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柯比意與香港

豁出去漫遊 於 2015-06-10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506

分類:展覽

多得法國五月,我才認識柯比意(Le Corbusier)。

當然,柯比意跟香港可謂息息相關,因此,觀看這個「柯比意——現代建築大師回顧展」,可謂感受良多。

展覽在大會堂舉行,大概受場地所限,展覽規模不算大,大多是一些草圖、模型及相片,還有他的繪畫及雕塑等,合共約100件,依着柯比意的足迹來順序展示,遺撼是未有好好展示柯比意與香港的關係,但觀看這些展品,還是對如何在建築的功能和個性之間取得平衡,有些啟發。

今天,香港的建築愈來愈多單一化,予人沉悶的感覺,而且建築密密麻麻,已到了無孔不入填的境地,建築物侷促兼了無生氣、景觀久奉,仍停留在瓦遮頭的階段,很難談得上生活質素。而這或多或少正是拜柯比意所賜,柯比意生於瑞士,少時學習藝術,然後遊歷歐洲,轉而研究建築設計,1917年移居巴黎後入籍,被世人稱為「功能主義之父」,他早在1922年便提出「現代都市」的概念,以解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城市急速發展、人口增加所產生的居住問題,他構思的居所,就是在一幢房屋之中,建有眾多獨立單位,裏面包括睡房、客廳、廚房甚至小花園等,以解決中低階層人口的住屋需要,大家想想,今天我們的公屋,不正是這種構思的實踐嗎?

今天香港的新市鎮,例如沙田,便或多或少有他的影子,房屋(尤其是公屋),都是方方正正、千篇一律,而且採用高密度式設計,可以想像,整個城市都是這種設計,那是多麼的沉悶。在1925年,他更提出重建整個巴黎市區,(幸好)這個建議不獲接受,否則今天的巴黎,只會是一個現代化但沒個性的城市了。

然而,這真的是柯比意的錯嗎?在展覽中,看到了柯比意在1952年為馬賽(當然是指城市而非某女星)設計的公共房屋「馬賽公寓」,樓高十七層,內裏有商舖、會議室、公園等,天台是公用平台,有健身房、緩跑徑、泳池等,簡直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其簡約風格也予人舒適的感覺,而更重要是,柯比意着重居民的生活空間,每戶皆設有深廣的露台和大窗戶,使通風及採光充足,大廈底部亦採用著名的懸空建築設計,增加綠化空間,居住其中,我硬是很難跟香港的公屋聯想在一起。

或許應該說,柯比意本意是好的,只是當的設計變成「規格」,變成「指標」,那好事也會變壞事,過猶不及,是永恒不變的道理。

柯比意也有設計家品,這些椅子好舒服啊!做完工作躺一躺最正!

展覽中可見到柯比意的不少草圖,此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會議室的設計圖。

當然也不乏模型,此為智利的埃拉蘇里斯樓,1930年作品。

柯比意不但是建築師,也是畫家,創作了至少四百多幅油畫,圖為1937年的作品「兩位音樂家」。

巴黎瓦贊計劃模型,是否令你想起香港的大廈?

為應付二戰後人口急增,柯比意獲邀到馬賽設計「馬賽公寓」,可供一千六百人入住,垂直式住宅能減少佔用土地,內有商舖、幼稚園、診所、公園甚至戲院,天台有健身房、泳池猶如小城市,堪稱現代屋苑的模範。

每戶設露台和大窗戶,點解香港呢樣又唔學?

誰說公屋必定沉悶?馬賽公寓便在功能性與個性之間取得平衡。

展覽以柯比意晚年兩幅作品作結。


============================================

感謝 豁出去漫遊 提供以上資料

豁出去漫遊的網誌: http://lamlam093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534551

全部攻略 1255

全部回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