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印尼之旅(八): 日惹「婆羅浮屠」

Peter_Yau 於 2014-03-2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1001

分類:
遊日惹的「婆羅浮屠是此程的重頭也是我此次慕名而選擇來印尼旅行的主要原因。因其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深遠的歷史背景我不得不作較深入的資料搜索為這次難得的旅行作一個詳細的紀錄。文中圖片或多類似但每張背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宜細讀之。

日惹婆羅浮屠(Boro Budur)是一座超過一千一百年歷史、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遺跡,距離日惹市西北40公里,是9世紀當時世上最大型的佛教建築物。婆羅浮屠大約於公元842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2012
更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World Records)確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跟早一程遊印度神廟一樣到這裡的遊客也得圍上接待處提供的沙龍巾以示對聖地的尊敬。
  







到達婆羅浮屠」外圍我們改乘主辦單位安排的環保車以免汽車廢氣侵蝕古物。
  







到達「婆羅浮屠我們沿通道進入佛塔範圍
  







宏偉懾人的「婆羅浮屠」出現眼前。遠看整體是不同的景觀整齊的格局中可見層層疊疊的佛龕和規律的塔尖。進入佛塔後便"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
  







從這裡拾級步上佛塔。從遊人身形的比例中可見婆羅浮屠」規模之大。
  







(圖片借自網絡)
遊塔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婆羅浮屠的結構。
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和其它寺廟不同。從垂直方向上我們可以將主要建築分為塔基塔身塔頂三個部分。塔基是一個邊長為123米的正方形,高4米。塔身由五層逐漸縮小的正方形構成。第一層距塔基的邊緣7米,然後每層以2米的差距縮小,留下狹長的走廊。塔頂由三層圓形構成,每一層上建有一圈多孔的舍利塔,三層的舍利塔形成三個同心圓。正中是一座主要的大圓塔,大圓塔的頂端是整座建築的最高處,離地35米。

婆羅浮屠修築於一座海拔265的岩石山上;周圍是乾涸的湖床,婆羅浮屠的底部高出湖床15(湖的存在一度是考古學家的爭論熱。1931年,一位荷蘭藝術家和印度教學者W.O.J. Nieuwenkamp提出一套理論,認為婆羅浮屠起初是一朵漂浮在湖中的蓮花。蓮花是佛教藝術中隨處可見的形象,經常作為佛陀的寶座和舍利塔的塔基。婆羅浮屠整座建築似乎呈現一朵蓮花的形象,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同時代表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靈深處。其中的佛像似乎代表著大乘佛教中的《妙法蓮華經》。塔頂的三層圓台似乎象徵著蓮花瓣。
  








再來看看截面圖。塔基塔身塔頂構成4:6:9的比例。
(圖片借自網絡。筆者補上中文注腳。)
佛塔的各個部分代表著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不同修鍊境界:-
1) 正方形的底部地基。邊長大約118米。這部分隱藏的塔基裡刻有浮雕,其中的160幅描繪了真實的「欲界---Kamadhatu
2) 共五層的四方形平台(象徵「色界--- Rupadhatu), 每層有石牆圍欄和供奉佛像的壁龕。
3) 共三層環迴形平台(象徵「無色界 --- Arupadhatu), 環迴走廊規律地建有倒置鐘形佛塔每個塔內供奉佛像。
4) 最頂一層是一座巨型穹頂(倒置鐘形)。被七十二座鐘形舍利塔團團包圍。每座舍利塔裝飾著許多孔,裡面端坐著佛陀的雕像。

「婆羅浮屠」的建築依佛理而構思。格局逐步由方形的基層「欲界的細緻裝飾向上演化為毫無裝飾的圓形「無色界,象徵著人類從拘泥於「」和「的色界過渡到無欲無色境界。
  








「婆羅浮屠」的發現和修復。
這是1873年「婆羅浮屠」重見天日之後的第一張照片(圖片借自網絡)

英荷爪哇戰爭之後,英國於18111816年統治爪哇。上尉托馬斯•萊佛士被任命為爪哇副總督。他對爪哇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萊佛士穿越爪哇島,記錄和當地居民的交流,並且收集爪哇古董。1814年在巡視三寶瓏的途中,他聽說在Bumisegoro村莊附近叢林的深處沉睡著一座叫做婆羅浮屠的大佛塔。萊佛士本人沒能發現這座佛塔,便派遣荷蘭工程師H. C. Cornellius前往勘察。
Cornellius和他的兩百名屬下花了兩個月在叢林中開拓出一條通往婆羅浮屠的路。由於佛塔可能坍塌,他沒能全部發掘。Cornellius向萊佛士報告他的發現,並附上婆羅浮屠的多幅畫。儘管萊佛士在《爪哇歷史》中只用寥寥數句提及此次發現,人們依然將婆羅浮屠的重見天日歸功於他。
1835Kedu地區的荷蘭行政長官Hartmann繼續Cornellius的工作,並且最終發掘了整座佛塔。然而Hartmann沒有記錄他的勘察活動,即便傳說他發現了主舍利塔中的大佛。現在主舍利塔空空如也。1842Hartmann勘察了主佛塔,但人們不知道他發現了什麼。後來荷蘭東印度政府委任工程師F.C. Wilsen前往勘探,他在1853年的報告中提到一尊百倍於婆羅浮屠其它佛像的大佛。Wilsen描繪了婆羅浮屠的幾百幅浮雕,並且研究了佛塔本身,寫下了三篇文章。

1885年日惹考古學會主席Yzerman發現塔基下面有「隱藏的塔基」,婆羅浮屠引起注意。Yzerman1890-1891年將隱藏塔基的浮雕逐塊拍照。荷蘭東印度政府獲悉之後採取了保護佛塔的必要措施,於1900年設立一個由三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評估佛塔

1902年該委員會向政府提交了一份三個階段的修復建議:第一階段排除直接威脅佛塔穩固的危險,包括修復佛塔的四個角落,加固塔身第一層的圍欄,修復若干佛龕、拱門、舍利塔和主圓塔;第二階段包括清理周圍的空地,保證日常維護,並且通過修復地板和排水孔改進排水系統。第三階段包括清理所有鬆動的石 塊,清掃塔身第一層圍欄以下的部分,清理錯亂的石塊,修復主圓塔遵照「原物歸位」的原則於1907-1911年修復婆羅浮屠。婆羅浮屠逐步初步回復了往日的輝煌。
  







現在我們來開始遊佛塔。先從基部拾級而上可以到達婆羅浮屠所有的平台走廊。
  







園內的神獸石像。
婆羅浮屠每一邊的中間都有入口,總共有32隻石獅子看守著四個入口,每個入口都有台階 通向塔頂。佛塔的主入口在東邊。
  







石階旁飾以神獸雕像細巨無遺可見建築方面的講究。
  







穩重的佛塔基座線條乾淨利落。
  







佛像四處可見。有的供奉在壁龕裏有的被破壞而失去頭部或手臂。












婆羅浮屠還有許多佛像。雙腿交叉的佛像端坐於蓮花座上。它們分布於塔身(色界)的五層正方形和塔頂(無色界)的三層圓形上。
塔身的佛像供奉於壁龕中,在欄杆的外側圍成一圈。隨著面積逐層縮小,佛像的數目也逐層遞減。塔身的第一層(最底層)有104個壁龕,第二層有104個,第三層88個,第四層72個,第五層64個,總共432尊佛像。塔頂的佛像被安放在多孔的舍利塔內,第一層(最底層)有32座舍利塔,第二層24座,第三層16座,總共72座。塔身和塔頂的佛像共計504尊,其中三百多尊被部分破壞(多數缺頭),而43尊全無蹤影。
  










缺臂的佛陀石像。佛塔的一些浮雕和裝飾物不時被盜古物者和順手牽羊的遊客偷走造成不少破壞。
  







佛塔的建築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約55千立方米石料。這些石料被切成合適的大小,由人工運至建築地點。石塊之間用榫卯連接。建築完工之後工匠們在石塊上刻下浮雕。婆羅浮屠和其它同類的建築有很大的差異。它被建於一座山上,而不是平地。由於它的實心結構和類似金字塔的造型,人們起初認為婆羅浮屠是一座舍利塔(梵文stupa,或譯窣堵坡), 而不是廟宇。舍利塔的目的是供奉佛陀,有時也僅僅是一種虔誠的標誌。而廟宇則是在房屋中供奉佛陀,並且給信徒參觀朝拜。然而從婆羅浮屠的精心設計和建造來看,它事實上是一座廟宇。婆羅浮屠的台階和走廊引導信徒們拾級而上,直至頂層。婆羅浮屠的每一層都代表著修鍊的一個境界。信徒們的朝拜路線裝飾著象徵佛教 大千世界的各種圖案。以下有詳細介紹。

2006年一場芮氏6.2級的地震襲擊中爪哇的南部沿海地區。此次地震在日惹附近的城市造成嚴重的毀壞和人員傷亡,但婆羅浮屠安然無恙。雖然經歷多年的風雨侵蝕和天災的蹂躪佛塔仍然完好。
  







通道雖略窄狹拾級而上逐層賞覽倒也不覺吃力。

  







石級頗為陡峭得扶着扶手上落。
  







說故事的石雕:
婆羅浮屠有大約2670塊浮雕,其中1460塊敘事浮雕、1112塊裝飾浮雕,覆蓋了建築的立面和迴廊。浮雕的總面積達2500平方米,分布於隱藏的塔基和塔身。
敘事浮雕被分為11組,環繞整座建築,總長3公里。第一組浮雕在隱藏的塔基中,其餘10組從婆羅浮屠東門開始分布於塔身的下面四層。
  







牆上的敘事浮雕順時針分布,而迴廊上的反方向分布。這種分布方式符合佛教徒朝拜聖跡時的右旋禮:信徒順時針繞行,而聖跡常在右側。
  







佛塔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此地多暴雨為防積水,每個角上都有裝飾著滴水嘴獸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100個這樣的排水孔。
  







到了四方形平台的第一層迴廊這部份象徵「色界」。
  







塔身第一層迴廊牆上的浮雕分上下兩欄,每欄各120塊石板。上欄敘述了佛陀的生平,下欄和塔身第一、二層的迴廊一起敘述了佛陀的前生(本生)。其餘的浮雕敘述了善財五十三參修成正果的故事。
這個是佛陀講道。
  







這裡佛陀身為太子時微服出遊目睹人間「生老病死」之苦。圖左拄杖的是老人。
  






出遊中又目睹「病」之苦(圖左為瘦骨嶙峋的病者) 







弟子給佛陀獻食。
  







佛陀未出家時與妻子同坐(圖中央右是佛陀)
  











躺臥着的佛陀的俗世妻子。
  
















迴廊一角。
  






佛陀出家前身為太子微服出遊。 











佛陀的妻子行布施情況。
  







根據《本生經》記載,佛陀母親「摩耶夫人」在一個慶典的深夜,夢到一頭美麗的白象,銀色的象鼻捲著一朵白蓮花,在她的臥床右繞三圈之後,就朝她的右腋下鑽了進去,不久摩耶夫人就懷孕產下了悉達多太子(佛陀)
  








佛陀母親「摩耶夫人」誕下佛陀。
摩耶夫人於嵐毘尼園中,輕撫著無憂樹新枝;世尊這時即從夫人右脅出生。出生後於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迴廊一處的進出口石階。
  







布施圖。
  












佛陀得道。
  







佛陀妻子向佛陀行禮。
  







佛在舍衛城偕眷屬從舍衛城前往王舍城。時有一群大象,因懼獅子之侵害跑到山上,象王遙見世尊及其眷屬,頓時生起極大的歡喜心跑到世尊前恭敬頂禮,然後用鼻子卷起“涅卓達”大樹撐在世尊頭頂上空像撐傘一樣遮擋強烈的日光,送了很遠一程才恭敬禮別。
  







迴廊上的佛龕。
  
















迴廊上佛陀趺坐面向眾生佛相莊嚴。
  



















又到了更高一層的迴廊。
  







起初看來這些佛像大同小異,然而它們的手勢(印相)有微妙的差別。塔身的佛像共有五組印相,根據大乘佛教的 說法代表著五個方位:東(右手結鎮地印,左手結根本定印)、西(雙手結根本定印)、南(右手結施願印,左手結根本定印)、北(右手結施無畏印,左手結根本 定印)、中(雙手於胸前結講經印)。塔身從下而上的四層佛像手結前四種印相,它們的印相與面對的方位對應。塔身最上層佛像一律雙手於胸前結講經印。每種印 相代表五方佛(或稱「五智如來」)的一方,分別是東方金剛不動佛(不動如來),西方阿彌陀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無量光如來等),南方寶生佛(寶生如來),北方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來),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塔頂的佛像則是結轉法輪印的釋迦牟尼。
  







這個帶有長鼻和彎彎長齒的雕刻該是一頭象。象跟佛陀很有淵源。除了上述的佛陀救象故事象也象徵著佛陀乘白象入胎也是佛陀的坐騎。
  








終於到了婆羅浮屠的環迴形頂層。這就「無色界

  






最頂一層的中心是一座巨型穹頂(倒置鐘形)。被七十二座鐘形舍利塔團團包圍。







每座舍利塔裝飾著許多孔,裡面端坐著佛陀的雕像。
  







美麗的舍利塔。這一層象徵「無色界」。 到了這裡人就已經脫離凡俗到了天界。
  







無色界」分三層。從這裡可以看到下面的兩層。
  







在這最頂一層我們依導遊的指示順時針方向繞圓形迴廊走三周邊走邊誠心唸「喃嘸阿彌陀佛」。三周完畢向上來時的方向(東方)合十許願。入廟拜神我當然照做了雖然被太陽曬得幾乎中暑。
  







這就是整個婆羅浮屠」最高最中央的巨型佛塔穹頂(倒置鐘形)。原本塔頂還有塔尖可是現今已經失去了。
塔身上的金屬線應該是避雷針的引線。

  







到了這裡四大皆空。圖右的男子正在遠眺沉思不過坐姿未夠虔誠。
  












遊覽完畢離開時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水槍清洗石壁大概是一些除苔殺菌的液體吧。



非常滿意此行讓我飽覽這座超過一千一百年歷史的「大乘佛教」佛塔遺跡見證了人類偉大的文明史和智慧。多謝天公造美今天陽光普照沒有一滴雨水不用邊撐着雨傘邊拍照,雖然費了不少腳力和流了不少汗水也是值得。



※待續※







============================================

感謝 Peter Yau 提供以上資料

Peter Yau的網誌: http://ckyyau.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96036

全部攻略 147

全部回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