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是個家傳戶曉和令人嚮往的名字,而且劍橋還有一個三城故事,原因是在英國、美國和香港三地,都有劍橋。首先,在英國,劍橋市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市內創於1209年的劍橋大學是頂尖名校,人才輩出,流經其間的康河更是幽美。(圖片:Wikipedia)。
劍橋三城故事的第二個劍橋,是要到1636年,劍橋大學一名校友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紐敦鎮促成哈佛學院成立,人們希望此鎮能成為跟英國劍橋一樣的大學城,將它改名為「劍橋」。這裡除了哈佛大學外,還有同樣優秀的麻省理工學院,兩校至今共培養了130諾貝爾獎位得主。(圖片:Wikipedia)。
劍橋三城故事的第三個劍橋,是在號稱國際都會的香港,但香港的劍橋不是學院,而是護老院,附近只有林村河流過,創辦歷史亦不詳,不過最近被指將長者脫光在露天地方等洗澡,涉嫌違規,政府只好聲稱劍橋的部份院舍的牌照,在到期後可能被吊銷。此事令香港劍橋成為熱門新聞,其知名度亦大增。香港實行超高地價政策,增加庫房收入,應付天價的基建開支,由於樓價及租金高企,市民置業困難,百業經營困難,但港人頭腦靈活,萬一劍橋失手或失守,尚有哈佛、牛津、耶魯等國際品牌,可以予取予携,隨時補替,這就是香港的優勢,足以拋離其他兩地的劍橋。
感謝 新月人 提供以上資料
新月人的網誌: http://notsomoon.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