思想侵入我們的言行中。即使自己所持的觀點是對的,也應繼續以仁愛和寬容待 人,忠言始終是逆耳的,當對方察覺到論斷者根本對自己既不溫柔、也毫不關心、更沒有同理心時,即使理據充足,都聽不進去,這亦是香港一般市民對激進民主派 抱持反感的根本原因。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哥林多前書13:2)
若兩個擁有不同觀念的陣營要真心尋求對話,就必須要好好檢討書中所言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甚至達到自戀水平的心態,慎防將異見者妖魔化,對他們惡言相向,甚至 不屑一顧。假若雙方都以以牙還牙、論斷的態度互相攻擊,那只會延續互不接納的循環,最終只會惹來難以修補的仇恨,而這亦正是造成現今香港社會嚴重兩極化的 癥結所在。
雖然《論斷太多,判斷太少?》是以聖經作為出發點去思想有關論斷的問題,內容可能令某些非信徒卻步,但Cooper以其在心理學上的造詣和對聖經的認識,把兩者融會貫通,再附有不同日常生活常見的例子,以深入淺出的方法一步步地解釋論斷的真相(以上的介紹只是當中的皮毛),並從而幫助我們嘗試認識自己和分析圍繞著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的真相,最後助我們重建健康的自我形象、人際關係和世界觀,即使是對聖經認 識不多的朋友,也一樣能夠吸收書中所帶出的訊息,《論斷太多,判斷太少?》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靈成長讀物。
對信仰、時事、音樂、足球等其他主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到本人的blog:http://smallaworld.blogspot.hk/
累積瀏覽 405646
全部攻略 315
全部回應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