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電影節實在令人難忘,不是戲碼強勁,而是因為小弟踢波受傷,要戴著八字肩帶去看戲,那種不自在的感覺實在難以形容。
而且,今年電影節出奇地在復活節長假前結束(大概有關方面也預計到電影節的吸引力不及長假旅行的,電影節的衰落可見一班),加上3月下旬往新加坡旅行,回港後又很難再放假,於是回港後幾乎晚晚放工後趕去看戲,其實也挺辛苦。
零用錢(Small Change)
杜魯福舊作,第一屆電影節曾選映,放映場地是大會堂,今年適逢杜魯福誕生80周年及大會堂落成50周年,於是今年重映。
本片跟杜魯福眾多經典作品相比,只算是小菜一碟,也沒甚麼戲劇性,但拍出來充滿生命力,處處驚喜。看著一個個小演員,訴說著幽默又富親切感的故事,就像住在小鎮內,跟眾小孩一生活。雖事隔多年,但小故事永遠也不會過時。
準媽媽趴趴走(Mitsuko Delivers)
石井裕也的作品,一貫的樂觀女孩的故事,一個未婚媽媽,天跌下來當被冚,跟著浮雲的指引,來到小時候住過的舊區,與舊街坊再次相遇,互相勉勵。結尾還出現奇蹟,臨尾大肚婆還載著眾人向福島進發,得啖笑之作,至少讓人看得出希望,也歌頌鄰里之間互助的久違了的精神。女主角仲里依紗,演出頗具神采。
我看見色魔(Among Us)
結構頗有趣,講一個異國女傭的故事(香港人深有同感?),第一部分是僱主旁觀女傭的異常舉動,第二部分是另一傭見證女主角的奇怪反應,最後才是女傭的真實感受,不過,片名有點誤導,女主角其實沒真正看見色魔,那人是否真的是色魔也沒有證實,當然更沒有施暴、追逐的刺激場面。不少因片名來看的觀眾,明顯感到失望,難怪導演親身駕臨,片末竟也沒人拍掌。
三傻玩轉新德里(Delhi Belly)
一聽片名,就知是借《作死不離三兄弟》 過橋(《作》在電影節時的片名是《三傻大鬧寶萊塢》),本片製作人Amair Khan正是《作》的男主角,他本人也在本片客串,主角之一Imran Khan是Amair Khan的姪兒(而且更型仔),不過水準跟《作》差得遠,故事更像荷里活電影(英語對白),基本上就是飛車追逐,刺激是刺激,還有一些笑位,但故事沒有靈魂,更多是搵戲來做,加上粗口及屎尿屁密度驚人,臨尾還要加一場完全沒關係的寶萊塢歌舞,完全是充滿計算之作,不喜歡!但片中展現污糟(主角吃街邊食物吃到肚痛)、混亂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新德里,卻是非常吸引。而黑幫欲殺眾人之時,天花突然塌下,也算是神來之筆。
叻女同學會(Damsels in Distress)
等入場就等了半小時,開播時間又延後了,令本已沒精神的我更加疲乏,大大影響觀看的心情。美國近年獨立電影佳作紛呈,本片諷刺大學生也玩得過癮,但整體感覺還是有佳句沒佳篇,沒有想像中好看。還有,字幕竟將尚盧高達譯成高更,抵鬧之至!
德國歡迎你(Almanya: Welcome to Germany)
本屆電影節看得最開心的作品,講述德國的土耳其移民家庭故事,有笑有淚有感動,娓娓道來,流暢又爆笑,簡簡單單地述說身份認同的故事。不知何解,看的時候我總是想起自己家族的故事,幾乎可對號入座,因此也看得格外投入。
本年的動畫,不能說是乏善足陣,但拍爛手掌的實在不多,而且普遍偏長,波蘭的《仇恨的軌跡》(Path of Hate)拍來更像日本動漫,動感很強,令人驚覺仇恨可以如何影響一個人;《身體記憶》(Body Memory)講麻繩人如何逃避厄運,但結果還是跑不掉,很恐怖但也有意思;《鴨子死神鬱金香》(Duck, Death and the Tulip)講鴨子與死神的對話,沒有笑位,但充滿詩意;《晨早雞》(A Morning Stroll)講述三個時期街上遇到雞的故事,既諷刺新世代,也對未來作出警示;韓國的《啊…》(Ah)用Lego一樣可以拍出城市故事,創意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