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灣仔碼頭。
第二代的灣仔碼頭在1968年啟用,服務了市民46年,最終敵不過維多利亞港的新填海計劃,讓位填造新土地興建中環灣仔繞道,2014年8月29日是碼頭營運的最後一天,之後天星小輪就會靠岸不遠處的新灣仔碼頭。
舊碼頭一帶面臨滄海桑田的急劇變化,碼頭旁邊的巴士總站和灣仔泳池將會成為港鐵沙中線工地,前面的鴻興道和會議道也會改變行車道,至於舊碼頭拆遷後就會成為新填海地。
灣仔新填海工程早前已經展開,希望這是維多利亞港最後一次填海工程。
夕陽下的碼頭留影,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外表看似平凡沒有保留價值,卻是20世紀中葉一個非常重要的維港印記,集體回憶。
四十多年內,多少人進出碼頭,坐小輪橫渡九龍及灣仔兩岸
渡輪靠岸,這邊乘客剛下船散去,那邊一個又一個乘客飛奔衝閘,匆忙趕船
碼頭也見證了香港航海服務的興衰,六十年代興建之時是渡輪業的起飛時期,七十年代過海隧道和鐵路相繼落成,好像追不上急速發展的城市脈搏,渡海小輪淪為夕陽行業。
試想像昔日的繁華
建築每個部分都是時間的印記,承載各種回憶
稍為簡陋的售票處
掛在牆上的指示牌和燈廂
綠色的欄杆和牆身
昔日常用的字體
整體的建構和佈局到微小的細節
弧形的通道
藍色的地磚
欄網和通告欄的設計保存著七、八十年代的質感
一切都消失了,在新碼頭難以復見
沒有空調的舒適環境,卻有爽快的海風迎面以來,喚醒精神!
來碼頭的多數都是過客,等待下一班船何時靠岸,何時開出,
乘客甚少理會碼頭的變化,始終這裡只是一個中轉站的角色
原來碼頭空無一人的感覺是這樣子的
而我最愛的位置是碼頭最外頭面向維港的弧形牆角,四個大玻璃窗讓乘客登船前欣賞到開揚的海港景色。
登船閘門前,大家都在靜候
新碼頭的格局應該會完全不同
視野和景色在新碼頭也會看不到吧
碼頭裡面保持七十年代的風格,碼頭外一景一物已經經歷無數的拆遷和轉變:會展新翼、對岸九龍的高樓商廈愈蓋愈多,裡外彷彿是兩個不同的時空,相映成趣,也不覺突兀。
當年的指示和標語,字體和設計現今已經很少採用,低調樸實融合在碼頭建築裡,但用色對比依然受到注目,不失其功能。
在新碼頭這些細小的元素不能復見,沒法取替的集體回憶或許就是這樣
即使你每天經過沒有刻意關注,換到另一個新環境,同樣踏上天星小輪,感覺已經有所差別,未必能夠一時說得出來,但是默默惋惜已經失去的⋯⋯
舊灣仔碼頭的日與夜
碼頭頂上的英文字體是獨特的標記
下班繁忙時間人潮湧湧,不斷為舊碼頭注入新活力
搬遷至新碼頭,還能夠延續這份活力嗎?很可惜,香港近幾年太多舊事物都保不住了,你可以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是新的東西設計沒心思,又裝不了幾十年的集體回憶,這樣的城市發展只剩下虛無的外表,失去了紮實的內涵,就像沒有感情一樣,沒有可愛的地方了。其實蠻貼近香港這數年的變化。
============================================
感謝 竹仔Bamboo 提供以上資料
竹仔Bamboo的網誌: http://everydaymarkyourlife.blogspot.hk/
============================================
灣仔渡輪碼頭
釜山水族館
Thormork 冰島高地
六義園(東京)
中環街市
珠璣巷
數碼廣場
G-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