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年11月25日
地點:文化博物館
一向很喜歡看相片,特別是紀實式的照片,一張相片往往就是一個故事。前些時文化博物館舉行了兩個2012香港攝影節的展覽項目,分別是「一人像一故事」及「後直‧當代攝影展」,我自然不會錯過。
兩者相比,我較喜歡前者,甫進內,兩邊牆上便貼滿了《良友》及《號外》,透過封面展示了上世紀上下半葉的時代記憶。
繼續前行,是一張張在影樓內拍攝的家庭影、結婚照、畢業照,想起來,那種小孩坐在藤椅,又或是一家人排排坐的樓照,我家裏也有不少。
接著便是一系列不同攝影師的作品,展現不同時期香港的面貌。
至於那個甚麼「後直‧當代攝影展」則較重創意,話說二戰時期,興起倣效繪畫的畫意攝影,到了七十、八十年代,又重新正視攝影特質和價值,就是「直接攝影」,到了九十年代以後,又產生「後直」。「後直」的作品,不少看去接近藝術多於攝影,有些不明所以,但有些也甚有心思,極具啟發性。
同場加映「創意生態」展,介紹香港自二十世紀起的創意生態發展,展廳不算大,但成功把設計與生活甚至商業價值聯繫起來,不少展品都令人很有親切感,也讓人記得香港曾是一個充滿創意之地,只不過,現在人人只顧炒樓炒股,誰還有心情講創意?
一人像一故事這名字改得好,透過每張相片,訴說着一個又一個故事。
一張張《號外》封面,是時代的記錄。
88年奧運,老人家戴着趣怪眼鏡看奧運,很有趣的景像。
認得正在化妝的女子嗎,是才女林燕妮。
這系列我頗喜歡,大家拿著父母的照片,代表一代傳承一代。
當年的許鞍華,其實都幾索。
這是N年前的石板街,如今早已人面全非了。
同場展出「後‧直當代攝影展」,是對直接攝影的一次拉闊突破。
我頗喜歡這系列,展現牙簽樓有多核突。
「創意生態」展廳不太大,但展品也頗豐富,就像進行了一次香港創意設計歷史之旅。
當年經典的雙妹嘜,未用過都應該聽過。
紅A書包,細個時曾擁有過。
2000
年在潻馬艦舉行的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我也曾參觀,當年感覺也很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