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泊在內港的賊船 ( 即皇宮娛樂場和澳門皇宮 ). 皇宮娛樂場前身為珠江畫舫, 是一艘在珠江三角洲最有名氣的畫舫. 畫舫在1960年代初開始被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租借使用, 停泊在澳門內港14號碼頭, 並以“皇宮號”為船名, 作為旗下娛樂場, 以“澳門皇宮”及“皇宮娛樂場”兩個招牌為名作招倈. 皇宮娛樂場停泊在內港時, 由於頗多賭客到娛樂場賭博, 因而帶動了該地區一帶的經濟; 但隨著金碧娛樂場以及皇宮娛樂場的遷離, 在該區的無任何娛樂場的“支持”以及國際酒店的結業等因素下, 該區經濟轉差
以紙牌 ”釣魚”(俗稱"十五胡")是當時流行的市井娛樂
福隆新街的麻雀檔
昔日過年過節, 新馬路一帶街橫街窄巷開設很多骰寶攤
街頭的骰莊攤檔很熱鬧
買“大小”是昔日流行的賭博玩意
商店門前掛滿白鴿票彩票
番攤賭桌
從高處(相信是閣樓)下俯賭大小的賭桌. 說起舊式賭場的閣樓, 我想起這樣的一個故事; 話說當年賭場的番攤賭桌都是設在地下, 而負責放碼子的荷官則坐在閣樓, 開盎時由荷官助手 (通常是很年青的學徒) 把盛著碼子的竹籃從閣樓用繩子吊下去, 讓負責賭桌的荷官開盎和計算輸贏. 有一次一張番攤賭桌一連開了很多鋪"一", 而且還繼續不斷的開"一", 這使整個賭場的賭客沸騰起來, 紛紛下重注在"一"上, 全部都大贏特贏, 後來負責賭桌的荷官覺得不對徑, 奔上閣樓察看, 才發覺原來負責放碼子的荷官因為心臟病發悴死, 而身旁的荷官助手太年青, 一時手足無措, 不曉得如何去應變, 惟有每次都把吊上來的竹籃原封不動的放下去, 竹籃中的碼子沒有變動, 當然每次都開"一"了, 至於賭場如何善後, 我卻木宰羊
中央酒店內的中央賭場, 曾是泰興公司的旗艦賭場
字花公司大門, 霎眼看過去還以為是電影院
賭場出動裝甲車運錢, 可謂大陣象, 某方面也反映了當時澳門的市面其實並不十分太平 (澳門前賭王傅老榕亦曾被人標參. 太歲頭上都敢動土, 其情況可想而知).大豐銀號後來改名為大豐銀行. 大豐銀號於 1942年由著名華人何賢等人創立. 1972年澳葡政府頒佈“銀行法”, 規定所有銀號要註冊為銀行, 大豐銀號於同年1月20日正式獲有關當局批准註冊為“大豐銀行有限公司”, 成為澳門首家以本地資金註冊的銀行, 當時註冊資本為 500萬元澳門元. 1984年, 由於擠提出現資金短缺問題, 而銀行也面臨倒閉危機. 中國銀行遂於同年9月13日收購大豐銀行 50%股權, 資本額增至1億 6000萬澳門元. 大豐銀行於1997年將總行遷往位於新口岸新填海區的大豐銀行總行大廈, 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臨時辦公室亦於同年6月遷入同位於大豐銀行總行大廈的21樓辦公. 值得一提的是, 由於 大豐銀行董事長何厚鏵於1999年3月當選第一任澳門特別行區行政長官, 因而把有關資產轉至其母何陳瓊
工作人員在秤金條, 擺放在桌上的金條今日身價如何, 我真的"唔識計"了
不看照片還真不知道, 原來40年代已有女荷官
不知是否華洋有別 (或者種族歧視, 這在60年代前的澳門是很普遍的現象), 這張賭桌彷彿給這對外籍男女包了下來
澳門賭業的第一個正式賭牌是1930年由豪興公司取得, 但這間公司的經營方式太保守,未能完全發揮賭業的經濟潛能 (如只提供中式博彩項目如番攤, 大小等). 其後由傅老榕及高可寧的泰興公司於 1937年投得澳門賭牌, 引入西式博彩項目如輪盤, 啤牌等, 使澳門賭業大為興旺起來
1949年澳門賭場實景
賭場百態; 可見當時荷官的造型均甚為"街坊", 一般都是文化汗衫或背心一度, 下穿綁繩唐裝褲, 甚至可以口叨煙仔, 這在今天真不可想像
1949年澳門賭場實景, 一群賭客正圍坐在賭大小的賭桌前
兒童出現在賭場今天看來匪夷所思, 但那會兒是理所當然. 有些成年人把兒童帶進賭場, 目的是希望借助小孩子的"童子手", 為自己帶來好運
1949年澳門賭場實景, 一群賭客正圍坐在賭大小的賭桌前. 遠處可以看到小孩, 我想當年賭場規管甚為鬆懈, 成年人可以隨意把未成年兒童帶進賭場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