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Chan TK對香港節的一些補充: 兩本當年星系報業主辦了兩次香港節攝影比賽, 將得獎及及優異的作品編輯成[香港節影集, 可以看作是這兩個節日的一個歷史的回顧和紀錄, 再看內文, 原來第一屆總共有473項活動, 第二屆增至六百餘項, 當年亦曾参觀過多項活勳,但最受歡迎的節目是[軍橾}.附上兩本影集封面, 及一張我影的第二屆香港節夜景, 地點是大會堂低座愛丁堡廣場
第二屆香港節夜景, 地點是大會堂低座愛丁堡廣場
1971年香港節影集封面
此篇網誌的前名為 ”香港新聞大事回顧-1960年代”, 但可能是雷聲過大, 腦友們都以為 (或認為) 網誌裏面應記敍1960年代所發生的大事, 如1962年温黛襲港, 1963年四日供水一次, 1966, 67年暴動等. 然而我此輯網誌的取材其實是以小故事/小事件為經緯, 上述大事當然值得大書特書, 惟若僅以一篇網誌中的其中一點來記敍, 則似乎有”到喉唔到肺”之感. 此外, 上述部份事件個別網友已有精彩絕倫的描述 (如十一劃生兄的 ”1966反天星加價騷亂”系列, 便使我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之歎). 為免腦友們祈望過於殷切, 我只好來次 ”彈弓手”, 將網誌的名改為 ”香港新聞故事回眸-6,70年代交替之際). 此舉非為 ”吞啵”, 我打算日後以67暴動為題寫幾篇網誌, 畢竟我曾身歷其境, 67暴動對我來說, 是使自已對外界的認知從一個無知小兒走向渾頓初開的經歷, 在情在理也應記上一筆; 野人獻曝, 屆時還望各方高手不吝指正. (1) 公共小巴合法化五十、六十年代, 香港曾流行一種9人白牌車, 行走於新界. 這些白牌車的收費比巴士略高, 車程也比巴士短, 但因它是不合法經營的關係, 警方曾大力掃蕩.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 巴士/電車司機罷工, 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 交通癱瘓, 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 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 數目不斷增加. 1969年, 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 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最後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 由政府發牌, 可以在港九及新界各地行走, 即現時的紅色小巴. 4350輛小巴的限制亦是於當年制定, 多年來並未有改變. 我早前有篇網誌對小巴的發展作了頗為詳盡的介紹, 腦友們若有興趣可參閱有關網誌.
14座小巴 2
14座小巴 1
你見過這些黑白格橫貫車身的小巴嗎? 5
你見過這些黑白格橫貫車身的小巴嗎? 4
你見過這些黑白格橫貫車身的小巴嗎? 3
你見過這些黑白格橫貫車身的小巴嗎? 2
你見過這些黑白格橫貫車身的小巴嗎? 1
六, 七十年代街頭隨處可見的白砟(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六, 七十年代的市面已經常堵車 (2) 婦女權利被提升1970年代初, 政府修改婚姻法例, 確立一夫一妻制, 從此男人納妾成為絕響. 另外, 香港政府亦逐步實施男女公務員同工同酬的政策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香港女性的打扮已漸趨時髦 3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香港女性的打扮已漸趨時髦 2
70年代初的香港街頭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香港女性的打扮已漸趨時髦 1 (3) 教宗和球王訪港1970年, 兩位在當時國際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教宗保祿六世和球王比利先後訪問香港
球王比利於1970年當名氣如日中天時第一次隨巴西山度士足球隊訪港, 其後他於1983年隨巴西明星隊再次訪港 2
球王比利於1970年當名氣如日中天時第一次隨巴西山度士足球隊訪港, 其後他於1983年隨巴西明星隊再次訪港 1
1970年教宗保祿六世訪港, 於當時的政府大球場舉行彌撒 2
1970年教宗保祿六世訪港, 於當時的政府大球場舉行彌撒 1 (4) 康樂大厦的誕生經歷過1960年代末的暴動, 香港經濟再度起飛.1970年6月1日, 香港政府把中環填海區的地王拍賣, 土地面積53,000平方呎, 底價5300萬港元, 最後由置地出價2億5800萬港元投得, 這是當時香港最高每呎地價的紀錄. 大廈由金門建築興建, 由動工至平頂僅用了16個月, 建築速度亦是當時的一項紀錄(當然以於如此黃金地段來說, 時間等於金錢). 康樂大廈於1973年落成, 成為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 此記錄至1980年始被合和中心取代.康樂大廈是本港第一幢摩天大樓, 其圓窗設計當年予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圓形的「月洞門」窗戶, 秉承了中國優秀的建築傳統, 臨窗遠眺,維多利亞港和太平山頂的景色一覽無遺, 難怪康樂大廈甫落成便成為香港的地標, 迄今未變.1988年, 怡和集團將總部搬遷至康樂大廈, 並易名為怡和大廈. 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英國男星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 來港拍了一輯改編自James Clavell 的同名小說迷你電視劇 ”大班”( "Noble House" ), 即經常在康樂大廈取景, 而他的身份, 則暗喻是怡和集團的大班.
康樂大廈的地盤
從康樂大廈的地盤望向統一碼頭
康樂大廈的模型
賣地拍賣會. 那時候賣地拍賣會一般都會在中環大會堂舉行 4
賣地拍賣會. 那時候賣地拍賣會一般都會在中環大會堂舉行 3
賣地拍賣會. 那時候賣地拍賣會一般都會在中環大會堂舉行 2
賣地拍賣會. 那時候賣地拍賣會一般都會在中環大會堂舉行 1
當康樂大廈地盤仍是一片泥濘, 你能想像它兩年後即建成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 2
當康樂大廈地盤仍是一片泥濘, 你能想像它兩年後即建成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 1
從康樂大廈地盤望向干諾道中 (5) 遠東交易所開幕 香港直至60年代初只有香港會一間交易所, 5,60年代香港華人經濟實力續漸壯大, 為免被外國人壟斷證券買賣, 李福兆決定自立門戶. 1969年與拍檔王啟銘成立遠東交易所, 他後來更出任聯交所第一任主席
"校長"李福兆
由華商李福兆牽頭的一群華資經紀暗中籌備的華人股票交易市場遠東交易所, 遂於1969年12月17日正式開業
前電腦時代, 股票交易是名符其實的上板 – 以粉筆寫在黑板上 4
前電腦時代, 股票交易是名符其實的上板 – 以粉筆寫在黑板上 3
前電腦時代, 股票交易是名符其實的上板 – 以粉筆寫在黑板上 2
資深股民聚精會神地看著"金魚缸"
前電腦時代, 股票交易是名符其實的上板 – 以粉筆寫在黑板上 1 (6) 香港無線電視啟播 1965年, 港英政府有意發出無線電視牌照, 吸引六個財團參與競投, 當中包括由希慎興業大股東利氏家族, 余仁生家族成員餘經緯, 邵逸夫旗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等人, 英國獨立電視台, 機利文洋行(現太平洋行)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合組的“香港電視集團”, 由商業電台及怡和集團組成的財團(它們其後再夥拍恆生銀行創辦人林炳炎家族幾位後人成立佳藝電視), 以及日本富士電視台等. 結果由香港和英美資金組成的“香港電視”(即無線電視)投得, 並於1967年11月19日啓播. 由於無線電視是免費廣播,因此迅速受到觀眾們歡迎. 啟播初期由香港製作並不多, 以香港新聞節目為主, 成為整個 70年代最高收視的節目類型之一. 另方面, 港英政府在牌照上要求無線電視多播西方的節目, 而且無線電視當時的股東包括美國的廣播機構, 所以這時期充斥大量粵語配音的外國節目, 直至1976年, 無線電視開拍第一套長篇連續劇“狂潮”, 加上在1980年取消進口節目的規定, 無線電視的本土製作自此大增. 當時無線吸納了大量本土創作專材, 建立起香港本土的電視文化, 亦為本地電影培訓了可觀的人材.
無線電視位於廣播道的第一代總部, 另在鑽石山堅成片場設有錄影廠
1972年第一期藝員訓練班
1972年馬拉松式義演籌款節目
“歡樂今宵”演出
1967年,“歡樂今宵”工展會演出. “歡樂今宵”由TVB1967年啟播後第二天(11月20日)開始播出, 直至1994年播映第6613次為止, 27年內一星期五晚現場直播, 1980年代有一段時期更是一星期六晚直播, 製作集數之多被列入世界紀錄
1967年11月19日無線電視啓播
1967年無線電視總台啟播儀式, 港英政府總督戴麟趾親赴現場主持
無線電視早期在馬場直播賽事 2
市民對流動廣播車甚感興趣 2
無線電視早期在馬場直播賽事 1
早期的電視需以手掣去調較頻道和音量 2
早期的電視需以手掣去調較頻道和音量 1
現已幾近絕林跡的魚骨天線
早期的錄影廠甚為簡陋
市民對流動廣播車甚感興趣 1 (7) 香港節香港節是香港政府於1969年、1971年和1973年所舉辦的大型慶祝活動, 是香港開埠以來的首次同類活動.香港政府之所以舉辦香港節, 是由於1960年代香港在短短兩年期間經因天星小輪加價的六六暴動, 和因文化大革命引發六七暴動. 香港政府經反省研究後, 認為需要疏導民怨和安撫民心, 加強香港年青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並希望以節慶來營造出歌舞昇平的氣氛. 其實早於1966年香港爆發了因扁為天星小輪加價的暴動後, 港府即於1967年發表了《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書》, 建議提出「要利用青少年活動疏導青少年過剩的精力, 作為預防社會騷動方法之一」. 1968年, 香港政府成立一個指導委員會, 研究為香港安排一星期的娛樂的可行性. 1969年初, 委員會獲撥款200萬港元籌辦香港節.1969年12月6日至15日, 籌備了超過7個月、耗資達400萬港元的第一屆香港節正式舉行, 並於香港各地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活動, 參觀/加人次超過五十萬, 當中更包括不少外地遊客. 一系列的活動以中國文化傳統為主題, 性質主要是文娛康樂活動; 還包括了郵票、古董、書畫和花卉等展覽, 亦有軍操表演、嘉年華會、舞會、時裝表演、歌唱比賽、環島競步和選美比賽等節目. 亮燈儀式於1969年12月9日在尖沙咀舉行,彌敦道上演花車巡遊. 香港節其後曾先後於1971年與1973年舉辦過兩屆, 但規模比第一屆為小, 市民的踴躍程度亦大為減低. 加上香港政府也認為香港節已經達到其成效, 故此之後便再沒有舉辦.
香港節的高潮 – 彌敦道花車大巡遊 4
香港節的高潮 – 彌敦道花車大巡遊 3
香港節的高潮 – 彌敦道花車大巡遊 2
香港節的高潮 – 彌敦道花車大巡遊 1
由交通警察組成的以電單車叠羅漢的精彩演出
市民蹲坐在路邊等看表演 2
市民蹲坐在路邊等看表演 2
港府在各區舉行活動, 並設立民政署統籌 2
港府在各區舉行活動, 並設立民政署統籌 1
運動會 2
運動會 1
軍操表演
嘉年華會 2
嘉年華會 1
新潮舞會, 我記得應該在ト公碼頭舉行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