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回歸十周年 – 生活改變

卡臣 於 2007-07-3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68

分類:

回歸十周年 – 生活改變

十年,作為一個時間單位,
在生活科技、人民心態、政治氣候、城市外貌上,
十年前、十年後都有明顯改變。
回顧這十年間,
香港出現的其中十種生活改變。


第十位:交通基建
97年後交通基建拉近市中心和新發展人口遷徙區,
大老山隧道、城門隧道、青朗公路、
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西區海底隧道、
青馬大橋、機場鐵路、地鐵東涌線、
地鐵將軍澳線、落馬州關口、等等,
就算家住天水圍、東涌、將軍澳、或深圳,
也可以快捷地來回到市中心返學上下班。
香港東南西北的交通網絡發展比10年前日見完善。


第九位:商場細舖
97年後很多受薪人士遭裁員,
逼於要自搞小生意求生。
很多舊建築物改建成商場,
劃出細舖出租給個體戶。
重慶大廈1-3樓改建成「Update mall」、
銅鑼灣泉章居改建成「Timeplus」、
灣仔國泰戲院改建成「國泰新宇」、
其他細舖商場:銅鑼灣地帶、銀城廣場、
Cantonyama、潮流特區、星際城市,
細店舖賣潮流時裝服飾、美容擺設、漫畫波鞋為主。
店主是獨資或合資的年輕人,
啟業、結業、店舖換手率亦相當頻繁。


第八位:遲婚、低出生率
一來男女性比率不調(男少女多),
二來某些女性經濟比男性強(不需靠丈夫生活),
很多女性選擇趁年輕努力工作而選擇遲婚或不結婚。
又或者年輕情侶的經濟條件未足夠而導致遲婚,
加上中學生懂得使用避孕套,
年輕人又貪玩,未有心理準備受婚姻束縛而遲婚。
而遲婚導致高齡產婦而難有小孩子,
就算年輕夫婦有心有力,
但見到香港教育制度失敗,仲點敢生?
送子女留學不是每人能負擔。
只剩下大陸孕婦才腹大便便來港產子。
學校多了大陸移民學生,他們有鬥心又勤勉。


第七位:回大陸工作
香港98-03年失業率高企,
中年低學歷的失業人揀職業再陪訓或攞綜援,
被裁出來的具學歷富經驗的管理階層就北望神州。
深圳、廣東省、上海、北京至大連,
輕重工業、酒店、金融銀行、物流、餐飲娛樂、
長駐內地,生活指素低,靚女多又溫柔,
大陸成為很多港人轉戰之地。
婚外情離婚個案亦相應提高。


第六位:Freelancer
Freelancer指「不長期固定受僱於某單位的自由工作者」,
簡稱:「散工」。
公司為了節省營運成本,
不想替員工買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強積工,
改為聘用Freelancer,
逐單Job計錢或短期合約制,
約滿後再傾績約與否。
失業大軍只好找Freelance做,
維持生活最基本需要。
港人喜歡告訴別人自己是Freelancer,
因為Freelancer是:「有才華、不受機制束縛、
愛自由、懂得享受人生」的代名詞。


第五位:中文地位
97年7月結束英國殖民地統治,
居港外籍人士逐年減少之餘,
英文的影響力亦隨彭定康一去不返。
中文成為法定言語;
董建華推出母語教學,
普通話是中小學必修課程。
法庭答辯可以只用中文、
中文合約也被法律承認、
電視有普通話財經新聞、
街上有簡體字路牌和指示、
圖書館漸多簡體字書本、
雖然會考英文科合格率每年下降,
但不等如中文科成績穩步上揚。


第四位:樓林
小學生都知道香港寸金尺土,
地產發展商為了獲得最高利益回報,
把投標回來的地皮,按「限制使用比例」,
起最高、最密、最多單位的大型屋苑。
樓與樓之間距離又窄,
雖然有露台,但露台對正鄰屋露台,
這些屏風樓構成「樓林」令空氣不流通。
「樓林」建於:將軍澳、西九龍、
屯門、天水圍、大角咀、馬鞍山、等地。
樓林成為香港建築風格。
新樓必備Club House 和一個有氣勢的名字,
多單位並不等於鄰里關係會和睦。
人住得越稠密、越要私人空間、
結果鄰里之間越疏離。


第三位:溝通方法
10年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97前主要溝通方法是:手提電話、
長途電話、固網電話、Fax、信件等等。
97後溝通方法有:icq、3G電話、Bluetooth、
e-mail、BlackBerry、Skype、video-conference、
Blog、chartroom、SMS、MSN、Web cam、Wi-Fi等等。
溝通方法增多並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
因為溝通方法太多、太方便、太簡單,
人們喜歡進行文字聲音影像的溝通,而非面對面溝通,
很多身體言語、語氣、表情的溝通技巧都失去了功效。
而人也十分依靠科技溝通,
06年尾太平洋海底電纜故障導致不能上網,
被迫off-line的人就潮熱冒汗、心絮不寧。


第二位:注重健康
沙士、禽流感、豬鏈球菌、
日本腦炎、含鉛毒、雪卡毒、關節炎、
登革熱、瘋牛症、孔雀石綠、蘇旦紅、
超標農藥、致癌食物、惡劣空氣、等等,
令港人越來越注重健康,
瑜珈、中醫調理、戎煙、洗腸、氣功、
少油走甜、高鈣低脂、維他命丸、
鑚石水、靈芝、推拿、健身、驗身。
食物安全中心定期向外公佈有毒食物,
政府宣傳短片:「321至醒午餐、
日日運動身體好、筋骨勞損要小心」。
除了注重生理健康外,
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
情緒病、抑鬱症、驚恐症、
焦慮症、妄想症、燥狂症、
強迫症、思覺失調、密室幽閉症,
正視求診數目上升。
港人注重健康之風氣,
可能由於大家這班沙士生還者,
劫後明白「健康不是必然」!


第一位:關心政治爭取個人權益
97前港人忙於搵錢和享受,
總之英國政府管得企企理理;
港人無閒關心政治。
但97後港人治港出現管治問題,
大家的血汗錢被蒸發、
當生活條件受到威脅。
不得不主動關心政治,
上街抗議!表達對政府不滿!
每年71上街、普選上街、醫生同工不同酬上街、
律師反對23條上街、教師反教改上街、要最低工資上街、
弱勢社群反削綜援上街、公務員反涷薪上街、中產基層都上街。
傳媒專門監視、發掘政治人物的醜聞錯失,
公民黨成立、各政黨吸納栽培政壇新血,
有關討論政治的電台phone in節目、書本、
討論區、論壇、漫畫、地下論政電台都有捧場客。
其實香港人的公民質素是值得給予更多政治權利,
這多得董先生七年來的無心插柳。


其他入選現象包括:
「冷氣巴士、Roadshow出現」、
「顯象管電視被Plasma、LCD取代」、
「渣打馬拉松參賽者每年遞增、抽筋者遞增」、
「人民弊市面通用、人民弊兌換店多增、滿街自由行」、
「落成的ifc和興建中的icc,盤踞維港兩岸」、
「每晚有幻彩詠香江」、「電召有折的士」、
「名牌二手店:法國站米蘭站」、「用DVD錄電視節目」、
「排隊攞招股書、睇電漫展、換麥當奴公仔、壽司等位」、
「樓盤名字金碧輝煌天馬行空」、「郵筒轉綠色」、
「領匯趕走商場小商戶」、「公眾場所禁煙」、
「政府5天工作」、「投標自定車牌」、「直銷電話擾民」、
「街名牌附加門牌號碼」、「戲院星期二減價」、
「7-11,日本城分店越開越多、零售銀行越執越少」、
「家庭暴力事件(包括虐待賓妹)增多」、
「繼蘭桂芳後,中環Soho、灣仔星街、鯉景灣出現」、
「清折舊建築」、「Starbucks、Krispy Kreme、HMV登陸」、
「名牌中學生及大學生犯罪行為」、「補習天皇出現」、
「八達通搭車泊車快餐店」、「網上購票」、
「大陸式文藝歌舞晚會」、「搞垃圾分類」、
「平日也變是賣旗日」、「老師考語文基準試」、
「身材肥胖和醜樣變是罪行」、「溫室效應氣溫飊升」、
「手電有相機拍攝音樂電視上網功能」、

「地鐵月台加裝玻璃門外牆」、「最驚電腦中毒」、
「工廠大廈改成藝術工作坊」等等。

以上就是我對回歸的記憶。


============================================

感謝 卡臣 提供以上資料

卡臣的網誌: http://carson-chung.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見習探險員
簡介:

累積瀏覽 473266

全部攻略 1241

全部回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