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言交換 (一)】提到語言交換其實是一種思想的交換,訓練的不只是口說能力,而是思考的能力。
而在【關於語言交換 (二)】裡提到,語言交換要能夠長久互惠,在選擇語言交換夥伴要看對方是否有ㄧ個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
例如我的捷克朋友T學中文是為了來台灣念MBA,而且有一個女朋友在台灣;
紐西蘭朋友L是因為來台灣當外交官,會在台灣待上五年,所以很認真的在學習中文;
荷蘭朋友B本身在荷蘭就是念漢學系,今年來台灣交換,不僅喜歡看台灣電影,也喜歡聽台語歌,還在學校旁聽台灣文學系的課。
我覺得和這三位語言交換能夠順利進行,他們三個很明確的學習動機是關鍵。
這篇我想介紹語言交換的準備、以及對於不同程度的語言交換,要怎麼進行。
一、最好能懂漢語拼音,知道怎麼用正確的漢語拼音拼出中文發音。
漢語拼音是中國大陸的拼音系統,也是大部分外國人學中文的拼音系統。
台灣的語言中心在一開始通常都會教注音和拼音(有些只教拼音),然後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要學的系統,雖然許多語言中心很認真在推廣博大精深的注音系統,但是大部分的學生最後還是會選擇漢語拼音。
網路上找到這個注音與漢語拼音對照表供大家參考。(點圖可放大)
漢語拼音很簡單,蠻直觀的,只要注意幾個小例外 (ex: iu是 ㄧㄡ、ui是ㄨㄟ),練習一下很快就可以上手了。
我發現很多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因為注音打字太慢,也都紛紛改用漢語拼音來打字了。
我自己是在大學時期認識了幾位中國大陸的交換學生,從他們那邊接觸到漢語拼音的。
懂了漢語拼音,會讓語言交換過程少了很多阻礙喔!很多學中文的外國學生他們可能漢字不認得幾個,但是卻能用拼音寫出句子呢!
當你們在聊天的過程出現了新的單字,除了寫下漢字給對方,能夠在旁邊輔以漢語拼音的話,對外國人來說,幫助很大喔!
二、中文/外文時間的分配要界定清楚
不管雙方程度如何,不管一週見面幾次、交換時間多久,語言交換其實是一個互惠的過程,所以兩種語言的時間要公平分配。
以我自己的例子:
捷克T是一個禮拜見面兩次,每次兩小時,一小時捷克語、一小時中文。
紐西蘭L是一個禮拜見面兩次,每次一小時,一次英文、一次中文。
荷蘭B是一個禮拜見面一次,每次兩小時,一小時中文、一小時英文。
在講英文的時段裡就是全英文,在講中文的時段裡就是全中文。
這樣才可以避免講到最後,全部都用同一種語言溝通。
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生在雙方語言程度差異懸殊上:你的英文已經是高級、對方中文是初級,如果時間沒有界定好,很容易變成都用英文在聊天。
所以第三個建議就是程度的選擇。
三、盡量找雙方程度盡量差不多的語言交換夥伴
找和自己程度差不多的語言交換夥伴除了避免到最後都用某一強勢語言聊天外,雙方在學習語言時遇到的問題也會比較相似,交換起來也比較公平。
公平的意思是不會我每次來都要費盡心思跟你解釋很多單字跟文法,做很多準備工作,但你只要來跟我聊天就好。
如果要找語言交換,對方程度應該要怎樣比較好呢?
其實都好,各有各的進行方式。但是以語言交換新手,我會建議找已經有ㄧ定基礎,可以用中文進行簡單溝通的外國人 (大概是中級以上)。
我自己會這樣分
可以上街買東西:初級
可以一個人租房子、完成簽約:中級
可以真對某一社會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中高級
可以在大學課堂上聽課並進行討論:高級
初級
為什麼一開始先不要找初級的呢?
因為如果你沒有語言交換的經驗,也沒有華語教學的背景知識,和初級的交換很容易無所適從,一來你不知道要跟他聊什麼,你跟他說什麼他都聽不懂,二來你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夠幫到對方。
比如說,他無論如何就是發不好 ㄖㄔㄕ、ㄐㄑㄒ的音,他的音調不管怎樣二聲、三聲、四聲就是分不清楚,你念給他聽一次他覆誦之後勉強過關,但是下一次遇到同一個字又變調了,你該怎麼教?
華語教學看似簡單,好像只要會講中文就可以了,但其實是很專業的一份工作,必須要懂得語音學、聲韻學、語法學才能夠勝任。
除了剛剛講的發音問題,在初級常會遇到的語法混淆,例如:「沒」和「不」、「多少」和「幾」、「二」和「兩」、「可以」和「能」和「會」這些有什麼不同、要怎麼用,還有類似「你要不要一起去嗎?」這種錯句要怎麼教?「就」怎麼解釋?「才」怎麼解釋?
怎麼樣才能幫助你的語言交換夥伴用正確的語法說中文呢?
有人覺得這些細節不重要,但是學語言不就是要學自然又正確的語言嗎?如果我們一直用錯誤的方式說英文,英文永遠不會進步,同樣的,如果對方一直用錯誤的方式說中文,他的中文要如何進步呢?
如同先前一直強調的:語言交換不僅是語言交換同時也是思想交流。
初級的你們思想要交流都有問題了,如果在語言這邊他又沒辦法得到成效,很容易很快的兩個就會興致缺缺。
想像一下,一個小時的中文語言交換裡,對方支支吾吾的拼湊字句,你說什麼他都聽不懂,他問的中文語法問題你也沒辦法回答,那這樣的語言交換能夠持久嗎?
不過也不是說雙方初級程度的語言學習者,就不能語言交換喔!
如果剛好雙方都是語言的初學者,我建議的語言交換模式是要有ㄧ個固定的教材,跟著教材進度走。
我跟捷克T在布拉格的語言交換,就是雙方都是彼此母語的初學者,我們每次見面都是跟著課文走,他當時用的是「實用視聽華語2」,而我是用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捷克語文法書來上。有了書本,我們就可以跟著書本由簡單的慢慢加深程度。剛好我們兩個的第二外語都是英文,而且程度都不錯,所以可以用英文解釋單字與文法,所以不會有太多問題。
雙方都是初級程度的語言交換夥伴,主要是一個輔助者的身分,而不是老師,教材必須要你自己先讀過,有問題才來請教對方,對方可以幫你複習,但不是當你的家教,從頭到尾教你一次。
我和T的語言交換也持續了將近一年之久喔!後來他也如願來台灣念MBA了!
中級與高級
中級與高級就可以不一定要有教材,而是隨意聊天。(當然有教材也很好)
============================================
感謝 人助旅行 提供以上資料
人助旅行的網誌: http://fairyseyes.blogspot.hk/
人助旅行的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airyse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