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波詭雲譎歷滄桑 - 美國銀行中心的故事

西環的黃金歲月 於 2010-11-0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98

分類:


美國銀行中心 6

美國銀行中心 5

美國銀行中心 4

美國銀行中心 3

美國銀行中心 2

美國銀行中心 1 香港是國際著名的金融中心, 從中環到金鐘這一片 黃金地帶, 建有不少高聳入雲商業大厦, 它們都蓋 得美侖美奐, 氣派萬千.   很多跨國大企業, 本港 大集團都紛紛以此地作為總部, 以顯示企業的實力.   然而這些名廈的背後, 往往都有著令人目瞪口呆的 故事.  譬如上一篇所談到的星光行, 腦友們可從這 這座名廈的興建與業權的移轉, 看到創立者的努力 與眼光, 也可看到無奈與失敗.  事實上, 最好看的 風景, 往往不是這些高聳特立的大厦的形態或者建 築風格, 而是環繞在這些名廈周圍的財團, 和它們 此起彼落間的追逐, 互相撕咬的令人驚心動魄的故 事;當中有幸運的喜劇, 也有不幸的悲劇, 而潮汐 漲退, 你後他前, 正是商業社會恆常不變的森林定 律.  掀開香港著名大廈的神祕面紗, 不僅蠻有意 思, 也發人深省. 這一輯我要介紹的是美國銀行中心 (簡稱 ”美銀中 心”), 它座落於中環與金鐘之間, 靠近夏愨道解放 軍駐港部隊總部.  美銀中心的外型甚為普通, 一點 也不起眼, 除了大厦的形狀方正外, 每層窗戶都是 四方八正的, 中環人因此而戲稱它為“方正大廈”.  然而這座方正大廈的背後, 卻隱藏住一個個驚心動 魄的 ”大魚食細魚, 連骨都吞埋” 的慘烈故事. 方正大廈今日叫做 ”美國銀行中心”,  之前叫做 ”佳寧中心”, 它最原始的名稱則為 ”金門大 廈”.  這大廈最早期之所以叫做“金門大廈”, 是 由於它的第一手發展商是金門建築公司.  當年 ( 6,70年代) 金門建築公司是香港最著名的建築公司 之一, 在建築界中享有極崇高的江湖地位, 負責建 造了不少規模龐大的基建工程, 香港啟德機場, 太 古城等即為金門建築公司的 ”產品”.  金門大廈所在地段原本是“金鐘兵房”的一部份, 1960年代末英國國防部將兵房地皮交還給香港政府 發展.   該幅地皮本屬邊緣地帶 (以中環而言), 但 其時中環發展已然飽和, 再無土地資源可供商業發 展, 商業地帶無可避免要向東面擴展, 故此這塊土 地拍賣時備受各方囑目. 當時香港的華資地產發展商還未成氣候, 香港的地 產業仍為英資所壟斷. 其中最有霸氣的, 當數有 “香港地王”之稱的“香港置地公司”(置地公司是 當時香港最大英資財團“怡和公司”的屬下公司, 怡和則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 其餘三家為和記、太 古以及會德豐).  在5,60年代, 中環的頂級商廈, 幾乎全是她的產業.  置地公司不僅是香港最大的業 主, 論資產之豐厚, 它堪稱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業主 之一.  由此之故, 置地公司對於這塊地皮是志在必 得, 有報導謂置地公司在競投前早已規劃好大厦的 發展圖則, 集團從上到下都視之為囊中物.  不料拍賣甫開始, 出價者竟然甚為踴躍, 金門公司 更由始至終與置地公司追逐競投, 到最後置地公司 因為價錢太高, 覺得不划算而放棄, 遂將這幅地皮 拱手讓給名不經傳的金門建築公司; 當年報紙紛紛 以“金門氣走置地”, ”金門大勝置地” 等字眼為 標題,  可想而知, 置地公司的高層心底裏, 著實感 到佷不是味兒, 這亦埋下了日後金門建築公司全軍 覆歿的禍根. 金門投得地皮後, 精心策劃, 建造了一座標誌性建 築物.   由於金門自已是建築公司, 所以特別落足 功夫,, 大厦於1975年落成, 竣工後命名為“金門大 廈”, 並順理成章地成為金門公司的總部. 正當金門公司躊躕滿志之時, 一場誓許勝不許敗的 收購戰其實已經靜悄悄地在展開; 原來置地公司投 地失敗後心有不甘: “地王”竟然輸給了名不經傳 的金門, 那還了得?  怡和決定開始收購金門公司的 行動,  而收購的目標正是金門大廈的業主  - “金 門建築公司”.  怡和於1969年已開始不動聲色地購 入小量金門建築公司的股權, 1970年金門建築公司 上市後, 怡和即不斷在市場買入金門公司的股票, 待時機成熟後 (手頭上已儲有足夠的股票) 即發動 總攻擊.  金門是上市公司, 怡和公開提出收購, 一 切便得按股票市場上的遊戲規則進行, 而決定性的 因素是收購者出價是否有吸引力.  由於怡和志在金 門大廈 (箇中也可能滲入復仇的因素), 自然不惜代 價.  1975年5月怡和宣佈以每9股面值6元的怡和股 票, 換取10股面值5元的金門建築公司的股票,  最 後成功地收購了金門建築公司, 將它收歸名下, 成 怡和的全資附屬公司, 並隨即取消金門建築公司的 上市地位, 將它私有化; 而金門大廈則成為了怡和 的物業. 私有化後的金門公司亦幾經易手.  1983年怡和把一 半金門建築公司的股權售予特拉法加集團.  金門公 司則透過怡和與特拉法加集團成為亞太區首屈一指的 公司,  其後怡和全面收購特拉法加集團, 1996年怡 和把特拉法加集團售予克瓦納公司, 從而獲得仍屬 特拉法加資產的一半金門建築的股權.  2000年斯勘 斯卡公司收購克瓦納公司的建築業務 (當中包括一 半金門建築的股權).  2004年鮑佛貝蒂公司一間在 英國從事國際工程, 建築和服務的集團向斯勘斯卡 公司購入所持的金門建築公司股權.  金門建築公司 現時是香港及亞太地區不少建築工程的總承建商, 工程種類包括商業寫字樓、住宅、商場、酒店、社區 中心、工廠、街道、橋樑、鐵路、車站、隧道、食水 供應系統、污水及廢料處理等. 金門建築公司的股權爭奪戰已然落幕, 金門大厦的 精彩故事還在後頭.  1970年代怡和集團在投資策略 上犯了連串致命的錯誤; 集團高層認為香港地方太 小, 發展空間有限, 所以大舉向外投資; 在夏威 夷、菲律賓收購地產、糖廠等項目, 在中東、非洲 收購銀行, 運輸公司. 在澳洲及歐洲則收購連鎖超 級市場, 更大舉在英國收購地產公司.  但這些策畧 後來證明都是錯誤的;   集團投資了天文數字的資 金, 結果所收購回來的項目不是效益不佳、就是要 大幅撇帳, 更有甚者集團錯失了分享香港70至 80年 代經濟高速增長成果的機會.   在此消彼長的情况 下, 怡和唯有向“親兒”(置地)求救, 並以7億元 作價將金門大廈賣給了置地, 以籌集資金渡過難關.  香港在70年代則經歷了前所未見的經濟動蘯, 1973 年的股市狂潮使恒生指數在不足一年內上漲了幾倍, 最高達1,773點, 但不旋踵即大幅塌下,  恒生指數 最低時只有150點, 到77、78年才逐漸回氣, 然後到 1981年又出另一個狂潮.  此時股市上傳出一個難於 置信的消息 : 一間名為佳寧置業的公司要用10億元 的代價向置地購入整幢金門大廈.  這個消息的震撼處在於; 置地過去從未出售過商廈; 過去亦未有過整幢一級商廈出售的先例.  最重要的 是10億元的價格在當時絕對是天文數字, 籍藉無名 的佳寧何來如此龐大的資金?直至提出購入整幢金門 大廈之前, 佳寧的往績只是購買了一些偏遠地區的 物業, 而且剛在不久前才收購了寶光實業(專造錶 帶的工業股)屬下的美漢地產, 取得上市地位.  最 令市場感到困惑的是;  佳寧的註冊公司主席, 竟是 一位剛在浸會書院(當年尚未改制為大學)畢業不久 的年青女士.  如此種種現象, 使佳寧公司蒙上一塊 無人可看透的神秘面紗, 也使這樁交易充滿疑團.  最後交易仍是如期順利完成, 整單交易佳寧並無向 銀行借貸, 並聲稱收購資金由佳寧背後的財團支付, 其真正意圖是想向外界展示佳寧集團的實力.  交易 完成後市場對佳寧探幽探秘的興趣依然不減, 大家 都想知道佳寧的背景如何?而躲在註冊公司主席的那 位年青女士背後的幕後人物又是何方神聖? 不旋踵 “佳寧”的真正老板陳松青終於現身, 但究竟他是 何許人也?有人說他的資金來自菲律賓總統馬可斯的 夫人, 也有人說是來自印尼政界高層, 也有人說是 新加坡或馬來亞富豪們的基金, 總之莫衷一是, 無 人能確知這位股壇新貴的底蘊.  佳寧不僅買下了金門大廈, 而且在短時間動用了十 多億元向置地買下了在半山區可以俯瞰整個維多利亞 港的數幢頂級豪宅;作價之高, 著實令人咋舌(當 時新落成的優質住宅的每平方呎價約在港幣1,400元 至1,500元之譜), 但佳寧出價竟高達每平方呎港幣 2,800元, 這個價錢似乎濶綽得有點過份. 此段時期佳寧頻頻出擊, 如夥拍置地用13億元向政 府投得南區白筆山高尚住宅用地(即今日的紅山半 島), 並組成合營公司向上市的美麗華酒店公司; 以28億港元收購其在尖沙咀金巴利道的美麗華酒店 東翼; 成為當年價值最大的一筆物業交易.  事後證 明這些投資都是高得不切實際; 以置地公司的實力, 也避免不了將這兩筆交易以“爛尾”的下場, 這是 後話.  佳寧這邊廂卻迅速擴充業務, 其足爪遍及的士業 (佳寧首創其名下的的士司機需穿制服打呔), 航空 業務;並以一條龍方式經營旅遊業 (佳寧首創以賓 士房車接載 ”幫襯” 其旅行社的返港旅客回家).  由於取價廉宜, 加上奇招迭出, 使其他旅行社無法 招架, 大有壟斷整個旅遊界之勢.  與此同時, 佳寧 不斷在收購公司, 陳松青有若股壇金手指, 有點石 成金之能.   有一段時間, 某間公司只要得到佳寧 的青睞, 那管只是買進小量股票, 那間公司的股價 便可倍升. 佳寧最經典的一役是在買入金門大廈6個月後, 即以 超逾16億元的作將這座由金門大廈改名為佳寧大廈 的商厦賣出, 這一轉手之間便淨賺6億港元.  由於 盈利能力極強, 股價便自然大幅攀升, 使美漢此一 蚊型空殼公司的股價只需9個月的功夫便由6元飆升 至15.4元.  在股民眼中看來, 炒賣佳寧股票毫無風 險, 只要夠膽買入, 一轉眼便可賣出獲利.  股價上 升使佳寧可以多發認股證和股票去收購其他公司.  這箇中還有一個 ”佳話”, 本來銀行家們最初都不 夠膽、不屑借錢予在香港毫無往績可尋的佳寧, 但 最後卻變成:“未借過錢給佳寧, 沒有和佳寧做過 生意, 就等如追不上潮流, 與人談起也覺無面’. 但音樂椅遊戲忽然戛然而止; 香港80年代初開始面 對1997問題, 令香港地產和香港股市急促下滑, 佳 寧逐漸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的問題, 陳松青的拍檔鍾 正文率先人間蒸發, 致使佳寧詐騙案終現形.  債權 人紛紛告上法院, 佳寧集團及子公司相繼清盤.  令 佳寧雪上加霜的是, 股市突然傳出了消息:佳寧的 所謂賣出佳寧大廈, 一轉手便賺了幾億元的交易實 際上是憑空揑造, 目的只是製造帳面上的虛假利潤.  接手佳寧大廈的是一家地產公司 (也是一間上市公 司) 的老闆,  原來是香港某大華資銀行創辦人之一 的兩位兒子.  據資料顯示, 這家地產公司與人合作 購入大廈後, 曾將一些樓層以高價出售, 因而獲利 不菲.  不利的消息使相關公司的股價有若土崩瓦解, 佳寧 的神話不再, 公司再也不能泡製賺錢故事支援股價, 然後批股獲厚利, 而損失惨重的還有一眾欲哭無淚 的股民. 陳松青與這兩位銀行家之子隨即遭當局檢控.  佳寧 案件審訊前後進行了十多年, 耗費公帑數以億計.  審訊中銀行在庭上作供說:他們肯相信佳寧, 因為 其資金來源出自大馬國營銀行附屬的一間香港財務公 司 (事實上是陳松青以行賄手段向香港註冊的馬來 西亞裕民財務獲得無限量的貸款).  大馬國營銀行 更因借出的資金無法收回, 遭受了巨大損失.  佳寧案還有一層使人不寒而慄的色彩; 在審訊期中, 不幸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 大馬政府曾派公出一位 會計師來港調查事件, 但卻慘遭殺害 (傳媒稱之為 “蕉林謀殺案”); 而曾經是佳寧法律顧問的律師, 則被發現浮屍在豪華私人往宅的游泳池中 (傳媒稱 之為“私家游泳池自殺案”).  凡此種種, 都使人 感到案件陰森可怖.  此外, 不少在業務上與佳寧有 過交往的銀行高層人員也紛紛被控串謀欺騙或受賄 罪, 有些遠走異邦、 有些則提早退休.  此案涉連 之廣, 可說是破香港開埠以來的紀錄.  1994年陳松 青被控詐騙、提供非法利益等罪名, 最後在1996年 被判罪名成立, 被判處入獄 3 年, 並已在1998年初 出獄.  這裏順帶加一筆, 早前閱報得悉銀行家之子入稟法 院, 想追回陳松青二十年前 ”相借”, 價值逾億元 的古董, 結果好像是斷鐧而回.  兩人的恩怨纏擾至 今, 可謂奇聞一樁. 佳寧大廈最終的結局是分層出售, 售價當然只能貼 近市價 (江湖傳聞謂由於金門/佳寧大廈的業主們最 後都以凶隙告終, 覺得此座大厦甚為”邪門”, 因 此大厦單位的售價較附近的其他商厦為低).  適時 美國銀行(今日合併成為美國太平洋銀行)剛好售出 了尖沙咀亞士厘道的大廈, 於是購入了佳寧大廈的 若干樓層作為總部, 並取得命名權, 而佳寧大廈則 再度易名為 ”美國銀行中心”.   今日美銀中心仍然迄立在夏愨道, 但已數番易主, 而大厦每次易手都附帶著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楊 慎《臨江仙》中的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可說是這座名商厦的最佳註脚.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761319

全部攻略 495

全部回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