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4月28日
地點:瘋堂斜巷
遊澳門,不外乎吃和看,在禮記吃過雪糕,便往瘋堂斜巷走一轉。
「瘋堂斜巷」聽起來有些嚇人,好像是飛越瘋人院的場景。其名稱來自於望徳聖母堂,1568年創立的天主堂最初是為了收治痲瘋病患而設,長久以來被當地人稱為「瘋堂」。由於聖母堂所在的位置剛好是傾斜的街道,「瘋堂斜巷」之名就這樣約定俗成流傳下來。
這條小小斜巷,我已來過多次,但每次遊澳門,還是忍不住一遊,還是忍不住到處拍照,因為那些葡式建築實在太美了,而且不少地方都改成藝廊,甚具文藝氣息,實在很適合我這種「偽文青」,踏在那些葡式馬賽克階磚之上,教人忍不住放慢腳步。
先遊婆仔屋,這裏較多元化,既有展館,也有餐廳,還有一間葡式雜貨店,最愛那個庭院,兩棵老樟樹枝葉延伸相連,幾乎遮蔽了天空,假如在此露天音樂會,肯定極具氣氛。先看展覽,正舉行「葡國蔚藍的吸引力」,為旅居葡國多年的日本畫家Takae Nitahara個展,展出20幅塑膠彩及油畫作品,皆以葡國的海岸線景緻為題材,蔚藍的天空、翻騰的巨浪,為她帶來無限的創作靈感。
在展覽室旁有間雜貨店Mercearia Portuguesea,的葡文名字「Mercearia 」就是雜貨店,裡頭盡是各種精美可愛的葡國雜貨,每樣都散發濃厚異國風,包括葡萄牙常見的陶器壁飾、造型有趣的人形陶偶、手工包裝的精美香皂,還有家鄉的果醬、醃漬食材等,還有兼具歷史和設計感的雜貨,讓日常生活也能染上繽紛多姿的葡國色彩。
沿著梯級繼續往上走,在瘋堂斜巷的頂端,有一幢屋齡百年的歷史建築,黃色的三層建築被綠蔭包圍,顯露典雅氣派。這裡原為澳門富商陳錦全的私人宅邸,近年改建為文創園區,名為瘋堂10號,不同於婆仔屋,瘋堂10號被分割成數個藝術家工作室,十來位藝術家進駐其中創作並發表作品。而遊客就可以穿梭屋內,逐間房逐間房地探索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就像尋寶一般,隨時有驚喜!
參觀完瘋堂10號,正打算離開,卻看到橫街上有間頗精緻的小店,原來是專門推廣澳門服裝藝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澳門時尚廊,店子小小的,卻也甚有看頭。
《澳門時尚廊》為一所樓高 3層的獨立屋,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時裝展覽。我們甫進內,一名美少女即趨前,向我們介紹展覽的服裝,原來這裏正舉行「貴州苗族服裝展」,長輩對服裝甚有研究,自然看得津津有味,老實說,我們參觀之時,也看不到其他人入內,又是那句,人人都去了賭場?
瘋堂斜巷位於望德堂區,就是以這座望德堂為名。
![]()
來到瘋堂斜巷,一盞燈、一道窗,也足以讓你駐足細看。
![]()
Takae Nitahara熱愛葡萄牙蔚藍的海岸。這次展出的20幅畫作,多以柔和及透明的藍色為主,展現恬靜和諧的大海。
![]()
但有時又畫出似要吞噬一切的巨浪。
![]()
Mercearia Portuguesea就在展覽室旁,不甚起眼。
![]()
![]()
Mercearia Portuguesea只是一間小小的店,但四周都是典雅的木櫃,甚有葡國風情。
![]()
造型有趣的人形陶偶。
![]()
簡簡單單的圍裙,一樣甚精緻。
![]()
很喜婆仔屋內這棵大樹,很有氣派。
![]()
瘋堂10號地下不及婆仔屋廣闊,現場展示了一些相片,這幅便甚有意思。
![]()
繼續玩飄浮少女。
![]()
![]()
這幅便很有啟發性,人人埋首看電話或板腦,連熊貓在身邊出現也沒人理會了(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能一邊行一邊看電話)。
![]()
![]()
![]()
一間房舉行「微女子相片展」,展出一位女教師用寶麗萊拍攝的Snapshot!
![]()
![]()
小弟都忍不住出手,Lam Lam又來了,想起來,我已經在多個不同地方畫下這個公仔,就快可以出本跟Lam Lam遊世界了,哈哈!
澳門時尚廊就在一條橫街之上,很容易便錯過了。
![]()
內裏面積很小,樓高三層,看看樓梯也用上貴州風格的裝飾。
![]()
![]()
這裏展出了十多件正統苗族服裝,色彩強烈,甚有風格也!
![]()
除了傳統服裝,澳門兩名時裝設計師,運用苗族服裝特色,包括紮染及綉花布料,再融合個人設計風格,創作出兼具傳統與創意的時尚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