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塞爾維亞,就不得不說其前身南斯拉夫(Yugoslavia):
南斯拉夫的成立,是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兩大帝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瓦解,使到整個歐亞大陸版圖重新洗牌。
由於塞爾維亞從前和奧匈帝國接壤,北部領土更曾經在其治下,所以現今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保留了不少有奧匈帝國特色的建築物
這些建築物的外牆總以大量造工精巧的雕塑裝飾
我們住的酒店,是由一名前政府高官的百年大宅改建而成,可藉此一探古歐洲建築的內部
塞爾維亞國會大樓
塞爾維亞政府總部
火車站
市街和一般歐洲舊街道差不多
很漂亮的鬱金香
薩瓦河一帶
在「民族自決」的原則下, 兩國治下的少數民族都紛紛獨立,合併成不同的新興國家,南斯拉夫就是其中一國。
南 斯拉夫是以在一戰前已經從鄂圖曼帝國獨立出來,由塞爾維亞人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連同附近的南斯拉夫人,包括斯洛文尼亞人(Slovenia)、 克羅地亞人(Croatia)、黑山人(Montenegro)和馬其頓人(Macedonia),創建了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南斯拉夫聯邦。
雖 然同屬斯拉夫族,但各族自公元六世紀遷入巴爾幹半島後就一直分地而治,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文化經濟體系和信奉不同的宗教,再加上在塞爾維亞治下的匈牙利人 (Hungary)和阿爾巴尼亞人(Albania,兩族人分別聚居於彿伊弗迪納自治省,Vojvodina,和科索沃自治省,Kosovo),因此在聯 邦成立之初,就有評論指出她們隨時會出事。
塞爾維亞人信奉東正教,因此隨處都是東正教教堂
1980 年,以其強大的手腕和過人的領袖魅力維繫著整個南斯拉夫各族和諧的「強人」鐵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逝世後,各族因著經濟、領土、仇恨、宗教等等原因而不斷發生衝突。結果,自1991年開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 波斯尼亞(Bosnia and Herzegovina)和黑山相繼宣佈獨立。
這些就是南斯拉夫的公屋(南斯拉夫在二戰後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貝爾格萊德新城那邊保留了不少社會主義時期的建築
由於這些行動一方面嚴重損害南斯拉夫中的最大族群,塞爾維亞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當時有為數不少的塞爾維亞人已散居於和塞爾維亞接壤的聯盟國,為此塞爾維亞人不斷對那些已經宣佈或打算獨立的聯盟國發動戰爭,造成大量難民和人命傷亡。
最後一次相關戰爭,是發生於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當時居住於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相傳是巴爾幹半島的原住民)發動軍事獨立,和塞爾維亞軍發生激戰。
在由美國主導的和平談判破裂後,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北約)軍隊開始對塞爾維亞展開長達78天的空襲行動,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事件就是在此段時間發生。
現在於貝爾格萊德的政府大道上仍保留了不少空襲時期的遺跡,因此這條大道亦被稱為「空襲大道」
結果時任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1941–2006)接受北約開出的條件,從科索沃撤軍。米洛舍維奇亦被送到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就其從1991年開始犯下的戰爭罪行受審,在案件審畢前,就病死於拘留所中。
至於科索沃由北約,後交給聯合國接管。直到現在除塞爾維亞外,還有不少國家,包括中國,仍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雖然塞爾維亞人一直被視為南斯拉夫內戰的始作俑者,但其實各個有多個民族混居的前聯盟國,包括科索沃在內,都有進行「種族淨化」行動,把非本國本族的人驅逐出國,甚至進行屠殺,當中的受害者也包括塞爾維亞人‥‥
最後的前南斯拉夫,只剩下塞爾維亞和彿伊弗迪納自治省,塞爾維亞亦由一個沿海國家,變成一個內陸國家(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為何塞爾維亞人不想分裂了)。
雖然現在的塞爾維亞已成一內陸國家,但由於當地河網稠密,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發展農業,以現在農業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成多左右的情況來看,實有很多發展空間
離開貝爾格萊德,周圍的城鎮都給人一種蕭條的感覺
在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的邊境上有很多社會主義時期留下來的重工廠,現已荒廢
可能因為已分無可分,或對 戰爭經已厭倦,戰亂結束後十六年的今日,各族之間基本上已放下成見,開始發展正常化的關係。除了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之間的邊境外,前南斯拉夫境內都維持著一 片詳和的氣氛(老實說,看他們的樣子,真的不像在不久前打了差不多十年仗的人)。加上不少前聯盟國相繼加入歐盟,促使當地旅遊業在最近數年迅速發展,亦吸 引了我們這些人前往這個從前沒有多少人敢來旅遊的國度一探。
下一站,就是在南斯拉夫內戰中,最混亂,傷亡也最大的國家,波斯尼亞。
旅行團
累積瀏覽 405613
全部攻略 315
全部回應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