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八點起身落去酒店提供的早餐﹐20min 搞掂左.....﹐不過其它朋友先慢慢落來﹐最後成十點先出發
(其實四個人 share, 搭的士都唔算貴﹐最緊要慳時間)﹐司機好搞笑ga, 我坐頭位﹐因為相機袋大呢﹐所以扣安全帶時比較輪盡 ﹐司機即時話唔好阻住佢"鴿"野 笑死﹐原來我果 袋擋住左塊境﹐沿途司機不停講野﹐每經過一個地方又介紹下﹐似導遊多過司機
搭了大約四十蚊﹐好快就上到主教山﹐由山上面望出去﹐平房之中有座咁高的住宅﹐感覺怪怪地
主教山呢邊都係有錢人住的豪宅﹐連 MR. Ho 都有屋係呢度﹐Taxi 哥話的
有人打波啊﹐我又想打 >。<
主 教 山 小 堂 ( Chapel of Our Lady of Penha )﹐今日天氣都係好一般﹐好多雲﹐不過總好過落雨gei, 天上都有D 籃色﹐算不錯
主 教 山 小 堂 又 稱 海 崔 聖 母 小 堂 , 位 於 西 望 洋 山 頂 , 1622 年 始 建 於
卑 拿 炮 台 (Penho) 旁 , 1837 年 重 建 , 殿 堂 簡 樸 依 舊 , 1892 年 毗 鄰 之 炮 台 拆 除
後 , 聖 堂 得 以 擴 大 。 至 1935 年 , 當 任 澳 門 主 教 高 若 瑟 樞 機 主 教 修建 成 今 天 所 見
宏 偉 之 貌 , 遠 眺 高 聳 入 雲 的 鐘 樓 , 成 西 端 的 地 標 , 毗 鄰 聖
堂 的 建 築 物 成 為 澳 門 教 區 主 教 的 寓 所 。
澳 門 為 紀 念 鮑 主 教 ,把 西 望 洋 山 稱 為 『 主 教 山 』 , 登 山 的 馬 路 命 名 為 『 鮑 公 馬 路 』 ,
自 此 西 望
洋 山 通 稱 為 主 教 山
教堂入面 ^^
係主教山﹐遊左一陣﹐就 "六" 落山 XDDDDD 去到阿婆井前地
亞 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裏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澳門葡人民謠說:“喝了亞婆井水,忘不 掉澳門;要麼在澳門成家,要麼遠別重來。”可見亞婆井對本地葡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亞婆井前地一帶仍然保留許多西式建築,充滿南歐風情。
亞 婆井前地周圍的建築主要有葡萄牙民居式建築和具有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的公寓式住宅。葡萄牙民居式建築主要分佈在龍頭里上,順山勢而建,建築較為低矮;白色的外牆,襯托綠色的百葉窗,加上紅瓦坡屋頂,明顯地帶有 南歐風韻。亞婆井前地7、9、21號為葡人公寓式住宅,屬於裝飾藝術風格,建造於20世紀初。7、9號每幢佔地約300 平方米,為兩層建築,高約10 米。21 號佔地約460 平方米,為三層建築,高約13 米。平面基本為長方形,建築立面有裝飾藝術風格的裝飾線條,入口結合地形,外牆表面以黃色粉刷,白色裝飾線條,屋頂形式為平屋頂,結構為磚牆與鋼筋混凝土 混合結構。
行下行下 到鄭家大屋, 今日天氣都好熱啊﹐應該都過三十﹐行左陣都流晒汗啊 >。<'''
鄭家大屋約建於1881年,由鄭文瑞籌建,鄭觀應協助父親興建。其後,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學習時,常與鄭觀應在此議論時政,相討救國救民的路徑。
在1894
年,鄭觀應在此完成《盛世危言》,提出“富強救國”的思想;1907年,鄭觀應完成了《盛世危言後編》。1950年代的鄭家大屋曾分租,高峰期曾住了70多戶人,共500多人。
約在1990
年,有發展商從鄭家後人收購了鄭家大屋的屋權。自鄭家後人遷出後,曾被多戶佔據。當中不少文物亦
成為賊人的目標,以致破敗不堪。自1991年開始,澳葡政府已跟發展商談判收購鄭家大屋,可惜一直不成功。經多次磋商後,澳門政府終於在2001年成
功用「以地易地」的方式,接收了鄭家大屋的業權。2005年,
以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朋友仔話呢個機動遊戲好好玩 XDDDDDDDDD 好神奇, 開頭大家都研究左好耐﹐點樣先可以用手卒到D水彈起呢 @_@ 好彩有D高人指點。嘻嘻﹐唔記得講﹐
我又玩下先 WAKAKA ﹐要陰力卒﹐產生共鳴聲音﹐D 水就會慢慢彈起 GA LA﹐好過引的, 好神奇好好玩 ^^ 幾個同行朋友都玩到唔停得手
累積瀏覽 684897
全部攻略 859
全部回應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