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大機構遠離地鐵站,
下班的時候,員工會選擇乘搭小巴離開,
在繁忙時候,小巴站的人龍會有半條街那般長。
A先生和B小姐間中會排在同一條長隊中。
A先生基於「此地無銀」的心理,
他下意識會跟B小姐保持適當距離;
他總會放慢腳步讓B小姐排在較前的位置,
兩人總會相隔著幾位乘客的距離。
有時他們會乘搭同一部小巴,
A先生會留意B小姐在什麼地方下車,
猜想她下車後去什麼地方幹什麼事情。
中秋節那天,大機構員工提早於四時下班,
人龍聚集在小巴站前。
A先生和B小姐再次相遇,
B小姐排前A先生排後;
他們之間相隔著4位乘客。
由於節日交通繁忙,
等了10分鐘仍未見小巴到站。
A先生跟前的4位乘客原來是同一伙,
4位乘客等得氣結之下改乘的士離去。
這樣4人一走,A先生和B小姐的距離由5尺縮短為半尺,
B小姐髮絲上的護髮素氣味傳入A先生的神經系統;
A先生盡量壓制來讓自己看來顯得鎮靜。
緊張的4分鐘過後,小巴駛近,
收費10元,司機需要乘客上車先付款。
B小姐先上車,把一張紫色的10元紙幣交到司機手上,
A先生隨後上車,遞出一張20元紙幣,
司機順手把剛從B小姐收到的10元紙幣找贖給A先生。
這樣的一個巧合的找贖,
竟變成A先生和B小姐的首次「經外物性間接接觸」。
A先生坐好後馬上妥善收藏好B小姐的10元紙幣,
慎防把紙幣使掉。
小巴向前疾馳,
雖然他們一人坐近車頭、一人坐近車尾,
但在A先生心裡,那張紙幣已把他們物理上的距離拉近。
A先生相信有一天他終會拿著那張10元紙幣,
親口向B小姐重述今天的遭遇。
小巴三部曲之一 - 完
============================================
感謝 卡臣 提供以上資料
卡臣的網誌: http://carson-chung.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