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筆記 貿易赤字的正反兩面 (二)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認為,貿易赤字不利經濟,令總體需求 (Aggregate Demand) 下降。這種負面的看法,始自十八世紀的重商主義。時至今天,美國貿赤像不斷滾大的雪球,會否成為吞噬自己的巨獸?
美國貿易和比較優勢:
美國是加值商品與服務的出口國,例如電腦軟件,電影。這些產品的訂價彈性 (Elasticity) 較高,因此毛利率也較高。同時,美國是大宗商品和類似產品的進口國。大宗商品即是農產品,石油和原材料等等。除了短暫的價格飆漲時期 (i.e.目前的時期),這類商品一般缺乏訂價彈性 (Elasticiy),毛利率也不高。 (抄自«大錢潮»,Bob Froehlich著,第 80 頁)
註:毛利率 (Gross Profit Margin) 指商品的盈利。定義是每售賣一元可賺取多少毛利。
Gross Profit Margin = (Sales - Purchases) / Sales
簡單地說,這好比是 A 和 B 作交易。A 從 B 那裡買了一箱橙子,用了$40。他又賣給 B 一箱牛奶,售價是 $30。 A 的帳簿填上了紅色數字!!他有麻煩了!!仔細看看,原來 A 從中賺了 $10 (毛利率=33.33%); B 只賺了$5 (毛利率 = 12.5%)。於是 A 變得富裕了,每年都買下更多的東西。一筆筆的交易,都變成帳簿上的赤字。很神奇吧?
A 像精力旺盛的購物狂,不斷花錢買享受。他會變得更加富有嗎?還是末了變成乞丐?下一集回來看。屆時會談到 Wealth 在經濟學上的定義,和美國儲蓄率低的現象。
待續 ......
歡迎討論!
============================================
感謝 羊狼二世 提供以上資料
羊狼二世的網誌: http://contact_ching.mysinablog.com/index.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