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俠》(Birdman)
《飛鳥俠》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風光不再的藝人,面對的中年危機,奮力爭取東山再起的故事,有點兒老生常談。
但《飛鳥俠》的技巧有點兒偏鋒,也有點兒炫耀,首先,電影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加上大量剪接技巧,而且技法流麗,令人有「一鏡直落」之感;第二,電影中主角經常有幻覺,虛虛實實,有時會令人分不清那是真實還是幻想;第三,電影選用現實中真的有點過氣的Micheal Keaton,也予人夫子自道的味道,三樣結合起來,便令一個本來很簡單的故事變得有趣起來。
你可以說導演Alejandro G. Iñárritu很懂計算,也有點賣弄,但你也不能否認,正是那大量的長鏡頭,令電影更有張力,也更能體會男主角所面對的壓力,而且運用得流暢自然;正是那種虛實夾雜的效果,加上帶點荒謬的情節,更能諷刺到百老匯的光怪陸離現象;也正是男主角Micheal Keaton基本上做回自己(當然,我不知現實中蝙蝠俠會不會經常現身跟他說話啦),演來駕輕就熟,也更易令觀眾入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切都是表面,回歸基本步,此片的劇本也是值得一讚,儘管電影的格局有點灰暗,但全片充滿自嘲式對白,把一個悲情故事寫成黑色幽默。
至於電影的母題,就是電影一開始所說:
「And did you get what you wanted from this life, even so? I did. And what did you want? To call myself beloved, to feel myself beloved on the earth"
對!不少人都期望被愛,期望被關注,於是一邊看此片,一邊有不少啟發。
例如,Micheal Kaeton跟Edward Norton說自己很紅,Edward Norton立刻反駁說,紅的不是你,而是你扮演的飛鳥俠而已,對!人有時會自視過高,以為人家讚賞、畀面你,其實只是讚賞或畀面你所身處的位置而已。
又例如飾演主角女兒的Emma Stone與父親Micheal Kaeton爭執的一場戲,更見令人拍爛手掌,
Micheal Kaeton以為這齣舞台劇對他很重要,但在Emma Stone眼中,父親此舉本就是「打飛機」,然後他便一口氣數落Micheal Kaeton:你以為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你只是想再被重視,你看不起 Blogger,沒有 FB粉絲專頁,You are not important at all , get used to it!……不甘寂寞的人就是如此可悲……
當然,我也不可忘記的是,「自我感覺食好」的可不止幕前的人,例如Micheal Kaeton在酒吧遇上《紐約時報》的評論員,評論員還未看過該劇,只因不喜歡Micheal Kaeton,便斷言要寫衰它,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都覺得自己很重要,做著有意義的事(例如寫這篇觀後感,哈哈),足以影響全世界,就如Emma Stone所說:「全世界的人每天都為了被關注而拚命。」我們也是其一……
不過,當「不甘寂寞」的人並非藝人也非凡人而是從政的人,更可悲的是台下的人……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