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日期:2014-10-28
六月遊一遊---洛磯山脈 (二)
6/2010 雪美美到洛磯山脈旅遊的日子,坐在旅遊巴上仰頭探視只見車身兩邊都是高不可測的巍峨峻嶺,一望無際的連綿山脈,一層又一層像筆尖的杉樹,它們像一把天梯,一把又一把地接駁上天際!
儘管它是那麼的高聳入雲.....可是仍見到浮雲片片,冰霧覆蓋着上天堂的前路!
人...原來在大自然腳下...會變得是如此的渺小,一種微不足道的感覺.當我們走過千山萬水,再回頭細看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人生的一切也將會過眼雲煙,不必太執着了!
網上資料:
洛磯山一般定義為從加拿大的里阿德河到新墨西哥州的格蘭德河,南北兩端再延伸只能是屬於美洲山地的一部分,不再屬於洛磯山脈。
洛磯山脈的比較年輕的部分,是在白堊紀時代(大約1億4千萬年至6千5百萬年前)隆起的,南部可能在前寒武紀(大約39億8千萬年至6億年前)就已經隆起了。洛磯山脈的地質結構主要由火成岩和變質岩組成,在南部邊緣也有年輕的沉積岩。在有些地區有第三紀(大約6千5百萬年至180萬年前)噴發的火山岩。幾千年來河流的侵蝕,使得山間谷地成為相對平坦的盆地。洛磯山脈的中西部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斷層和褶皺花崗岩組成。
從更新世到全新世(1800萬年-11000年前)發生多次冰河時期,當時黃石公園的90%都被冰川覆蓋著,從1550年到1860年還屬於「小冰河時代」,冰川曾經向前推進。
洛磯山積雪融化補充河流和湖泊的水源,占美國全部淡水水源的1/4,從洛磯山脈發源的河流流入三個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這些河流包括:
洛磯山脈是北美大陸的分水嶺,在蒙大拿州的「冰河國家公園」內,有一座2444米的山峰,被稱作「三分水嶺」,因為從這裡起流出的河流,分別奔向三個大洋。
從最後一個冰河時期開始,人類已經就到洛磯山脈地區,主要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個部落,包括肖肖尼、蘇、猶他、阿帕契、黑腳、平頭等,他們在洛磯山麓和河谷獵捕猛獁象和原始美洲野牛(比後來的美洲野牛要大20%),他們可能和後來的印第安人一樣,在秋季和冬季移居到平原地帶,在春季和夏季進入山區捕魚、獵鹿和採集漿果、塊根等。在分水嶺的山頂有5400年-5800年前印第安人建造的用來驅趕獵物進入石牆。最新科學研究認為當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對維持哺乳動物種群數量是非常有效的。
1540年西班牙殖民者開始進入洛磯山區,隨之而來的士兵、傳教士、黑人奴隸帶來了馬、金屬工具、槍枝、新型的疾病和不同的文化,戰爭、疾病、家園喪失(水土流失)使得原住民的人口迅速萎縮。
路易斯和克拉克在1804年-1806年的探險是第一次對洛磯山脈的科學考察,但實際在他們探險期間起碼碰到了11位來自歐洲的白人,最早是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從1720年-1800年,他們到洛磯山尋找礦藏和毛皮。1802年以後,美國毛皮商大批湧入洛磯山,1832年,來自東部的車隊第一次從懷俄明山口穿越洛磯山。
1847年摩門教徒在大鹽湖落腳;1859年科羅拉多州發現金礦;1869年橫穿美國的鐵路建成;1872年黃石國家公園成立;採礦業和森林工業迅速發展。1891年-1892年設立了多處森林保護區,1905年保護區擴大到現在洛磯山國家公園的區域內。旅遊業也開始發展,宿營地被成農場,車站發展成城鎮,一些城鎮發展成大城市。
洛磯山脈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包括銅、金、鉛、銀、鎢、鋅、鉬、煤、天然氣、石油和油母頁岩,科羅拉多州的鉬礦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鉬礦,加拿大最大的煤礦也在洛磯山區。
這樣多的礦山排放的尾礦和有毒廢物污染了整個洛磯山區,例如開採了1980年的鋅礦濡染了北科羅拉多州的伊溝河(Eagle River),使得水藻和鱒魚迅速減少,如果要恢復原有生態環境,大約需要耗費230萬美元。1983年科羅拉多州總檢察院狀告鋅礦股東賠償480萬美元環境保護費用,5年以後生態系統才有所恢復。
一個好遠的旅遊景點....一定要跟團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