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重大, 對外貿易幾乎全部停頓, 工業生產也告萎縮. 但戰後數年間, 香港即已恢復了原來的轉口港地位, 對外貿易額超逾戰前最高水平, 經濟在外貿帶動下得到全面恢復. 1947年至1951年的5年間每年平均增長達35%. 經濟恢復迅速的最重要原因是香港對中國內地貿易額的激增;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急切需要加強對外經濟聯繫, 而英國也作出了以利益為大前題的決策, 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中國. 香港企業家抓住這個機會, 扮演了中外經濟聯繫中介人的角色. 在這一階段中, 香港經濟結構仍同戰前一樣以轉口貿易為主, 工業, 金融業扮演著較次要的角色, 而經濟火車頭仍有賴貿易; 商人們充分利用優良港口、各種基礎設施以及國際貿易關係網, 從轉口貿易和航運中獲利. 本輯照片攝於1947年, 距離日本投降已有2年, 香港人的生活亦大致回復正常. 照片所見富裕人家活得甚為適意, 惟一般港人仍在貧窮線上掙扎, 很多家庭仍是”餐揾餐食餐餐清”的. 這個情况要到70年代香港的經濟真正起飛後, 港人才擺脫 ”大眾貧”的困局.
被戰火熣毀的建築物仍是一片頹垣敗瓦 2
被戰火熣毀的建築物仍是一片頹垣敗瓦 1
從半山下望, 很多建築物仍是毁壞不堪
監獄內望, 獄警正督導囚犯工作
上流社會的聚會, 竟成為皮草展
1947年的香港郊野仍是一片荒蕪 2
1947年的香港郊野仍是一片荒蕪 1
沉舟側畔千帆過 3
沉舟側畔千帆過 2
沉舟側畔千帆過. 日治時期日軍為防盟軍的攻擊, 特意炸沉一些船隻堵塞在港口, 以圖阻礙盟軍艦艇駛進維港. 這些沉隻船至1947年仍未清理迨盡
中式帆船與戰艦互相輝映, 現在兩者都幾乎絕跡於維港了 4
中式帆船與戰艦互相輝映, 現在兩者都幾乎絕跡於 維港了 3
中式帆船與戰艦互相輝映, 現在兩者都幾乎絕跡於 維港了 2
中式帆船與戰艦互相輝映, 現在兩者都幾乎絕跡於 維港了 1
賽馬活動的如常舉行, 證明香港人的生活已然大致回復正常 4
賽馬活動的如常舉行, 證明香港人的生活已然大致回復正常 3
賽馬活動的如常舉行, 證明香港人的生活已然大致回復正常 2
賽馬活動的如常舉行, 證明香港人的生活已然大致回復正常 1
仍屹立在金馬倫山上的忠靈塔
英軍在搜查越過邊界進入香港的中國人 3
英軍在搜查越過邊界進入香港的中國人 2
英軍在搜查越過邊界進入香港的中國人 1
駐守邊界的英軍坐在裝甲車上巡邏 3
駐守邊界的英軍坐在裝甲車上巡邏 2
駐守邊界的英軍坐在裝甲車上巡邏 1
英軍建在邊界的營房 2
英軍建在邊界的營房 1
英軍在邊界巡邏
工人在木球會維修草地 3
工人在木球會維修草地 2
工人在木球會維修草地 1
木球會的會員/ 賓客在觀賞球賽
木球會的會員/ 賓客在觀賞球賽. 會員/賓客清一色都是外國人, 可想而知當時的種族歧視的觀念仍很重
夾在金鐘道與遮打道中間的香港木球會, 現已改建為遮打花園, 而木球會則已遷往黃泥涌峽道137號
何東與其家人攝於其位於西摩道8號的府第. 何東在日佔時期避居澳門, 至重光後才返回香港
何東與其長子何世禮攝於其位於西摩道8號的府第
香港4,50年代的首富何東爵士攝於其位於西摩道8號的府第, 由於該住宅外牆都髹上紅色, 故又有 [紅屋] 之稱. 該大宅共佔地十二萬五千多平方呎, 四周建有花園. 何東家族在那裡住了近60年, 何東死後, 其後人將大宅賣掉, 發展商後把它拆卸改建成今日的香港花園
幾經周折, 港府終於從日本尋回維多利亞女皇的銅像, 但物換星移, 銅像最終的居所已轉變為維多利亞公園, 而皇后像廣場只孤零零的剩下遮打爵士的銅像
恒生銀號內的兩名職員在工作
恒生銀號內的兩名襄理, 40年代恒生仍未正式升格為銀行. 細觀其內部裝修, 其實頗為類肖舊式金舖
一名小販站在遮打爵士的銅像旁休息, 其背景為舊香港會
人力車伕”依偎” 在遮在打爵士的銅像旁休息, 其背景為舊香港會
疑似是文咸西街的街景 2
疑似是皇后大道西的街景
德輔道中一班人抬著酒樓花牌 (估計是宣傳活動)匍匐前進, 左邊可東行的電車 2
德輔道中一班人抬著酒樓花牌 (估計是宣傳活動)匍匐前進, 左邊可東行的電車 21
德輔道中西行的電車, 左邊可見鹽業銀行
一名警察站在德輔道中的中央指揮交通 4
一名警察站在德輔道中的中央指揮交通 3
一名警察站在德輔道中的中央指揮交通 2
一名警察站在德輔道中的中央指揮交通 1
疑似是文咸西街的街景 1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