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再遊龍躍頭

豁出去漫遊 於 2010-12-06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66

分類:
日期:2010年11月7日

地點:粉嶺龍躍頭文物徑

屈指一算,對上一次遊粉嶺龍躍頭文物徑,已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粉嶺的聯和墟仍很熱鬧,無奈現在已被政府剷平了。

這天史提芬因故要往上水,我等她完事後,坐巴士到上水公園(那輛巴士好抵坐,坐了超過一小時!),一起行往粉嶺,如今的聯和墟已變成一個停車場了,哈!又沒有特別用途,政府何必要剷平聯和墟呢?

這天是周日,而且大概沒有聯和墟的街市吸引遊客,四周有點冷清,不少食肆都沒有開門,我們隨意選了一間名為樂斯的餐廳,名為餐廳,其實吃的是潮州粉麵。




雖然不是知名食肆,但樂斯的牛雜和牛筋著實不錯。





四周還保留一些舊建築和舊商舖,像這間和豐百貨,好懷舊呢。




好好哋的聯和墟,卻被政府痛下殺手,只留下這個入口,昔日熱鬧之地,變成一片冷清。




這邊名為菜市場,但我記得外圍有些賣服裝的店舖

吃飽飽就開始逛龍躍頭文物徑,這是政府於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龍躍頭,俗稱龍骨頭,亦稱龍嶺,是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鄧氏聚居之地。該區鄧氏至今仍保留農村風俗,除春秋二祭及天后神誕外,該族於正月十五,仍有為初生之男丁舉行開燈儀式;於二月初一祭祖及設齋宴。

龍躍頭還保存不少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例如松嶺鄧公祠及天后宮等,而區內一些圍村,如老圍及新圍等,其圍門及圍牆甚至村內部分民居,至今仍保存原來風貌。

雖事隔十年,但我們仍大致記得怎樣走,不一會便來到龍躍頭,然後各式景點陸續出現眼前,昔日的情景又再浮現。可惜時間關係,不能逗留太久,匆匆重溫舊夢,便要坐巴士回家去了,不過又是逾一小時的車程……




文物徑的第一站是崇謙堂,我們一見就話「咁新淨既?」。原來這幢是全建的崇謙堂,舊的在旁邊。




崇謙堂為巴色會佈道所於1926年創建,並於1951年進行擴建。




由於該堂教友多於鄰近聚居,漸成村落,名「崇謙堂村」,不少村屋的窗戶也有十字架標記。




時移世易,部分村至已經破落。




下一站是麻笏圍,位於老圍西北,是鄧氏族人於清乾隆年間所建。該村四面有圍牆環繞,圍門向北,並裝有連環鐵門。在拍此照片時,剛剛有隻大老鼠走過,我只是強顏歡笑而已。




繼續前行,路邊有福德祠。




老圍位於松嶺鄧公祠西面,為該區鄧氏最早創建的圍村。圍村立於小丘上,四面有圍牆環繞。圍門原是北向,由於風水理由而改為東向,門甚窄小,以利防守。




還有一隻惡狗在看門口。




不過我仍然冒險進內拍了一些照片。




上次遊龍躍頭,松嶺鄧公祠沒有開放,吃了閉門羹,這次終於可入內。鄧公祠位於老圍東面,於十六世紀初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是龍躍頭鄧氏的祖祠。該祠為三進式建築,後進分三殿,正殿供奉歷代祖先神主。




建築物的祖龕、斗拱、橫樑、簷板及牆頭均飾有精緻的木刻、彩塑及壁畫,圖案的題材均寓意吉祥,充分反映了昔日工匠的精湛技藝。




閒逛之時,突然有小東西從天而降,原來是隻小蜥蜴。




走進祖祠,欣賞古舊的建築,也實在不錯。




其實龍躍頭還有不少景點,時間關係,沒時間再看,離開之時,咁快就到大埔墟站?原來只是荒廢了的更亭。




還有破舊的小巴和小巴站牌。




再向前走,在沙頭角公路發現這間黃帝祠,其前身為「軒轅祖祠」,建於1925年,由新界龍躍頭鄧氏族人集資於2000年拆卸重建,2005年中完成重建,並正名為「黃帝祠」,是華南首間具規模的軒轅黃帝紀念建築。




祠內集儒、釋、道三教為一體,有供奉黃帝的「軒轅殿」、炎帝的「神農殿」、孔子的「大成殿」,還有供奉佛教的「三寶佛」、「四大菩薩」及道教的「三清殿」、「三師殿」。




門外還有這輛「指南車」。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492169

全部攻略 1255

全部回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