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華都飯店舊照
非常清晰的樂聲和豪華戲院舊照, 那里是我童年和青年年代的蒲點
寶雲道舊英軍醫院, 現改建為Island School
60年代的夜景同樣醉人(2)
60年代的夜景同樣醉人(1)
徙置區遠眺圖
徙置區眾生相 (8)
徙置區眾生相 (7)
徙置區眾生相 (6)
徙置區眾生相 (5)
徙置區眾生相 (4)
徙置區眾生相 (3)
徙置區眾生相 (2)
徙置區眾生相 (1)
東興樓京菜曾雄霸銅銅鑼灣多年. 東興樓內設有中式夜總會, 張露是長駐歌星之一
甚為閒適的假日中環 (2)
甚為閒適的假日中環 (1)
1960年代初期的太子道
1960年代的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背景可見到尖沙咀碼頭
旺角亞皆老街向東望. 右邊 "廣東信託商業銀行" 招牌內有細字 "旺角分行". 將圖片放大, 可見左下角遠處有一橫過馬路橋樑(藍色底配黃色圖案廣告), 應是橫過亞皆老街的火車橋. 旺角這一帶都有押店的經營, 圖中的志昌大押街口應是西洋菜街. 中間的金門麵包當年很著名
1964的莊士敦道. 在電車對上可見到大三元酒樓的 招牌. 大三元酒樓是少數當時聘有女招待待客的酒 樓, 在同期就只有中環大同, 旺角金唐有女招待(女招 待即是女性茶博士). 女招待在那個民風甚為保守 的年代亦算拋頭露面的行業, 從業員會被人看不起的. 其實女招待的職能等於現在的公關, 其位置比男茶博 士高一級, (因為當時附設女招待的茶樓, 同時也聘用 男性服務員), 但女招待比較貼心, 她們的工作一般 以套交情為主, 了解客人的品性, 飲什麼茶, 愛吃什 麼東西等等, 以期留住客人. 這些舊式茶樓的女招待 們穿長衫, 化淡妝, 與客人談笑風生, 好有氣派的
1977年中環告羅士打行剛被拆卸後
1960年代初期的中環告羅士打行
1960年代初期從干諾道中望向舊郵政總局
1968年軒尼詩道大三元酒樓
北角英皇道
1960年代從維多利亞港遠眺香港中環天星碼頭
1950年代末/ 60年代初香港仔石排灣
1963年香港仔
九龍某處 (2), 可有高人見教?
5A巴士沿漆咸道駛往尖沙咀碼頭方向, 經過摩地道 口的帝后酒店 (今帝后廣場). 巴士車頭前面有紅色 貨車車頭轉出處即摩地道口(被巴士遮著)
60年代的獅子山下
仍未發展維多利亞公園的高士威道外圍
中環統一碼頭巴士總站行人走上架空 [中區行人天橋] (圖中左邊) 的臨時鐵梯, 當時行人相當繁忙, 後來建立有扶手電梯的三合土梯取代, 填海發展後已不復見
非常經典的三劃黃九巴. 背景是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1970年代的大角咀碼頭巴士總站. 大角咀碼頭前身 是旺角碼頭, 當時旺角碼頭位於渡船街近山東街處, 後期因清拆旺角碼頭才搬至大角咀位於櫻桃街與角祥 街之處, 即時澳港中心及奧運站一帶. 當時大角咀 碼頭只得一條航線, 就是來往大角咀/中環, 其後因中 國大陸開放, 回鄉人士急增, 繼港穗直通火車之後, 開辦多條往返國內航線, 如廣州黃埔港、洲頭咀、上 海、汕尾、廈門等航線. 部份航線因使用大型客輪, 客 輪無法泊靠碼頭, 便利用了油麻地小輪作接駁旅客 到停在近昂船附近的客輪. 當時每天清早及黃昏時 份, 大角咀碼頭都非常熱鬧
非常清晰的舊尖沙咀火車總站照片
1970年代的疏士巴利道半島酒店前
1970年代的橫頭磡富美街
1970年代的佐敦道碼頭
1960年代的佐敦道碼頭
遠在未有祟光之前的銅鑼灣軒尼詩道. 我記得道亨/ 廖創興銀行傍邊有一條窄巷, 每逢晚上便有一位婆婆在此擺賣折扣書藉, 我也曾幫不襯不少, 腦友們可有印象?
1972年統一碼頭 (2)
1972年的統一碼頭. 圖片顯示的是汽車過海渡輪碼 頭. 統一碼頭的歷史甚為悠久. 油麻地小輪在 1928年向政府申請開辦港九汽車渡海小輪航線. 為 迎接這條新線, 必需造一個可供車客兩用之碼頭, 而 旗下往來中環的各線小輪亦可集中停泊. 這概念 1933年3月實現了, 這就是統一碼頭. 1933年3月第 一艘汽車輪「民恭號」啟航往來中環統一碼頭與佐敦 道碼頭間. 「統一碼頭」並非這個全港最新型的碼頭的正名; 嚴 格來說它應被稱為「中環租卑利街碼頭」(租卑利街對 開)或者「中環油麻地(汽車渡輪)碼頭」. 至於香 港老一輩稱它為「統一碼頭」, 乃著重其統一意念. 無 疑地, 當時在中環泊岸的渡海輪, 除長洲線曾泊過上 環威利麻街外, 其後的荃灣和大陸的南頭線, 都以這 碼頭為泊岸點. 統一碼頭旁有巴士總站配套設施, 當時尤其是上下 班時間、過年及打風前, 統一碼頭都出現極高的人潮, 又有小販擺賣, 人力車接客,總之繁忙之極. 1970至 1980年代間小輪公司曾多次考慮重建統一碼頭, 興建 商業或酒店物業, 港府曾計劃把中環填海區四個碼 頭上蓋物業發展權批給油麻地小輪, 物業發展所得 的利潤用來改善服務、把船費加幅維持在通脹水平, 以及彌補該公司的累積虧損. 可惜計劃胎死腹中. 若計劃成功, 統一碼頭或不會落得被拆卸的下場. 這個代表了油麻地小輪前半生標誌的碼頭, 最終因為 一個不變的趨勢 -「填海」而拆卸; 為配合中環都會 計劃, 進行機場核心工程重要部份(機場鐵路中環 站興建工程), 統一碼頭於1994年中停止所有汽車渡 輪服務, 年尾更拆卸了, 結束其61年光輝的歷史
1973年交通非常暢順的紅隧. 當年私家車隧道費為$5, 但當年一個文員的月薪大約只是$4-500, 所以當年$5的隧道費並不算便宜. 別忘記當年仍有較廉宜的選擇 - 搭汽車過海渡輪. 左邊紅磡火車站在建築中,可見不少路軌. 今天紅磡體育館則在上方有一台直立打樁機的工地上. 下方是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 (今理工大學), 這些建築物絶大部份已改建. 隔海遠望見銅鑼灣(右)及北角(左).
仍未興建銅鑼灣廣場的的銅鑼灣軒尼詩道
1960年代的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背景可見到舊尖沙咀火車總站
沙田酒店. 沙田酒店原址在大埔道/沙田嶺段. 80年代以前搭巴士入沙田, 多數會行走大埔道, 一定會經過沙田酒店. 酒店內設有酒吧餐廳和露天茶座. 粵語片時代, 時常會看到有人在酒店露天茶座取景. 沙田酒店原址現時已拆建為沙田花園
1960年代正在大肆發展公屋的黃大仙區
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佐敦區彌敦道與柯士甸道交界處向北望. 警察背後是倫敦戲院
1967年暴動期間香港左派份子上街示威, 背景是中環舊中國銀行大廈
1967年暴動期間香港左派份子上街示威, 地點為尖沙 咀火車站外的疏士巴利道與彌敦道交界. 有貨車從火 車站的貨卡搬運貨物. 中間道停車場即今天的喜來登 酒店, 巴士龍頭向尖沙咀碼頭
1967年暴動期間香港左派份子燒巴士
星光行的聖誕燈飾, 較諸今日尖東的火樹銀花當然是簡陋得多了
港島7號巴士駛經當時仍甚為荒蕪的域多利道. 圖右上角可見墳場
1960年代的公主道天橋. 公主道原名楠道, 1966年瑪嘉烈公主訪港, 主持楠道改善工程完成典禮, 改名公主道, 天橋便稱公主道天橋. 從何文田橫跨亞皆老街後, 落地接入窩打老道九龍塘段. 圖中所見橋面來回都是單線, 中間沒有分隔, 經常有交通意外. 其後加建行車線, 又再重建才完成今天雙線雙程. 橋下巴士從公主道左轉入亞皆老街旺角方向
1960年代的銅鑼灣避風塘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