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有關騙案的新聞,無日無之。打開一份免費報章看看,同一天的報導,就有:電話騙案;冒認
內地官員、速遞公司、銀行和中聯辦;假扮香港郵政局和中旅社;貨不對辦的則有魚目混珠的藥坊、藥店;婚禮場地、婚宴和花車等服務。如果把這些騙案視為老千計,豈非要以狀元才化解?
但古往今來,一向是老千易得,狀元難求,那豈非真是騙子橫行?其實提防騙案並非要狀元才,反而需要一點普通常識,例如香港郵局不會致電查詢收信人身份証資料,多點留意警方透過媒體發放的提示及聽取朋友間的經驗肯定有幫助。更最重要的,是自已本身不存貪念,例如不要以為團購一定便宜,又例如從沒有參加抽獎,就不要誤信自已中獎。保持心清理直,身家清白,騙徒就難以玩心理戰。罪惡之中的騙案屬於巧取,老千計與狀元才鬥智,可以趣味十足,如果罪惡是無可避免的話,則騙案比暴力罪惡可取,起碼不會攪出人命,何況巧取可以提防,對攞正招牌的豪奪,消費者則只能排隊乖乖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