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民俗博物館
國立民俗博物館是韓國生活文化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館,每年約有兩百餘萬遊客來此參觀,是能夠真實生動地感受和體驗韓國民族傳統生活文化的最佳場所和教育機構。
國立民俗博物館位於景福宮內,藏有四千餘件與韓國民族生活歷史相關的民俗文物,由三個常年展示廳和戶外展示空間組成。.
第一展示廳是“韓民族生活歷史”館。
通過館內的陳列,可了解從舊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先祖們的生活面貌,以及從三國時代到南北朝時代(統一新羅,渤海)、高麗時代、朝鮮時代,韓國民族文化完整的發展過程,和近現代的生活歷史的變化過程。
第二陳列室是“民生工藝、衣食住”館。可參觀到與農業、漁業、狩獵相關的文物和民俗資料;而第三陳列室是“韓國人的一生”館,可一目了然地了解韓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
戶外展示館陳列著石碾、腳踏碓、鐵鋪、水碾等文物。
■ 交通
- 孔德站乘坐5號線→ 光華門站2號出口(步行15分鐘)
首爾火車站乘坐1號線→ 鐘路3街換乘3號線→ 景福宮站5號出口(步行10分鐘)
■ 開放時間
- 夏季: 09:00 ~ 18:00
- 冬季: 09:00 ~ 17:00
■ 諮詢
國立民俗博物館http://www.nfm.go.kr/ 電話:02-3704-3114
|
|||||||||||||||||||||||
|
該展館展覽了從史前時代至現代韓民族代表性的生活史。 在前言“韓民族生活編年史”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中利用多種資料展示了從史前時代至現代韓半島上人們的生活樣貌。 「從自然向人類」展示了從舊石器時代至青銅器時代,人們從順應自 然到漸漸利用自然的樣子,以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形成國家的過程。 「領域的擴張」中展示了從三國時代至南北朝時期,韓民族活動領域的擴張,在融合的過程中,將大陸和海洋作為舞台而生活的面貌。 「文化的享有」中展示了高麗•朝鮮時代,儒教支配體系下繁榮發展的印刷文化,隨著韓文創制普及的知識擴散,人民生活用具中蘊含的韓民族的美和富有。 「大眾的登場和成長」中集中日常用品和生活空間展示了開放以後至近現代大眾的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最後的「視頻中的韓國人」中展示了韓民族生活史的主體——平凡人的各種生活面貌。 |
||||||||||||||||||||||
|
|||||||||||||||||||||||
|
該展館中展示了朝鮮時代(1392~1910)人們以一年為周期反復耕作,以及伴隨四季變化而居的生活景象。 在適合生活的地方打地基、建房子形成的村莊是韓國人聚居生活最小單位的生活空間。在這裡,可以看到人們春夏秋冬多樣的生活景象,同時在村子與村子、人與人、物與物相互聯繫的文化和交流的場所——市場中可以看到韓國人生活的全貌。還可以看到配合四季變化生活,創立了農耕歲時,以此為基礎的營生、衣食住、工藝等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 |
||||||||||||||||||||||
|
|||||||||||||||||||||||
|
這個展覽館主要展示了朝鮮時期(1392~1910兩班士大夫家中的人從出生到去世所經歷的重要過程。 朝鮮時代,受儒教理念的影響,非常重視以兒子為中心的家族繼承,從出生前便祈求能得男。出生後設百日宴或周歲宴,預祝孩子平安長大。 男子在20歲時舉行冠禮,女子在15歲舉行笄禮後才視為成人結婚成家。男子參加科舉考試取得官職,女子的重要義務是成為賢內助,管理家事。去世後,家人守三年喪禮,慰藉失去家人的痛苦,將去世的祖先供奉在祠堂裡舉辦祭祀,以求子孫昌盛,家族和睦。 |
||||||||||||||||||||||
|
|||||||||||||||||||||||
捐贈展覽 該館第3展示室設置了捐贈遺物常設展示空間。在捐贈的遺物中確定主題,每年開展4~5次小型捐贈遺物展。常設捐贈場旁邊的捐贈者介紹牌上掛著其間捐贈遺物者的名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