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打得如火如荼,在此介紹兩本有關足球的著作,不講球星,不談賠率,只從學術的角度去看足球,外國人對足球,實在比香港人認真得多!
《足球經濟學》
《SOCCERNOMICS》一書的中文版,作者是知名足球評論作家Simon Kuper和經濟學家Stefan Szymanski,他們運用統計數據來澄清坊間對於球壇的種種傳聞。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談及何以英格蘭隊每屆表現都令人失望,但原來根據數據顯示,英格蘭根本沒有失準,皆因英格蘭隊在國際賽的實力一向很穩定,無論那一任領隊(即使最差的泰萊或麥卡倫)贏波比例約為三分二。所以,英格蘭常可入到十六強卻總是在四強出局,根本是很正常的賽果。
另一Part談十二碼的也很精彩,用博奕理論來解釋射十二碼的雙方角力,更以歐聯決賽曼聯對車路士一役作例子,很有啟發性。
又例如,很多人都說,主辦足球賽事可改善經濟,書中便根據數據指出,這根本就是謊言,不過作者也提到,雖然主辦足球大賽並沒有經濟上的利益,但卻可改善市民的快樂指數。
總之,此書嘗試以經濟學角度(其實也加入社會學、統計學的角度)去看足球,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另類足球書籍。
《瘋足球,迷棒球》
我在書局看到這本書,猶疑了一下沒買,後來便再也買不到了,幸好在圖書館找到(根本沒有太多人有興趣借)。
看中文書名,大概不明所以,其實英文貼切得多:National Pastime: How Americans Play Baseball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Plays Soccer。講的就是棒球和足球兩種運動的發展。
棒球和足球最初同樣是上流仕紳的社交活動,但很快走上截然不同的路子:棒球具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職業與業餘迅即分家。美國商人從一開始就以營利爲目的,老闆們組成聯盟或是買下球隊,為的是整個企業集團的利益,而非顧及棒球長遠的發展。另一方面,足球重視運動精神,以社會參與為最大目的,迄今仍是職業、業餘一家親。
我開始誤會本書講的是「Why」,即為甚麼美國棒球走的路向跟足球不同,但原來講的是「How」,即棒球與足球的發展方向,有點失望。
不過書中指出足球和棒球各自的困境,還是很有見地:職業足球球迷滿天下,但絕大多數球隊卻陷入財務困境;棒球大聯盟球隊荷包滿滿,卻面臨球迷流失的迫切危機,的確發人深醒!特別提出要組成足球的「大聯盟」,由歐洲各地聯賽頂級球隊爭逐,便深得我心也!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