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節 5
香港節 4
香港節 3
香港節 2
香港節 1
1964年戴麟趾由消防處處長郝士及港島區消防隊長翟成績陪同檢閱消防員
1964年4月14日戴麟趾抵港就任第24任香港總督 3
1964年4月14日戴麟趾抵港就任第24任香港總督 2
1964年4月14日戴麟趾抵港就任第24任香港總督 1
戴麟趾於1965年參觀心光盲人院
1968年戴麟趾為蘇浙公學新校舍奠基
戴麟趾巡視新聞處,中為處長新聞處華德
鄒文懷陪同戴麟趾參觀邵氏工展會攤位
邵逸夫鄒文懷陪同戴麟趾游邵氏片場
1964年戴麟趾訪問大埔大窩村觀看漁農處牲畜注射組人員之工作情形 . 由左至右漁農處處長祁達,戴麟趾及漁農處助理處長史璜
1965年戴麟趾由海事處處長喬烈及副處長侯活陪同巡視海事處
1969年港督戴麟趾頒發獎章予當時官至新界華探長的韓森
1967年3月戴麟趾乘直升機到機場巡視,民航處長譚信及啟德機場總監李理威陪同巡視機場大廈
戴麟趾參觀工展會
中巴創辦人顏成坤 (右) 與港督戴麟趾 (中)
1967年11月19日無線電視正式啟播,港督戴麟趾任剪采嘉賓
戴麟趾參觀九龍工業學校
2012年香港大事之中,肯定少不了第四屆行政長
官的選舉,當此“雙英對決”“狼羊之爭”鬧得
滿城沸沸騰騰之際,我卻想將時鐘回撥,談談一
位港英政府年代的港督 - 戴麟趾。
回歸前,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而按英國的憲法,
大英帝國管治香港是根據“英皇制誥”( 原
名”Hong Kong Letters Patent”, 是香港在英國
殖民時期的重要憲制性法律文件. 對港督的權
力,及對行政、立法、司法機關都有非常嚴格的
限制. 此外英皇制誥亦為立法機關提供了權力
來源的確立。立法局制定的法律不能超越英皇制
誥所授予的權限或與英皇制誥有所牴觸,否則一
律會被法院宣布無效) 以及“皇室訓令”( 原
名 ”Hong Kong Royal Instructions”, 是香港在
英國殖民時期的重要憲制性法律文件。當中的37
條條文提供了香港行政局及立法局運作的具體
細則安排,訂明立法程序,並進一步明確指出及
規範港督的權力,以作為”英皇制誥”的補充規
定)所賦予的憲法權力。 此處且容我對 ”英
皇制誥” 及“皇室訓令”的背景作進一步闡
釋 : 1843年,為了給予英國政府對香港的統治提
供指引,當時的英女皇維多利亞以英皇特權立法
的形式頒發了 ”英皇制誥”和 ”皇室訓令”。
其後經過數次重修,最新的版本頒佈於1991年,
內容主要確立港督的職權、授權設立行政局與立
法局,以及各官員的職責等。 “英皇制誥”
和 ”皇室訓令”於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
國後,地位由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取代.
不管如何, 按 ”英皇制誥”和 ”皇室訓令”所
賦予的權力,英國政府(在70年代以前是“殖
民地部”, 在70年代及以後則是首相) 有權指
派適當人選到香港出任港督。 由於是 ”殖民
地子民”,港人對英國政府指派何人來港當港督
無從置喙,也並不關心. 當年港人對政治普遍冷
感,他們最關心的是兩餐溫飽,有瓦遮頭, 一般
人都抱著誰當港督與我何干的心態。
上文述及, 70年代以前, 港督是由是由英國殖民
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
因此人選絕大部份是職業的殖民地官員,1971
年以後港督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是第一
位);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政治家,曾任英
國保守黨主席。 雖說港人不大理會誰當港督,
然而很多港督之於港人並不陌生, 早期不少港督
在上任之前其實已經在香港擔任過其他的職位;
如第15位港督梅含理(Henry May) 便當過香
港警司(相當於今日的警務處長),而本文的主
角戴麟趾在出任港督前,亦曾在港府擔任過副財
政司及勞工礦務專員等職位。
港督(港人嫟稱“督爺”)這個名詞少說已成歷
史15年之久,當今90後的港人對港督這個職稱
已然甚為陌生(相信再過十多廿年,大部份港人
對港督一名的茫然,與今天的小朋友不知道何謂
火柴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起港督,在港英年
代的香港其實掌握著極大的權力和享有極高的
權威。 有別於今日的特首的憂讒畏譏, 由於當
年的香港是行政主導,故此港督施政可說是頗獨
斷獨行,不用顧忌太多的民意;這在今天看來當
然是有點匪夷所思,政治不正確,但無可否認其
好處為行政效率甚高(譬如填海,興建地鐵,公
屋, 居屋,創立廉政公署等; 這些重大議題若放
諸今天,我敢打賭不擾攘上十年八載都無法上
馬)。 回頭說港督, 他 ( 我可以放心用 ”他”
來作為港督的代名詞, 是因為從來沒有女性出任
過港督) 是英王/女王的全權代表,兼任駐香港三
軍總司令。 總督權力極大,不單主持香港的行
政局和立法局,並有權委任兩局的議員。 直至
1991年立法局才第一次以直選選出部份議員。
在1985年前,港督除委任立法局所有議員外,
局上所討論的一切議案或法案最終需要得到總
督同意並簽署才可通過, 換言之,總督在所有議
案上也有「最終否決權」。
除了兩局議員外,總督亦有委派法官和太平紳士
的權力和對政府所有公務員(除布政司、財政
司、律政司和英國駐港三軍司令)進行紀律行動。
此外,總督亦有赦免囚犯(包括死囚)的權力。
這裏簡述一些有關港督的趣味小資料: 1860年香
港殖民地預算中的薪金表中,港督薪水為3250
英鎊,輔政司(布政司舊稱)則為2905英鎊, 港
督薪水固定為布政司月薪之125%。 港督的待
遇包括獲編配官邸港督府, 其坐駕沒有車牌 (以
英國皇家徽章代替);以及在粉嶺的別墅。 香
港總督義務擔任社會上一些團體或組織的名譽
負責人,如自梅含理起成為香港童軍總會總領
袖,自盧押起出任香港大學校監,其後延伸至香
港所有大學。
從較為感性的角度來說,港督可說是香港人集體
回憶不可或缺的一個部份;香港自開埠以至回歸
所發生的每件大事,無一不與港督有關. 然而這
篇的主角是戴麟趾,我不想在此喧賓奪主地談太
多關於其他港督的事情. 在轉入正題(說戴麟
趾)之前,倒想憶述一下童年時對港督的一些瑣
事:我記得英國政府 (港人當年戲稱”事頭
婆”)若要撤換港督,一般是兩至三個月之前公
佈,然後是先攪個歡送典禮送別舊港督,新港督
亦隨即抵港履新。 這中間如有空檔,則會由
“護督”(一般是布政司,即今日的政務司出任)
暫代港督之職。 港督上任亦有既定的程序; 先
是坐飛機抵達啟德機場,坐車到尖沙咀碼頭,再
乘坐慕蓮夫人號遊艇(慕蓮夫人號遊艇是港督專
用遊艇,為港督葛量洪購入,並以其妻之名而命
名)渡海,在皇后碼頭上岸,隨即在大會堂宣誓
就任港督。 80年代以後宣誓手續改在立法局
(今日立法會)大樓舉行。
港督忝為“一港之首”,傳統上在港人的心目中
是“父母官”,敬是說不上,但更多的是畏. 我
記得母親罵人的口頭禪中,有“你估你係港督
呀!”或者“等你做咗港督至講”。 雖然形象
有點高高在上,港督其實並不“宅”,經常要出
席很多公開場合為公共設施或者是大型慶典剪
綵和主禮,至今你仍可在很多公共設施,如公
屋,社區會堂找到紀念港督開幕的碑石,相對之
下特首們便較為錫身了。
還是回到我此篇的主角戴麟趾。 也許你會奇
怪,為什麼我要在眾多港督中選戴麟趾來介紹?
這中間既有個人的情意結,也有其歷史因素。
先說個人理由; 戴麟趾是我第一個“認識”的
港督,60年代末電視並不流行,他的名字在收音
機聽起來甚有氣派,我最初的時候還以為戴麟趾
是中國人(請容許我在此岔開談一個題外話:戴
麟趾原名 David Trench,其中文譯名源自幼學瓊
林中的「鳳毛濟美,麟趾呈祥」。 不知道你有
沒有這個感覺; 90年代以後,香港傳媒的外國人
名翻譯逐漸和大陸接軌,好處是既統一又方便,
壞處是許多譯名累贅不堪,一個名字動不動五六
個字長,甚麼奧爾布賴特、克里斯托弗,既拗口,
又無氣派和內涵. 相比之下,香港殖民地年代的
中文師爺有不少音義俱佳之作,如戴麟趾 (David
Trench)、金文泰(Cecil Clementi)等。 戴麟趾二
字尤其古雅。 另外,今年初去世的第二任廉政
專員陸鼎堂(David Luddington),中文名字唸起來
鏗鏘有力, 真箇是神來之筆。 戴麟趾、陸鼎堂
的原名,如果按照大陸的譯法,很可能會被譯為
特倫奇、勒丁頓,是不是乏味?最後不得不提
現任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 官方譯名為卡梅
倫, 其實1887年曾出任署理港督的William
Cameron, 其中文譯名為金馬倫, 不是比卡梅倫
更有氣派). 在資訊並不泛濫, 社會風氣較為保
守的60年代, 每天被收音機 ” 港督戴麟趾怎
麼怎麼樣”持續轟炸著, 久而久之他成為我童年
的一個ICON。
此外,戴麟趾可說是香港近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
港督(我沒有以最不受歡迎的港督來形容他,是
因為 (1)他作為港督的功過實難以一錘定音,
(2)要數最不受歡迎港督,似乎第二任港督戴
維斯 (John Davis) 更為明顯。 戴維斯剛上任,
立即向“錢”看; 由於香港是自由港,政府不能
依賴關稅, 戴維斯於是轉向市民開刀,他開始徵
收一系列稅,如地稅、專利稅、人頭稅等,但在
徵收人頭稅時,市民憤而罷工罷市, 其後他更出
面奪取沙面租借權。 種種原因之下,戴維斯成
了歷史上最“乞人憎”的港督。 他不受歡迎的
程度,可從一場賽馬中窺見得一清二楚; 在快活
谷舉行的一次賽馬,其中一場比賽安排了由戴維
斯頒獎,結果那一場賽事竟然沒有一匹馬參加,
賽事只好取消。
開場白著實太長了, 還是談回此篇的主角 - 戴
麟趾港督. 戴麟趾於1915年生於英屬印度奎
達,並在劍橋大學取得文學碩士資格。 大學畢
業,戴麟趾在1938年加入英屬所羅門群島保護
地的殖民地政府出任見習官。 二次世界大戰
時,他擔任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的副手,日軍入侵
群島,戴麟趾亦轉而加入英屬所羅門群島防衞
軍,戰後他分別獲英國和美國頒授軍功十字勳章
和軍功勳章。
1950年戴麟趾被派往香港,在布政司署內擔任副
防衞司助理秘書,1956年獲擢升為副財政司。
1957年戴麟趾改任勞工及礦務專員,翌年被派回
英國帝國國防學院深造。
1959年戴麟趾回港出任副輔政司,自1961年至
1964年更獲擢升為西太平洋高級專員。 1964
年4月戴麟趾接替柏立基,就任第24任港督。
由於戴麟趾曾長期在香港政府供職,因此對香港
事務並不陌生。
戴麟趾接任港督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解決
水荒. 1960年代香港飽受供水不足所困擾.
1967年夏天香港發生嚴重旱災, 戴麟趾不得不宣
佈實施制水,實行「四天供水四小時」的政策。
為了解決供水不足的問題,柏立基在1960年動
工興建船灣淡水湖,以增加香港的儲水。 戴麟
趾上任後不久,港英政府便與中國於1964年4
達成協議,自1965年3月起,內地的供港水量
將增加至每年不少於150億加侖。 1967年,港
府又在獅子山鑿洞,引水自船灣淡水湖至市區以
防範旱災,而到1968年,船灣淡水湖落成,香
港的水荒才得以舒緩。
戴麟趾任內的另一個辣手問題是人口急升所衍
生的各種後遺症. 由於內地局勢不穩,尋且在
1966年爆發文化大革命,觸發大量人口在1960
年代從內地湧入香港,再加上戰後嬰兒潮的影
響,更使香港人口急速上升。 香港1960年的
人口約為300萬,到1971年暴增至400萬。 人
口急速增長使住房供應甚為緊張。 戴麟趾繼
承了前任港督柏立基的廉租屋計劃,大力興建廉
租屋; 在1964年至1971年間,港府一共興建了
12個廉租屋村,101座廉租屋,此舉大大舒緩香
港的住房壓力。
戴麟趾任內最失敗的內政, 則要數打擊貪污.
由於他反貪不力, 以至貪污成風, 港人怨聲載道.
隨着人口的急速上升,以及工業的快速發展,貪
污成為了戴麟趾任內的一大問題, 而當中又以公
職人員貪污的情況最為嚴重,而警務人員大肆收
受賄賂,令市民深受其害。
1960年代,公務員貪污可謂司空見慣,救護員送
病人入院前要收「茶錢」,消防員救火前又要收
取「開喉費」,公立醫院內的亞嬸也要向病人要
求「倒熱水錢」。 一般公共服務如輪候公屋和
申請入學等,市民都先要賄賂有關的公務員。
然而,各政府部門中貪污問題最嚴重的要數警務
處,警隊充斥極大量的受賄警務人員 (五億元探
長呂樂更是箇中的 ”表表者”),他們透過包庇
各種犯罪活動而收受天文數字的賄款,使社會治
安和風紀大壞。 戴麟趾在任期間,對貪污風氣
未能作有效的打擊,成為而他政績上的一大缺失,
有人甚至懷疑他本人與貪污 扯上關係。
戴麟趾之所以成為香港近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
港督; 主要是因為六六年天星小輪反加價暴動
和六七反英抗暴暴動都是在他任內發生。 早在
1966年4月,香港就曾經因為蘇守忠所掀起的
反天星小輪加價抗議運動而發生大規模暴動,期
間戴麟趾更曾宣佈實施宵禁。 到1967年,香
港又爆發另一場六七暴動,亂事更持續約大半
年,對香港的社會治安和金融經濟構成嚴重的打
擊。
六七暴動由一場新蒲崗塑膠花廠勞資糾紛掀起
序幕,膠花廠的工人不滿資方剝削員工,又無理
解僱近100名員工,結果引發工潮。 在1967
年5月6日,發動工潮的員工與介入的警察發生
衝突,至5月11日更演變成暴動。 戴麟趾最
初不願介入事件,但時值內地時值文化大革命,
革命風潮席捲港、澳,本地的左派份子於是借暴
動打響「反英抗暴」的旗號,將矛頭直指以戴麟
趾為首的殖民地政府。
在5月16日,左派份子與罷工工人到中環一帶
示威,期間除了高呼口號外,更在港督府門外大
舉張貼大字報。 到5月21日和5月22日,左
派份子在中環的示威演變成嚴重的暴動,而戴麟
趾亦在當晚開始實施宵禁。
隨着局勢進一步惡化,罷工的範圍亦進一步擴
大,至5月23日,香港的巴士公司、電車公司、
煤氣公司和天星小輪等等都先後已出現了定時
罷工,至6月24日和6月27日,左派工會更發
動了規模龐大的罷工和罷市, 但戴麟趾的態度仍
然強硬,除表示要解僱參與工潮的公務員外,更
呼籲其他企業跟隨。 連串的罷工行動一直到同
年的7月初才告終結。
自1967年7月起,左派開始在全港各處, 包括政
府官署,尋常街道以至公共交通工具放置土製炸
彈。 期間他們在全港一共放置了8,074枚真假
炸彈,當中有1,167枚是真的。 左派份子的土
製炸彈除了使不少警務人員殉職外,部份市民亦
成為受害者, 其中最著名的有商台播音員林彬。
港府除了多次搜查左派份子的據點外,又在7月
12日再度宣佈宵禁, 並在8月4日,港府更曾向
訪港英軍航空母艦借用直昇機,攻入左派份子在
北角的據點僑冠大厦。
戴麟趾在6月尾的時候曾稱病離港休假,直至同
年10月才返港,期間一直由輔政司祈濟時署理
港督職務。 當時曾有人批評戴麟趾臨陣退縮,
更有傳聞指英國將撤出香港, 最後這些法被證實
為謠言。
同年10月以後,暴動開始緩和. 戴麟趾宣佈關
閉連接中、港兩地的文錦渡關卡,並大肆搜捕左
派份子在港的領導人物。 其後周恩來於12月
下令香港左派停止對抗殖民地政府的活動,暴動
方告正式平息。
六七暴動以後,港府認為暴動的發生是因為政府
忽略工人權益,官、民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渠
道,以及年輕人對香港缺乏歸屬感等因素所致,
因此戴麟趾在六七暴動後推動了不少政策以求
疏導民怨和安撫民心。
在工人權益方面,戴麟趾着手改革香港的勞工法
例; 1971年他通過了每天8小時,一周48小時的
工作制,准許女性職工享有產假。 此外,戴麟
趾計劃設立了勞資審裁處,作為解決勞資糾紛的
機構。 另外,在1968年5月,戴麟趾推行「民
政主任計劃」,將港、九劃成10區,每區設立民
政處,內置民政主任,以期收集民意,接受投訴,
並向市民提供諮詢服務,從而改善官民關係。
在1969年12月,港府舉辦了規模龐大的「香港
節」,以增加港人的歸屬感, 並在1971年舉辦第
二次香港節,不過規模要比1969年的要小。
另一方面,戴麟趾亦繼續專注於社會基本建設。
他除了繼續興建廉租屋外,又大力發展交通網
絡,計有在1966年開通的龍翔道和呈祥道以及
1967年開通的獅子山隧道外,又在1969年動工
興建香港首條海底隧道。 至於在教育方面,戴
麟趾宣佈在1971年起推行六年強迫小學義務教
育,此外更立法對不送子女上學的家長予以懲
罰。
戴麟趾在1971年10月19日任滿返英,結束其
長達7年半的港督生涯,港督一職由麥理浩接任。
戴麟趾離任時曾發生這樣一段小插曲: 按慣例
港督離任前政府會為他攪歡送會,在戴麟趾出門
前往歡送會之際, 港督府正門卻出現大群二十出
頭的年青人,他們手牽手圍堵港督府,大聲呼喊
要求即將卸任的港督戴麟趾為他的敗績、為香港
的貪污成風道歉。 示威者阻擋戴麟趾前往歡送
會,最後戴麟趾只得悄悄由後門離開.
戴麟趾卸任後返回英國曾出任多塞特郡市議員;
多塞特地區醫院管理局主席及多塞特郡聖約翰
救傷隊會長. 1977年,戴麟趾更獲委任為多塞
特郡副郡尉。
戴麟趾與妻子晚年退居於多塞特郡先令史東,並
曾在1984年重臨香港訪問. 他於1988年12月4
日卒於家中,享年73歲。 戴麟趾逝世後,全
體立法局議員曾在1988年12月7日的會議上默
哀一分鐘,以示悼念.
戴麟趾的外貌雖然甚為古肅. 然而其愛情故事卻
頗為浪漫。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侵犯所羅門
群島,戴麟趾當時擔任所羅門英軍司令。 激戰
之中,美軍派遣一支醫療隊前往支援,如此機緣
巧合下讓他認識了任職護士的美籍女子瑪嘉
烈•古爾德(Margaret Gould). 她眉清目秀,
工作勤懇,把戴麟趾深深吸引住了。 英軍苦守
所羅門,可惜終告不敵,被日軍攻陷,戴麟趾因
奮力抗敵,獲軍事十字勳章。但更大的收穫是他
終於打動瑪嘉烈的芳心,抱得美人歸。 戴麟趾
伉儷終生相愛到白頭; 戴麟趾於1988年逝世, 戴
麟趾夫人晚年居於先令史東,1993年去世,其獨
生女則定居倫敦.
香港現存以戴麟趾命名的事物包括:
位於灣仔摩理臣山的戴麟趾夫人訓練中心
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
戴麟趾夫人復康院 (位於觀塘)
戴麟趾夫人分科診療所(位於荃灣)
戴麟趾夫人訓練中心 (位於灣仔)
戴麟趾康復中心 (原址位於中西區般咸道,因
興建港鐵西港島線而遷入位於高街的舊半山區
警署)
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呈祥道了。 香港沒有一
條直接以戴麟趾命名的街道,然而上世紀六十年
代,在九龍北部興建包括現在的呈祥道和龍翔道
的七號幹線,完工後將石峽尾至荔枝角的一段路
命名為呈祥道。 戴麟趾與呈祥有何相干? 原來
《幼學瓊林》中有 「稱人有令子曰麟趾呈祥」, 故
此暗以呈祥嵌入麟趾, 不得不讚一下當年師爺們
的學養.
正如上文所述,戴麟趾在任內的作為,很難以簡
單的非黑即白的功過來評價。 誠然他任內發生
六六年天星小輪反加價暴動,六七反英抗暴暴
動,以及期內貪污問題嚴重惡化,他都負有不可
推卸的責任,然而他為麥理浩接下來的黃金十年
奠下堅實的基礎,卻又功不可歿。 我在想,戴
麟趾之於麥理浩,在某個層面的意義上有點兒類
似清代的雍正之於乾隆. 雍正誠然刻薄寡恩,人
稱“抄家的皇帝”,與此同時他卻勤儉艱苦持
國,為日後的乾隆盛世播鋪下了豐盛的土壤. 麥
理浩當然不是乾隆,起碼他實事求事,絕不好大
喜功,然而沒有戴麟趾為香港的房屋,醫療,教
育的長遠發展埋下基礎,麥理浩的施政不可能來
得如此得心應手。 戴麟趾在1964年接任港督
後, 除加快興建廉租屋和處理供水問題外, 更在
任期末年推行六年免費小學教育, 在當時的社會
環境而言絕對是一個劃時代的德政。 面對大量
大陸難民湧入引發的社會問題, 除了增建房屋以
外, 亦大力推動各種工業發展, 既解決「食飯」
問題, 同時促使香港的經濟發展。 此外他籌建
獅子山隧道、海底隧道、龍翔道以解決社會發展
帶來的交通規劃需要。 與此同時, 他更改革香
港的勞工法例, 引入工時管制, 推行有薪產假等.
到了麥理浩的「黃金十年」, 設立房委會以改革
廉租屋制度, 推出居屋滿足一般階層的置業望,
開拓新市鎮以解決人口膨脹的生活需要。 九年
強迫教育更化解當時普遍家庭的兒童教育問題
之餘, 成立理工學院、工業學院, 為推動技能性
專上教育埋下重要基礎, 以支持香港不同的實業
發展需要。 廉政公署的成立, 更徹底的解除當
時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 對屯門、沙田新市鎮
的規劃更是全面的考量, 建設工業區以使新市鎮
的居民能自給自足。 戴麟趾可說是整個局面的
開拓者, 也許是由於兩次暴動的關係, 使他在香
港史上得到應有的評價. 當然他做這些工作
時, 只是因時制宜, 全然沒有想到自己正為香
港企劃其未來幾十年的發展藍圖, 我想這正
是”古今”政局的最大不同之處. 港英年代的
港督可以只做說, 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擺平各
方各界, 反觀今天的特首施政舉步維艱, 動輒得
咎. 平心而論, 這與個人的能力無甚關係, 特首
們只能概嘆一句生不逢時罷.
有人說歷史是凝固的事實,而擺在眼前的事實
是:戴麟趾在政治及部份內政的成績頗有不足之
處,也許這與60年代的保守社會風氣,和個人
的認知有關; 但我們怎能苛求一個60年代的港
督擁有彭定康般的政治手腕和卓見? 事實上我
相信當年的英國政府亦不容許他以太“自由民
主”的手法治港。 不管如何,自戴麟趾以下,
香港經歷了四位港督才回歸中國,這中間有為現
代香港經濟奠基的麥理浩,死於位內的中國通港
督尤德,謙謙君子的衛奕信,以及政治能力高強
的彭定康,但不知怎地每當有人說起港督,我都
不期然的會想起戴麟趾,他架起眼鏡,頭戴圓帽
的“造型”,活脫脫是個典型的英國鄉紳. 也許
潛意識上我的記憶已急凍在這個形像中,以後的
港督(以至特首),都好像缺少了點什麼,望之
不似港督. 那些“什麼”,我想是童蒙無知的先
入為主的感覺罷。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