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電影節(2013年)睇到飽!

豁出去漫遊 於 2013-04-07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384

分類:



今年的電影節,選看了十五部電影,是近年最多的紀錄(不過我要強調,看電影節從來不是鬥多的!),而且奇迹地,一套也沒漏看。三四月是感冒高峰期,往年總會病一次,今年晚晚去了看電影(連續十晚),體力有點透支,最後竟然沒染病,又是奇迹!不過,某天看其中一齣的時候,幾乎不敵睡魔,下次還是不要去得那麼盡。

今年中招與中獎的大概是五五波吧!不少都值得一看,但最喜歡的反而是楊千嬅叫人睇戲不要開電話Send短訊的短片,透過楊講電話,說出「戲院唔畀錄影、影相同講電話,你唔係今日先知下話」,比直接叫人不要講電話,應該更有效,點知……


聽說桐島要退社
/桐島失踪後(The Kirishima Thing

此片原名《桐島失蹤後》,看過電影便明白,桐島根本沒有失蹤!難怪要改名。

電影雖以桐島為名,但桐島並沒有在電影中出現過。看過吉田修一的《同棲生活》(先旨聲名,本片跟吉田沒有關係),其中一位主人翁說,中學只有四類學生,尖子、運動出色的、沉迷某些東西的,還有不良少年;此片就是差不多,講一間中學有不同性格的學生,有些高大有型引死人,有些是運動出色,有些跟出跟入,有些熱愛電影卻被視為異類,有些是音樂天才,有些熱愛運動卻先天不足,他喜歡她,她暗戀他,之餘此類,本片就是講眾人在得知桐島要退出排球隊(片中沒解釋原因),各人之不同反應。最特別是採用多個不同視角,例如第一天,便拍了五次,以不同人的角度來帶出故事,頗有心思(雖然記憶中不少日本片都用過這種拍法,包括我很喜歡的《遇人不熟》)。

《桐島失蹤後》改編自朝井龍在十九歲時寫成的首部作品,此君本年以《何者》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直木獎得主。本片沒有任何著名演員演出,但拍來卻是引人入勝,特別是最後一幕,更是妙筆。回來翻查資料,才得悉本片在日本引起不少迴響,至仍在上映中,近期又奪得日本奧斯卡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吉田大八),失敬失敬!




藍寶石天后(
The Sapphires
澳洲電影,講當地原住民離開家園,前往越戰時期的越南當歌手勞軍,片中有不少歌曲,因此不會覺得沉悶,但問題是,片中好像想講很多東西,例如歧視原住民,姐妹之間的矛盾等,但很多都談得不夠深入,特別是其中一位女歌手,是被捉往白人家庭「同化」的原住民,本來可以有很好發揮,但卻輕輕帶過,有點捉到鹿不懂脫角之感。而且每一個問題,都好像很簡單便解決,世界如此容易混便好了。


花瓣舞(
Petal Dance

超勁的卡司,有宮崎葵、忽那汐里及吹石一惠等,但只有個半小時的電影,就像看了三個小時。本來講主角坐車去探自殺的朋友,以為是公路電影,但就像片中主角宮崎葵教朋友玩一個遊戲,玩完之後朋友問:就是這樣?
超簡單的劇情,更多時候都是看著主角們看風景,吹吹海風,連對話也欠奉,我也想問:就是這樣?
不過經過沉澱後回想,卻又覺得本片也不是一無是處,只是要平靜心情,慢慢去感受才行。
但場刊無厘頭拉上「3.11」,我卻覺得有點夾硬來!



妮露的冒險(Lilou's Adventure

日本電影,講一個日本加非洲血統的女孩,為了救好朋友而隻身由沖繩往東京冒險,聽落好吸引,但拍出來疑幻疑真,不知他想怎樣,我一邊看,一邊心想:快點回沖繩吧!電影節場刊又講愛麗絲夢遊仙境,又講牡丹亭,中伏之作!




小明星(Starlet

近年美國獨立電影,有不少驚喜之作,雖然成本低,而且題材小眾,但拍出來有種自然舒服的生活感,好像這齣作品,導演以平實的手法,帶出很多細緻的支節,引申出人與人溝通的問題。可惜導演一開頭隱暪了女主角的身份,到片中段才揭盅,應可帶來驚喜(不是因為那些場面啦,哈哈),但中文片名卻提早揭開秘底。本片女主角Dree Hemingway,一聽姓氏便知道,是大文豪海明威曾孫女,不但樣貌不錯,而且演來自然舒服,希望星運不像她的姑姐瑪麗海明威吧。
據說本片上正場時會打格仔,但別妄想會有很激的性愛鏡頭,不少都只是避重就輕而已。



莫言上師一身蟻(Guru of Silence

與莫言當然沒甚關係,是一齣印度片,卻非寶萊塢之作,而是來自南印Kollywood,我也是第一次看Kollywood電影,感覺上除了樣子較黑外,與寶萊塢分別不太大,一樣有歌舞(可惜只得兩場),一樣好鬼長,一樣有些令香港人發笑(但原本不是搞笑)的片段,電影寫大學生無端端捲入警方貪污殺人案,甚至被關進瘋人院,只得絕地反擊,最終主角大殺三方的一幕,雖然血腥,也由於之前鋪排主角的慘況,而那些奸角又不用法律制裁,於是這一幕還是大快人心!仲有,一如其他印度電影,女主角真係好靚!



大渡海(The Great Passage

想起來,這是我看的第四齣石井裕也的作品,也是最具娛樂性的,日本還未上畫,我比日本人還早看到,希望在日本能收得吧。
乍看劇情,講一班如何製作字典,好像十分沉悶,但細看下,還有不少細節都可堪玩味,首先,我們都曾經擁有字典(近年互聯網流行,則好難講),但字典是如何製作呢?本片便呈現出其製作的過程,單是校對便要做五次,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應付的,而本片也展示日本人認真的過程。此外,主角松田龍平是一名怪人,看他愛上宮崎葵卻不知如何是好,也頗有趣味,松田演來也恰如其分。
製作字典是一件吃力卻不會贏得掌聲的工作,眾人埋頭苦幹,一做十多年,其間出現過難題,但導演沒有刻意煽情,最後終於完成,但有些人卻已看不到,不知不覺間便感動起來,然後筆峰一轉,眾人又展開新一版工作,沒完沒了,但看著眾人沉醉其中,不得不佩服日本人敬業樂業的精神。
本片卡司很強,除了松田外,還有小田切讓、宮崎葵、小林薰等,不過唯一要彈的,是宮崎葵實在太少戲了!!!




智取威士忌(The Angels' Share

堅盧治作品,英國的幽默小品,看畢全片,至少聽了二個Fxxk字,不過大概蘇格蘭低下階層就是這樣子吧。故事有趣,笑聲不絕,一眾主角友人傻得可愛,但同時又展現出蘇格蘭的社會實況,那班低下階層,活在暴力之下,幾乎沒翻身之日,主角較幸運,靠威士忌有機會改變命運,但其他人呢?
本片寫主角們偷酒,既驚險卻又不會太過刻意製造緊張,但一樣看得肉緊,搜身那一段更是叫人拍爛手掌。最後主角為恩人送上的禮物(與英文片名有關),短短一幕卻是溫馨感人。



小兄弟騎驢搵美(Bekas

本來非常期待的作品,看後卻有點失望,可能沒想像中多笑料,也可能因為鄰座那對情侶又傾偈又講電話影響我的心情吧。講伊拉克庫爾德族的小兄弟流浪記,但二人有時太過天真,又經常吵咀,實在令人煩厭,雖然二人的遭遇很慘,但看著看著,我又不太同情二人,也大大削弱我的投入程度。



打字夢女神(Populaire

很易入口的法國劇情片,一開頭女主角用兩隻手指來打字,便令我看得格外有親切感。當然,還有大家幾乎遺忘了的打字機,並由此帶出故事。
電影講的五十年代的法國,無論人物服飾、街頭風景,都充滿懷舊氣息,而有笑料,有勵志,有愛情,輕鬆卻不拖泥帶水,不過沒有太大驚喜就是,很多位都估計得到,但女主角Deborah Francois頗具氣質,甚有那個年代美女的風格,總之看完本片,會帶著輕鬆心情離開戲院就是了。



閃靈237Room 237

本來很少看紀錄片,但一看本片的大網,便忍不住買下來了。
陰謀論永遠都有市場,本片講的就是多位「專家」分析經典恐怖片《閃靈》,當中不少理據都好好笑,例如有人指史丹利寇比力克曾替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拍攝造假片段,但不可以公開,便在《閃靈》中暗示,因此小孩穿的服裝上面有「Apollo 11」的火箭圖案,237號房就是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後加不知多少個零);又有人指導演借此片暗指當年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理據是主角積尼高遜背後的罐頭有印第安人圖案……諸如此類,極盡穿鑿附會之能事,但又不得不佩服那些「專家」之投入,例如有人便根據片中的情節繪畫地圖。
不過,此片拍來有點粗糙,受訪者沒有露面,我根本分不出誰說這話,導演又隨意剪一些其他電影片段作畫面,不少片中的情節都重覆又重覆,我到中段睡魔急Call,很辛苦才看完全場。



那年遇上世之介(A Story of Yonosuke

著名小說改編,作者正是前文提及的吉田修一,小說及電影原名為《橫道世之介》,如今改成《那年遇上世之介》,很明顯食《那些年》。
大家有否這種感覺,有些朋友,雖然多年沒見,但偶爾又會想起他,然後便會心微笑,慶幸曾有過這樣的朋友……
《那年遇上世之介》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穿梭80年代末及15年後的今天,劇情簡單得很,就是講世之介由九州到東京上大學,認識了不同的人,故事便圍繞他跟所遇到的人的關係。
起初不明白為何所有人一聽男主角的名字便會發笑,翻查資料,原來經典情色小說《好色一代男》的男主角便是叫世之介。
看著此片,不期然便會回想我那個時代,片中處處都泛著80年代的味道,女生的頭髮、高腰牛仔褲、誇張的西裝,真叫人懷念的時代。
電影古今交錯,但拍來有條不紊,流暢舒服,當中不少畫面及情節都甚有心思,令人會心微笑,例如世之介的朋友跟他出櫃,世之介只是問:「這是表白嗎?」又若無其事的把手上的西瓜分一半給他;還有跟女友在沙灘上準備接吻,之前煞有介事的問「請問我可以吻你嗎?」一些細節都很有趣。
要彈的是人物眾多,有些其實如交際花交待不足,也看不到世之介如何影響到她。尾段講世之介愛上攝影,也描述得不夠,以致世之介留下照片給女主角那一段,感染力打了一些折扣。
總的來說,有笑有感動,還是讓人窩心,高良健吾演戇直、善良男生,演來入目三分,伊藤步也很吸睛,但最搶鏡的還是演富家傻大姐的吉高由里子,她近年作品一部接一部,遲點還會主演神探伽利略,前途無限啊!



本年的動畫又有新嘗試,分世界動畫精選、合家歡動畫及成人動畫,方便大家對號不座,減少出現家長帶小朋友去看動畫,以為睇Pixar迪迪尼,卻看到血腥暴力或唔知講乜的作品。不過真正印象深刻的其實不太多,較喜歡的有德國的《死羊羊》(Oh Sheep!),講述兩群羊,很想走在一起,牧羊人卻用盡方法把羊兒分開;日本的《從不停步的人》(The People who never stop,講街上的人從不停步,即使海嘯也阻止不了,直到某日花開了,大家才懂停下來欣賞,頗發人深省;台灣的《禮物》(The Present講出差男子投宿旅社,竟被老闆女士苦苦痴纏,十分恐怖;最喜歡還是法國的《電車卜卜趣》(Tram,電車女司機發晒姣,把波棍當作男士那話兒,把入票機當作自己那處,極盡抵死之能事。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534420

全部攻略 1255

全部回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