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大師伊力盧馬(Eric Rohmer)離開了 ,享年89歲。
盧馬是上世紀60年代法國新浪潮的靈魂人物,身兼導演、文學教授、小說家、影評人與《電影手冊》主編,以小成本、小格局的方式,創作了五十多部電影。
在新浪潮眾多導演之中,我看伊力盧馬的作品最多,當然,說多,也不過幾齣而已,所以我從不敢自稱「影癡」。
的確,看伊力盧馬的作品 ,故事性都不太強,多是從生活的點滴去透射人物之關係,手法含蓄、充滿哲理、影像輕盈、結構簡約、對白精警,都讓人再三回味。但也不是人人有耐性去看他的作品,真赫曼便說過,看他的電影像等待牆上的油漆乾。
伊力盧馬比較遲熟,直到1963年,他的「六個道德故事」才陸續面世。前年國際短片節,我看了其中兩個--《麵包店的女孩》和《蘇珊的愛情經歷》,充滿幽默的味道,也嘲諷了人生的弱點。
伊力盧馬最令人敬佩的,是永不言倦,在90年代,那時他已是七十多歲了,仍拍攝了大受歡迎的「四季的故事」系列,四齣電影,分別是《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和《冬天的故事》,我看的第一齣伊力盧馬的電影,正是《冬天的故事》,故事也忘了七七八八,只記得很多喋喋不休的對話,跟傳統的電影結構完全不同,特別最後半小時,就是講主角在舞台演出莎翁的《冬天的故事》,全片沒有明顯的起承轉合,沒有高潮,卻又有種特的魅力。
印象最深刻的則是《秋天的故事》,那年我第一次跟史提芬去看電影節,就是選了本片,講述中年之戀,細水長流,看得很舒服。
《夏天的故事》則是後來租碟重看的,三個女孩加一個優柔寡斷的男孩,某個夏天海邊相遇,展開愛情拉鋸戰,充滿青春的味道,很難相信出自一位年逾七十的老導演。
至於《春天的故事》,最記得電影節場刊一開首是這樣寫的:「春夢了無痕……」很可惜,那次電影節錯過了,大約十年前舒琪曾發生伊力盧馬的電影,但「四季」系列只出《夏天的故事》,不知是否銷量太低,其他三部都沒有推出,大概也看得出盧馬在港人心中的地位吧。
不知本年電影節,會否推出紀念特輯,讓我有機會追回這個失去的「春夢」?
《秋天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