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5月29日
地點:Arts House、MICA大樓
這天的上午,可說是Gallery之旅,我們時間較充裕,先在下榻的Gallery Hotel拍照,酒店環境不俗,特別是外面的彩色窗戶,更是搶眼,可惜酒店有Gallery之名,而不大有Gallery之實,假如酒店內外多些畫作或擺設,感覺應該會更型。
離開酒店,又是由Robertson Quay步行往Clark Quay,20分鐘路程,但邊拍照邊賞景,也不覺辛苦。
第一站正是Clark Quay附近的Arts House,這幢建築建於1827年,曾是富商大宅、最高法院及國會大樓,2004年改建成為Arts House,白色的外牆、圓拱形門廊、木地板、水晶吊燈,皆保留殖民地情懷,昔日的會議廳及辦公室,如今改裝成劇場、音樂廳、電影放映室及畫廊等,我們來的時候,電影放映室正在播放電影,而且免費入場,可惜時間所限,不能坐下來慢慢看。
Arts House內還有一間精品店,名為The Shop,店內售賣的貨品,全都是當地原創,貨品林林總總,包括衣服、鞋、首飾、手袋、玩具、燈飾、傢俬、掛畫、文具等,走進店內,色彩繽紛。在這裏一邊逛一邊想,人家活化歷史建築,比我們行先幾多步?
雖名為Gallery Hotel,但藝術擺設不多,大堂的蝴蝶算是最搶眼。
酒店大堂值得一讚,貫通幾層的落地大玻璃,令室內也很光猛。
還是酒店的外貌最值得一讚,或許Gallery Hotel最大件的藝術品,就是建築本身。
由Robertson Quay步行往Clark Quay,沿途建築皆色彩繽紛,感覺好Fancy。
雖然國會大樓離Clark Quay不遠,但沿途沒有瓦遮頭,行起來有點吃力,來到發現門禁森嚴,難道又休息?原來這是現時的國會,Arts House在其背後。
途中還看到這艘水陸兩用船。
雖變身為Arts House,但保留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外貌。
門口還有盞充滿懷舊風味的吊燈。
圓拱形門窗、吊燈、走廊,帶領大家回到上世紀。
走廊一角,熊仔正準備開餐。
中間的大堂,也擺放了一些畫作,還可以坐下來慢慢欣賞。
另一邊走廊,繪上了充滿童真的壁畫。
The Shop內,出售多款充滿創意的藝術品。最好就是無人理你,你鍾意點影相都得,好隨意!
二樓會議好正舉行話劇團之類的面試,我們白撞想入去,結果碰得一鼻子灰。只好在會議外看看,室外展出一些懷舊展品,好像都是李光耀等人用過。那部電話,我細個屋企都有,而家好似仲未掉(不過當然用唔到啦)。
離開Arts House,經過最高法院,見到人頭湧湧,應是法律系學生的畢業禮,又一班社會精英出頭了。
距離Arts House不遠的Hill Street,有另一幢色彩繽紛的建築,就是MICA大樓,全名是新聞、通訊及藝術部大樓(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本來政府部門實在沒甚麼值得逛之處,但內裏有多家Gallery,大堂中央又經常舉行展覽,加上建築本來超靚,還是有其參觀價值。
MICA大樓建於1934年,前身是警局。
大樓的911隻窗被漆上艷麗顏色,十分搶眼。
大樓內有不少好型的雕塑擺設,影相一流。
在中庭位置還見到這隻可愛老虎。
大樓中央正舉行華翰研究會畫展。
藝廊展出的則以POP Art為主,呢個公仔咁似小雲既?
這間畫廊則以莫蜢作主題,又配上機械人、貓貓同雀仔,想表達啲乜?
呢把砍彎了的刀,又幾特別喎!
毛毛櫈,仲有埋條尾,我鍾意呀!
大白鯊殺入互聯網,定係作者覺得互聯網像大白鯊咁恐怖?
嘩!呢個機械人,我諗好多細路都鍾意!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