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 當大家正等待 Olympus 的 M4/3 新機款時, 每位朋友也引頸以待般, 但結果出來後, 令一部份人士包括筆者, 大跌眼鏡, 不論外形以至鏡頭, 也差上一截 ~
網上亦很多朋友對 Olympus 的 M4/3 機款, E-P1 的外形, 顏色配搭有所微言, 所以網上開始有 DIY 的配件出現, 如下面 hyperlink 的假皮貼紙,
假皮貼紙
而
另一M4/3 陣營的 Panasonic, 一路亦有第三部 M4/3 機種的傳言, 早前兩部的外形 G1/GH1, 樣子及尺寸, 未能到達
M4/3 機種最初的設計理念, 比現在的 4/3 機細少和輕便, 所以大家意會到, Panasonic 會再出一部更加達標的新機, 大家亦估計,
樣子會照他的熱賣機款, LX-3 差不多.
果然, 早前在中國內地網站首發的貼子, 竟然有所謂的諜照流出, 下面的相片便是從無忌網站轉貼回來.
原來圖片刪除了, 因為香港 panasonic 的出位做法, 避免收到信件, 只有消極咁做~
大家可以看看,Panasonic 對香港著名硬件網站, hkepc.com 的刪文要求~
click to enlarge
大家可以看到, 此機沒有了 Olympus 刻意的懷舊機款外形, 不會不倫不類, 也有內置的閃燈~
尺
寸估計也和 Olympus 的 EP-1 相約. 抓手的位置, 保持著同門 LX - 3 的電鍍表現, 這亦是光圈認為最認詬病的地方,
雖然電鍍銀配搭黑色機身是十分古典, 很多房車也是同樣的配搭, 但全黑的機身, 反而是筆者至愛. LX-3, 最醜怪的地方便是這一個電鍍環了.
在
背後的相片, 看到閃燈 HOT-SHOE 對下的位置, 看到有一插頭的模樣, 看來是電子觀景器的電子接觸插頭. 仿如 GX 100 /
200一般, 可以另配上電子觀景器, 一來可以省卻電量, 如果是仿照 RICOH GX 100/200 般, 可以旋轉90度,
就可以俗稱的低炒向上/ 向下拍, 亦可以胸口水平高度拍攝~
以 RICOH GX 100 計, 使用了 EVF 電子觀景器, 可拍攝的張數, 是普通用 LCD 進行取景的三倍有多.
從相片中, 可以看到共有兩支鏡頭, 一支寫著 45 ( 即是平時視覺焦距 90mm) 很大可能是 M4/3 的第一支定焦 MACRO 鏡頭, 如其他品牌的一樣, 以大約 100mm 的焦距作macro 鏡.
另
一支是 20 ( 即是平時視覺焦距 40mm ), 大家估計是 f/1.7 光圈, 這亦是大家所希望的一支大光圈鏡頭, Panasonic
本身, 很明白用家要求, 幾支大光圈鏡頭也相繼出現, 反而同是聯盟的 Olympus, 打著光學先驅的名稱, 遲遲也不肯推出大光圈定焦鏡頭,
也一眾粉絲大失所望~
*******************
筆者擁有的 CANON 5D MARK
II計,自己配合兩支定焦大光圈鏡頭,重量上, 也幾乎吃不消了 ( 所以早前亦割愛放出 1 D MARK II, 因真是太重了 )
近年自己經常腰酸背痛, 這問題纏繞了筆者幾年, 所以十分希望有一部比較完美的相機, 尺寸細少, 重量合宜, 但質數 OK 的相機~
M4/3 的出現, 應該一個好開始, 但以筆者的另一部相機, Olympus 的 E420, 在夜景長時間曝光, 確是比其他品牌的差. 不過這類細少尺寸的相片, 偏用 SNAPSHOT 的方面, 應該足以應付大部份的場境.
餘下的問題, 便是 Panasonic M4/3 的機種, 價錢一向偏貴, 希望這一部是他的第三部 M4/3 機, 開發成本沒有早前兩部的昂貴, 出來的賣價, 比較接近民意偏向便好了~
但大家留意, 這些相片只是網上諜照, 未必是真實相片啊, 大家要抱著懷疑的態度呢~
感謝 hkavmode 提供以上資料
hkavmode 的網誌: http://hkavmode.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