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電影與粵曲

豁出去漫遊 於 2008-07-12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2393

分類:
日期:08年7月4日

地點:文化博物館

其實專程到文化博物館,是為了參觀太平戲院文物展(已完結),但來到才發現,展覽場地超細,不過我見到一對公公婆婆,睇得好仔細,我諗他們必定是愐懷當年在這裏拍拖睇戲的日子。

位於石塘咀德輔道西的太平戲院建於1904年,是香港第一間戲院,亦是粵劇演出主要場地之一,30年代初,院主源杏翹支持馬師曾組「太平劇團」,成為粵劇第一個男女班,並由廣州聘請譚蘭卿來港擔任正印花旦(印象中譚蘭卿在粵語片專做搞笑角色,原來也做過花旦,失敬失敬)。

太平戲院在1932年重建,放映中、西名片,令這所粵劇戲院兼具電影院的功能,並見證電影由默片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的發展歷程,當年戲院座位約二千個。

後來粵劇陷入低潮,加上電視普及、戲院競爭激烈,太平戲院最終於1981年停業,最後一部放映的影片為《摩登保鑣》。可惜,在我的記憶中,從未到過這間戲院。

這次展覽展出的文物包括契約、劇本、牌匾、座位表、戲票等,合共30件,其中一件為「太平劇團」的職藝員的薪酬簿,譚蘭卿的戲金是12,600元,以當時的生活水平已是十分豐厚的收入。




當年太平戲院就是這樣子,如今已變成商廈了。





太平戲院曾舉辦義演,因而獲贈「歌功頌德」的牌匾。




頗具印象派風格的油畫,描繪當年太平戲院人山人海的情景。




昔日太平戲院的戲票。




以前買戲票要劃座位表,分超等及堂座,嗱!大家唔好扮細話唔知咩係超等呀!

看完這個展覽,見有時間便順道參觀粵劇文物展,這是常設展覽,我在博物館初開之時也參觀過,不過今次帶備相機,就拍一些照片給大家看吧。展區不大,不過都算豐富,還有部錄音機,播放多位名伶的介紹及首本名曲,不過最令人難忘的,是重現昔日的利舞台的情景。




這是佛山祖廟戲台,始建於順治十五年,又稱「萬福台」,佛山是粵曲的發源地,以前戲班組班後,先在「萬福台」作首演!




靚次伯的團員證!




展場內還擺放了一個大大的戲棚!




這些是模型,重現昔日戲班上演《六國大封相》的情景。




戲棚後台的情景。




昔日戲班要四處走埠,他們會把戲服及道具放在箱內,這個應是鳳凰女的箱。




嘩!好閃呀!這是芳艷芬主演《洛水恨》的頭飾。




靚次伯在《六國大封相》中展現「坐車」絕技,這對就是他的坐車靴。




這件是芳艷芬的戲服。




這是芳艷芬主演《梁祝恨史》時所使用的花橋,芳艷芬曾被稱為「花旦王」,何以逐漸被人淡忘,名聲不及白雪仙,我實在大惑不解,煩請熟悉粵曲者賜教。




後來粵曲亦進軍廣播界,這本是《帝女花》 的電台廣播劇本,已是50年代。




展場內重現昔日的利舞台,我慶幸自己早出世,還有機會到此睇戲。




50、60年代,粵曲電影大行其道,我細個睇電視重播睇唔少(雖然好少睇得完),這齣是《關公月下釋貂嬋》,關德興扮關公(嗱!佢並非齋演黃飛鴻架),飾演貂嬋的是鄧碧雲,不知是否「萬能旦后」及「媽打」形象太深入民心,總覺得她演貂嬋有點怪怪的。




任白最後一齣電影是《李後主》,歷時兩年,耗資150萬,是當年的大製作。




粵曲大受歡迎,便衍生出有關粵曲名伶的報紙,大概等如今天的娛樂八卦雜誌吧,這份《伶星》已是1948年出版。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482986

全部攻略 1255

全部回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