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Catherine 於 2015-05-0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772
二零一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星期二)
好好的休息了一個晚上,消除了長途飛行的勞累,精神奕奕的迎接今天的旅程。
先在酒店吃早餐,以歐洲的酒店來說這兒的食物種類也算多元化,除了必備的牛角酥和我最愛的朱古力酥之外,還有蛋餅、火腿、cornflakes、水果、蛋糕等等,十分豐富,所以我們也吃得飽飽才出門。
今天的目的地是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我們要先乘地鐵到St-Michel站,再穿過站內的通道前往St-Michel Notre-Dame站轉乘RER C線到Versailles River Gauche站。我們在St-Michel Notre-Damel站看到長長排著隊買RER票的人龍,慶幸我們手持Weekly Pass,可以直接入閘到月台候車。
RER C線上大部份人都是前往凡爾賽宮的遊客,所以車廂內的氣氛都好像特別歡樂。大約大半個小時就到達Versailles River Gauche站,雖然印象中是有指示牌指引如何前往凡爾賽宮,不過實際上只要跟著人潮就自然會到達目的地。
網上早已流傳著在凡爾賽宮買票的隊伍很長,排隊入場的隊伍也很長,所以我早在家裏已透過網絡在官方網站買票,並預先自行列印門票,不過也是逃不過那排隊入場的長龍。
我們這種剛踏進旺季邊緣的日子來參觀,也花了55分鐘才能入場,在夏天旅遊旺季來的話真的不敢想像。加上這天天氣很冷之餘還要下著毛毛雨,這55分鐘真的一點也不好受。網絡上的前人其實早已建議如果旺季要來的話最好早上9時前到達凡爾賽宮,而不能早起的我倆,早上9時的時候還在酒店享用著早餐呢﹗
差不多正午12時,我們終於可以進入凡爾賽宮了。
老實說,凡爾賽宮的外觀沒有很FANCY。
進入場館之後,立即先到參觀者最多的宮殿部份。首先每人取一個語音導賞機,可以選擇普通話作語音導賞令整個參觀的趣味度大增,雖然我的普通話沒有比英文好很多,但始終一些專有名詞還是用普通話比較容易理解。
首先我們先到幾個介紹凡爾賽宮的歷史及興建過程的房間。
凡爾賽宮在路易十三(Louis XIII)時期還只是一座狩獵小屋,到路易十四(Louis XIV)時期因為想將政治中心轉移到這兒而大興土木,耗時50年才完成擴建。
令凡爾賽宮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壯觀的宮殿
及後路易十五(Louis XV)和路易十六(Louis XVI)繼續這種揮霍無度窮奢極侈的排場生活,直至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凡爾賽宮自此人去樓空。
到1837年,凡爾賽宮始成為歷史博物館。
通道上放滿栩栩如生的雕像,卻是整個宮殿最樸素的部份。
皇家禮拜堂(La Chapelle Royale)樓底很高,雖然沒有法國傳統的教堂那麼宏偉,但其華麗的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整個凡爾賽宮最闊落的房間 – Le Salon d’Hercule,是國王接見賓客官員的地方。
其實在整個宮殿行程入面,我們逛了無數間各式各樣的房間,包括國王接見賓客的大廳、接見親友的偏廳、娛樂室、飯廳、睡房等等,全部都極度華麗,而且據語音導覽所說,房間還會依據季節而更換牆紙及窗簾等裝飾,恆仔常說那幾個Louis一定是因為XX痕才整咁多野出黎。
在宮殿內值得大家欣賞的包括有:
壁紙、油畫及擺設
各式各樣的天花彩繪,而且每一幅都滿有故事。
傢俱的數目相對比較少,但仍然留下的已經藉得令人讚嘆。
連門都雕晒花,十分宏偉,一般皇族成員應該要靠侍從為他們開門。
展示不同紋理的大理石雕像
每個房間都各有故事,參觀過豐收廳(Salon de l’Abondance)、金星廳、月神廳、戰神廳、水星廳、阿波羅廳、和平廳(Salon de la Paix)、牛眼廳、國王套房、王后套房等等,不過因為太多的關係,聽著聽著記得後面就已經忘記前面的內容了。
除了房間的主題顏色以及掛在牆上的油畫各有不同之外,各個睡房的間格設計沒有很大的分別。床舖沒有很濶,頂部都插上羽毛,應該是當時的流行時尚。
根據語音導賞的介紹,國王在吃飯的時候,兒女會坐在對面的紅色椅子上,而大臣則坐在最外圍,我覺得這樣吃飯很有壓力。
這個富麗堂皇的房間名為戰爭廳(Le Salon de la Guerre),特別值得留意的是那路易十四騎馬戰敵的浮雕。
這條長廊是在整個宮殿入面最令人讚嘆的鏡廳(La Galerie des Glaces)。
除了漂亮的圓拱型彩繪天花以及華麗的水晶燈之外
最厲害的就是牆身的鏡子,當年沒有像現在般廣泛使用鏡子,聽說法國人於1664年才將這項由威尼斯人發明的工藝秘密引入,成為新興的工業。
鏡廳的牆身竟然就掛上了17面珍貴稀有的鏡子,而對面就是17隻落地玻璃窗。據說設計概念就是可以從鏡子反映出窗外凡爾賽宮花園的迷人景色,將花園放到室內。不過不知是人太多還是天氣太差的關係,我們可察覺不到這種效果。
位於加冕廳的拿破崙一世和約瑟芬的加冕圖(The Consecration of the Emperor Napoleon and the Coronation of Empress Josephine),原來還有另外一幅保存於羅浮宮內,兩幅都是出自同一個畫家的手筆,所以也不能說那一幅是贋品。
戰爭畫廊(The Galerie des Batailles)展示出一系列和戰爭有關的油畫,很有氣勢。
下一站是Mesdames’ Apartments,即國王女兒住的地方。
配色裝潢也相對比較清雅
因為能和公主門當戶對的貴族子弟不多,所以也有幾個沒能出嫁的女兒就長期住在這兒,閱讀成為她們的重要消遣。
各個公主都有自己的徽號,而她們的書籍都會印上自己的徽號。
就這樣,我們終於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之下,完成凡爾賽宮 – THE PALACE部份的參觀。參觀過這些房間之後,除了Mesdames’ Apartments的收藏品比較豐富之外,整體來說總覺得跟其他宮殿相比,凡爾賽宮的傢俱和文物實在太少,不太像一所有人住的屋子。原來因為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俱、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殘餘的藝術品和傢俱後來也全部運往羅浮宮,所以相對沒有那麼容易想像當年的奢華生活。
comments
感謝 Catherine 提供以上資料
Catherine的網誌: http://www.wufamilyblog.com/~catherine/
累積瀏覽 830411
全部攻略 2152
全部回應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