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黑澤明誕生一百周年,雖然他最主要的作品來自50、60年代,我還未出世,但後來翻看他的電影,即時被深深吸引住!他的早期電影,幾乎全是黑白,單是那長長的片頭,甚至畫面都沒有,只有毛筆寫出的演員名字,加上日本傳統音樂,可能有人覺得悶死,我卻覺得好特別,好有個性!
記得首次接觸黑澤明的電影,應該是讀初中的時候,那時無記(還要是翡翠台)會在星期六和星期五在晚上播出一些日本電影,包括《御用金》、《手車伕之戀》等,我和父親都準時坐定定等著看,當中會播出不少黑澤明的電影(說起來,當年電視台經常播這類冷門電影,《四百擊》和《八部半》我都是在電視看的,反而現在電視台很少這樣做),通常都是譚炳文配三船敏郎的角色。
那時是在晚間新聞後開始播,由於黑澤明不少電影都成三小時,加埋廣告,往往睇到凌晨3點,但又不想半途而廢,只好捱著眼瞓死頂!
到了87年,香港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黑澤明電影回顧展,幾乎包括了他的所有重要作品(就是沒有《德蘇烏札拉》),於是我又睇了《羅生門》、《蜘蛛巢城》及《沒有季節的小墟》等。
不過真真正正在戲院睇正場的,其實只有《亂》和《黑澤明之夢》,前者還可以,至少千軍萬馬夠氣派,《黑澤明之夢》 則非我那杯茶,至於最後兩齣電影,由於評語一般,我也沒看。
後來 VCD及DVD先後推出不少黑澤明的作品,我當然不放過機會,買完VCD,見有DVD,即刻又補買,一隻不過廿蚊,抵到爛!
我看過的黑澤明電影:
《姿三四郎》(1943年)--黑澤明首部作品
劇情跟竹脇無我的電視劇差不多,首作來說算是平平穩穩。
《羅生門》(1950年)--獲威尼斯金獅獎、奧斯卡榮譽獎
原來電影結構是可以這樣玩的,攝影超一流。
《留芳頌》(1952年)--《每日映畫》及《電影旬報》當年最佳電影
前半段講主角去花天走地,又約會靚妹,頗有趣,後半段感人,拍絕症片卻甚少喊苦喊忽,高手也。
《七俠西義》(1954年)--《電影旬報》選為日本史上最佳電影,荷里活根據本片改編成《七俠蕩寇誌》
最喜歡的黑澤明電影,雖然用了一小時才找齊七位武士,但愈看愈緊張,特別是最尾雨中的大戰,扣人心弦。
《蜘蛛巢城》(1957年)--改編自莎士比亞作品《馬克白》
陰森的樹林、巫婆,感覺有點恐怖,最尾那場射箭戲,據說用上真箭射向主角,好認真!
《武士勤王記》(1958年)--《星球大戰》正是參考本片!
非常好看,由兩位丑角帶出故事,感覺上跟著眾主角探險,睇得好投入。
《用心棒》(1961年)--《獨行俠連環奪命槍》正是改編自本片
黑澤明作品之中,娛樂性最高的一部。
《穿心劍》(1962年)--可說是《用心棒》的延續
最後一場決鬥好型呀。
《赤鬍子》(1965年)--總覺得無記的《仁者無敵》是「參考」此片
感覺有點拖得長,也太過講道理了。
《沒有季節的小墟》(1970年)--黑澤明第一部彩色片,拍完不久便自殺
電影拍得太灰了,不太欣賞。
《影武者》(1980年)--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
最後一場大戰過後,屍橫遍野的境況,十分難忘。
《亂》(1985年)--改編自莎士比亞作品《李爾王》,獲奧斯卡最佳服裝
千軍萬馬的場地,調動很很好,最尾殺女角那幕也很難忘。
《黑澤明之夢》(1990年)--由多個故事組成
我看的最後一部黑澤明電影,雪地那場拖得太長了,又是講道理多。
87年的黑澤明回顧展,我在此補看了《羅生門》。
我家中收藏的黑澤明作品DVD,廿蚊隻咋,齋擺都抵。
最近黑澤明誕生100周年紀念展的場刊,整得好靚!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