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蛋記寂寂無名,連招牌都沒有一個,只有熟客識得摸上門。$4一底雞蛋仔,大件又平夾好食,吸引了附近大批老中少前往幫襯,漸漸打響名堂。多得阿蘇的推介,聲名大噪,四方八面老饕湧來,大排長龍。大意大增,售價也不斷增加。最讓小妹心痛的是,十多年來,蛋記仍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毫無新作,連舊有水準也維持不了,質素更每況愈下。
據聞雞蛋仔起源於50年代,雜貨鋪老闆唔想浪費意外打爛了的蛋,就嘗試加入砂糖、麵粉、淡奶等攪成蛋漿,倒在兩塊特製蜂巢狀鐵製模版的中間烘製而成。傳統上,雞蛋仔是放在炭火上烘烤而成,但近年為節省成本及安全,大多會改用電爐。大坑伯伯死後,炭火雞蛋仔差不多已成絕響了。
10.9.13 小妹當日所見,蛋記人流較以往少,生意不復當年勇。雖則有新出芝士雞蛋仔,但已難以力挽狂瀾了﹗
新產品 - 芝士雞蛋仔
新產品 - 芝士雞蛋仔
雞蛋仔製作過程
雞蛋仔製作過程
年輕檔主不在,其母親獨自炮製雞旦仔和夾餅,忙個不停。熟悉的背影敵不過風霜的洗禮,更為瘦削。稍候片刻,一底一底呈金黃色蜂巢狀、飽滿而香噴噴的雞旦仔呈現面前,放在風扇仔前稍稍吹凍,就放入有小孔便於散熱的紙袋, 然後遞給客人。
杻下一粒放入口,金黃色的雞蛋仔外層非常香,惜蛋味不算濃郁,只得硬脆口感。輕輕咬開一半細看,內層有一半是滿滿的煙韌QQ蛋漿,另一半則是半空的,洋溢著香甜的味道,做到外脆內軟,食完令人滿足!不過,不知何解,還是覺得回憶中的口感和味道是較好的……
格仔餅,又叫夾餅或者窩夫,一般呈圓形,將雞蛋、砂糖、麵粉、淡奶混合,倒落個格仔形的模具烘製而成,再搽上牛油、花生醬、煉奶及糖漿,再對摺夾成半圓形,分成四等份。傳統格仔餅是金黃色帶有蛋香,但近年格仔餅發展出不同口味、顏色,變化多端。
17.9.13再度拜訪,又得檔主母親一人看檔,小妹要了搽了牛油、花生醬和煉奶又灑上沙糖的夾餅。烤好的夾餅未夠香脆,偏淋了少少,蛋味也不夠突出;餡料夠多,但味道一般,花生醬或牛油香較弱,不復當年勇……
小結:
十多年的感情,不忍割離。每次,小妹都把機會給予蛋記。然而,愛之深,責之切。恨鐵不成鋼……下次,還是試下新嘢好d。
============================================
感謝 蒙奇奇 提供以上資料
蒙奇奇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538821&city=hongkong
============================================
太安樓
旮旯 The Glock
旮旯 The Glock
入素 Green entrance (KCC)
Italian Tomato Café (馬鞍山店)
T.O.P.商場地庫
La Famille (海港城海洋中心店)
澳門英記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