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其中一個地方特色是「亡命小巴」。你在小巴車廂內除了聽到汽車引擎聲外,你會聽到什麼聲音呢?現在就數一數小巴內聽到的十種聲音
司機為了縮短行車時間,避免乘客落車時才慢慢摷銀包及找錢,乘客一上車,司機就要乘客先付款找續後才坐低。尤其乘客手持一百或五百的紙幣。搭開搭熟的乘客會自動自覺先俾車費,先俾錢才享用服務。
政府實施「小巴設置安全帶,乘客上車需配戴」後,十個乘客中只得兩一兩個會戴,話之你罰5000蚊及坐監3個月。司機亦懶得理會貴客自理。但如果前面遇上警察路障,司機都會好心提乘客一句:「未扣快扣!」霎時間乘客立即找椅上安全扣,快而不亂,又快手又齊心。(不過通常有警方臥底早坐在車廂內)。
通常有些中年人或長者未登車前問:「司機,經唔經邊度呀?」為什麼是中年長者發問而很少後生仔會問司機呢?因為年輕人除了比較醒目之外,他們由於怕瘀而不敢隨便開口問人。最多坐錯車後再駁其他車輛。司機為了做生意一般都會回答:「經,不過要行多幾步。」例如:「經香港公園!我喺威靈頓街落俾你,行幾步就到。」
16位乘客,怎可能會個個都係啞?婦人學生妹OL上車啄唔斷,或者趁乘車時間跟朋友用手電聯誼。不過近來多人用了whatsapp,靜了不少。「乘客對話」也有「繁忙時間」和「非繁忙時間」之分,早上返工時大家爭取時間瞓覺,全車靜默,除了司機聽電台晨早phone-in節目的收音機聲音,下午5時後至深宵則是「繁忙時間」,乘客講是非、談心、訴苦、嗌咬等等。
路面交通情況對於司機十分重要,能否走多幾多轉賺多啲錢。所以司機們裝有Walkie Talkie設備,交換路面情況之餘,邊度塞車邊度映快相,仲會吹吓水以解開工時的苦悶。對話內容有時都幾精彩,包括:那舖食唔出的麻雀大牌、深圳的骨妹、部車嘅油箱要睇睇、今晚邊度宵夜?邊個醫生醫風濕最叻等等。有時司機對話互窒之精彩,比大巴的Roadshow更具娛樂性。
如果見到司機位已改裝成跑車seat位,加上一支螢光波棍,就一定配上兩座鴨寮街大喇叭,播放的一定是disco快bit勁歌。司機一聽勁歌就如「標童」般踩油加速。爬頭、抽頭、cut雙白、搶街客。相信不少「貨van」司機客串(改行)揸「客van」,將貨van司機「fung機」文化引入16座小巴。
乘客需要嗌「有落!」司機才會停車落客。有時因為音響太嘈或乘客太細聲,司機聽唔到而導致雙方發生爭抝。有些女乘客不想大聲嗌失儀而等待其他乘客叫落,如果無其他乘客叫落則自己要頂硬上試嗌,有時因為雙層巴士埋站而小巴司機貪方便唔cut入,就會在中間線叫乘客落車,乘客驚問:「喺呢度落車咁危險?」司機答:「咁大個人識唔識睇車呀?慢慢落咪得囉!」
在繁忙時間乘客求過於供,他們務求盡快乘車上班或回家,只要能鑽上車就不介意坐邊度。16個座位之外,有2個「臨時位」後加喺車頭車尾。如果客滿又有人截車,司機就對客講:「坐喺車頭先,下個街口就有人落車。」乘客如果唔介意便會偷雞坐低!(但已造成小巴超載)。
香港人不喜歡跟陌生人共坐,如果小巴的孖位被先登車的單客獨坐。想登車的情侶見到沒有連坐便想改乘下一班,司機為了快啲開車就對其中一個單仃乘客講:「呢位哥仔,唔該讓個孖位,快啲開車!」通常大家想快啲開車都會知情識趣;讓出孖位給情侶繼續痴纏傾偈。但也有客人打死都唔肯讓出孖位。
超速小巴換來「亡命van仔」的美譽。小巴車廂內安裝「時速計提示器」。一過80咪就咇咇叫。提示器指示80、90、100直線上升,咇咇聲就越叫越急越大聲。引擎聲、車軸震動聲、車呔磨擦聲、乘客心跳聲、司機呼吸聲、強勁音樂聲,咇咇警告聲,構成一曲「本土環境音樂」。
其他小巴聲音包括:「後數」、「司機,有冇兩個位呀?」、「唔該燈前」、「唔該轉車向前面架van」、「落車先找錢俾你」、「有冇碎紙呀?」、「嘩!炒埋一堆咁大鑊!」、「無人落就上天橋。」、「紅隧而家靚仔哂!」等等。
二少爺說:20分鐘由銅鑼灣到元朗,堪稱一個出色車手。
============================================
感謝 卡臣 提供以上資料
卡臣的網誌: http://carson-chung.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