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總有幾齣情竇初開的電影 (2)

西環的黃金歲月 於 2010-01-12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1596

分類:








(4) 殉情記 (Romeo and Juliet) 莎士比亞著名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曾多次搬 上銀幕, 我個人最喜愛的是由佛羅倫斯導演 Franco Zeffirelli所 執導的1968年版的《殉情記》, 因為 在眾多《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改編電影中, 它是衝 突張力最大、最幽默風趣、也是最性感的一部.  《殉情記》由當時同是17歲的 Leonard Whiting 及 Olivia Hussey分別擔綱飾演劇中16歲的羅密歐與14 歲的茱麗葉.  在我看來, 這對金童玉女的組合至今 仍是電影史上的最佳情侶拍檔, 無人能及. 事實上 男的俊美加上女的嬌娋使電影更具描頭; 他們的實 際年齡跟戲中的羅密歐和茱麗葉相若, 予人以十分 真實的感覺, 也加深了電影中的青春的活力和使男 女主角對愛情衝動更為可信.  《殉情記》與其他《羅密歐與茱麗葉》電影的不同之 處是較貼近原著.  導演Franco Zeffirelli以很流 暢的手法將這個悲劇活靈活現地搬上大銀幕, 演員 們口誦的雖然是莎翁的對白, 但予人的感覺是出乎 意料的清新、自然.  看到最後兩人雙雙殉情而死, 使人感動落淚之餘, 又覺得很理所當然.  導演以頗 為忠於莎士比亞原著劇本的手法來拍攝, 在場景、 服裝方面看得出是下過工夫, 予人以十分協調和細 膩的感覺.  當然最重要的是把悲慟的愛情以非常浪 漫的手法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完全表達出初戀那種 讓人既悸動且惋惜的感覺. 《殉情記》的故事太耳熟能詳了, 這裏只作簡單的 敍述: 在義大利的維洛那城(Verona), 羅密歐與茱 麗葉分別來自兩個長久處於敵對的Montague與 Capulet家族.  兩人在舞會上一見鍾情並私訂終生.  可惜的是在一場街頭鬥毆中, 羅密歐為了替好友 Mercutio報仇, 在盛怒中殺死了茱麗葉的表哥 Tybalt, 維洛那親王於是下令驅逐羅密歐.  茱麗葉 為了逃避雙親安排的婚禮, 在勞倫斯修士策劃、協 助下服毒詐死.  由於信差延誤, 誤以為茱麗葉已亡 的羅密歐悲痛不已, 潛入茱麗葉墓穴後於佳人身旁 服毒自盡.  茱麗葉醒來後發現羅密歐屍首, 頓覺人 生無望遂以愛人匕首自殺身亡.  《殉情記》給我最深刻印象的一幕是羅密歐與茱麗葉 在舞會上相遇; 羅密歐被茱麗葉清純脫俗的模樣吸 引, 久久不能移開目光, 彷佛在芸芸眾生中找到了 感情的歸宿; 而茱麗葉似乎感覺到有一隻熱燙的眼 睛緊緊凝視自己, 當兩人四目交投那一剎, 如電光 火石般, 雙方已經交換了彼此的感情和一生的諾.  在人來人往的舞池裏, 他們不斷追逐對方的身影, 惟恐一個轉身, 便會從此失去對方. 這種眾裏尋他 千百度後終於遇上的狂喜, 實非筆墨可以形容.   這一幕所包含著的千言萬語, 在我心目中, 只有帝 女花香夭中周世顯掀起長平公主鳳冠上的遮面布, 兩人相顧黯然, 惟有淚千行差可比擬.  我想對未來 和愛情充滿憧憬的年青人都會喜歡這部電影; 雖然 故事最後是悲劇收場,  然而死亡讓愛情獲得永恆, 因為死亡之後愛情就不會生變.  初戀的最美麗之處 是沒有一個美滿的結局, 淡淡而來, 淡淡而去,    我們都把最美好的回憶留在心中, 因為它有著最美 麗的過程. 《殉情記》另一個使人回味不已的原因是它的哀怨纏 綿的主題曲 "What Is a Youth".   此曲在化妝舞 會中由吟遊詩人獻唱, 歌詞中讚頌少男如烈火, 少 女如冰霜與慾望, 訴說了愛情的甜美與苦澀, 也感 嘆青春歲月如花開花謝般短暫.  另外也預言了 Romeo 和 Juliet青春的肉體與熱情, 雖在此刻艷麗 綻放, 卻無法避免如玫瑰花般匆匆殞落.  "What is a Youth" 曾被已故流行音樂暨電影配樂大師Henry Mancini改編成通俗歌曲版的 "A Time For Us", 並 於1969年榮獲全美Billboard〈流行單曲排行榜〉與 〈成人抒情排行榜〉雙料冠軍, 很多流行樂壇巨星 如Andy William和 Johnny Mathis 都唱過此曲. “What is a Youth”歌詞 What is a youth? Impetuous fire. What is a maid? Ice and desire. The world wags on. A rose will bloom, it then will fade. So does a youth.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Comes a time when one sweet smile has a season for a while.... Then love's in love with me. Some they think only to marry, others will tease and tarry. Mine is the very best parry. Cupid he rules us all. Caper the cape, but sing me the song. Death will come soon to hush us along. Sweeter than honey... and bitter as gall. Love is a task and it never will pall. Sweeter than honey and bitter as gall. Cupid he rules us all. A rose will bloom, it then will fade. So does a youth.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5) 玉女含苞 年輕時常常和一班同學到西環的太平戲院看戲, 7,80年代太平戲院經常放映一些二三輪的影片, 由 於票價平, 加上所選的電影頗適合年青人的口味, 所以我有事沒事的都經常往那裏逛, 遇上喜歡的電 影也會買票捧場.  玉女含苞便是我在太平戲院看過 的其中一套電影, 然而我至今仍不明白為何將此片 冠名為玉女含苞, 這個譯名真的很容易使人[諗錯隔 籬].  玉女含苞是愛情片的經典之作, 講的是少年男女的 初戀, 故事雖十分簡單, 但卻瘋魔著七十年代的年 輕觀眾.  影片以紐約市的一所藝術高中為背景, Robby Benson飾演樸拙純真的猶太男孩 Jeremy, 整 天只會拉大提琴, 有一天在他舞蹈練習室中遇到了 優雅而孤獨的女生Susan (由Glynnis O Connor飾 演), 兩人逐漸克服彼此的緊張害羞而開始交朋友, 進而發展感情以至親密關係, 然而最後卻因為Susan 父親因為被調派往其他城市工作而被逼分手.  導演 Arthur Barron用真實自然的手法處理少男少女之間 純真的愛, 在悠揚悅耳的大提琴旋律伴奏下, 恍似 一股溫泉流淌在觀眾的心田, 帶來無比的舒. 除 了結局時男女主角的分開帶點傷感外, 整體來說, 電影還是讓人感到很溫馨.   值得一提的是Robby Benson和 Glynnis O Connor雖然不算是超級的型男 美女, 但兩人在銀幕上卻異常地合襯, 予人以很鄰 家乖孩子的感覺.  現實生活中兩人在拍完《玉女含 苞》後曾拍過一陣子的拖, 最後雖然是無疾而終, 可是卻仍然為電影留下一個很美好的註腳. 喜歡《玉女含苞》, 是喜歡它毫不矯飾的自然.   看著, 不自覺的把自已代入Jeremy 的角色, 去揮 發, 聯想著自已與他相若的感受.  其中最讓我感到 最窩心的一段是兩人親熱後的悄悄話.  為了不失原 味, 請容我當一次文抄公, 將原文輯錄如下.  看 後, 相信你也能分享到他們甜絲絲的感覺:     Jeremy Jones: [having just made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are you thinking about? Susan Rollins: Nothing really. Jeremy Jones: Is anything wrong? Susan Rollins: No. I'm just wispy. Jeremy Jones: Wispy? What's that? Susan Rollins: I don't know. A happy kind of...quiet...something like that. Jeremy Jones: Are ya happy? Susan Rollins: Yes. Are you? Jeremy Jones: Yeah. Yeah, I'm kind of - wispy. Susan Rollins: Don't make fun. 《玉女含苞》跟絕大部份廣受歡迎愛情電影沿用著同 樣的公式 – 以優美的情歌[冧人],  很多人一看再 看, 原因是想重温戲內極為悅耳動聽的主題歌曲.  《玉女含苞》裏面有兩首歌; 一首是曾經很流行的 《Blue Balloon》 (許冠傑也曾灌錄過), 而另一首 則是《Jeremy》.  Blue Balloon (The Hourglass Song) 由主角 Robby Benson主唱,  現實上Robby Benson是一個極有才華的人, 不單編演導樣樣皆能, 他甚至是一位作家和教授, 最使你意想不到的是他 也是個出色的配音員, 迪士尼動畫中的美女與野獸 中的野獸便是由他聲演的, 想不到罷! 當年看《玉女含苞》時畢竟年紀仍小, 生活閱歴淺, 看後縱使感到傷感, 說實話也只是強說愁而已.  今 夜, 因為要與寫這篇Blog, 重看了一遍《玉女含 苞》, 看到部分似曾相識的片段和聽到Blue Balloon,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影片到了最後. Jeremy和Susan 最終都要分開; Susan進入機場禁 區後, 門徐徐關上;背景隨即響起這一段歌曲和歌 詞: Too late to hide it now. It's all around us now Oh! How I want you girl... Come lie beside me now While there still this time and all my poems still rhyme Let me love you now, We can drink the good, good wine. 心裏竟泛起一種無奈、 淒酸、落寞的感覺.   























(6) 畢業生 (The Graduate) 嚴格來說, 畢業生(The Graduate)不是一齣愛情片, 作為一齣六十年代的啓發/蒙電影, 它與同期的春光 乍洩 (Blow-Up) 和Sydney Pollack的攞命舞 (They shoot horses, dont they) 一樣, 捕捉了 青少年人不依常規的反叛心態, 與及挑戰權威和道 德界限的勇氣 (當然, 不同之處在於“Blow-Up”的 場景設在英國倫敦, “The Graduate”和“They shoot horses, dont they“則設在美國).  今天 重看這齣四十多年前的電影, 不得不承認它已經落 伍了: 現在的家長不會也不可如此熱心的關心和介 入成年子女的生活; 而年青人對異性/性事也不會如 此陌生.  但這又打甚麼緊? 一齣電影可以紀錄並代 表著一個年代的思想心態, 已是很難能可貴. 戲裡採用了大量 Simon & Garfunkel 的歌曲 (經典 作品包括了 “the Sound of Silence”, “April Come She Will”, “Scarborough Fair““Mrs. Robinson” 等名曲), 這些歌曲一方面捕捉了六十 年代的感覺, 另一方面其歌詞彷如為電影度身訂造 一樣, , 與每個場景都仿彿絲絲入扣地緊緊的拴在 一起, 細味下餘韻不盡.  事實上, 即使時至今日, 每當我聽到the Sound of Silence, Scarborough Fair時, 眼前總是浮現著Dustin Hoffman那副傻裡 傻氣的模樣. 電影裏面有很多頗堪細味的場景和段落.  主角 Benjamin (Dustin Hoffman 飾演) 對前景的困惑, 對性的迷惘, 對自身價值的迷失是電影最要表達的 主題.  在此, 憨頭憨腦, 行為突兀的Dustin Hoffman成功把 Benjamin 內心的混亂和不安投射在 行動和表情之中.  電影裏面其中有一幕說Benjamin 像小孩子般躲在二樓不肯面對親友, 面對Mrs. Robinson一條性感長腿嚇得不知所措等場面, 都是 滑稽而寫實的描繪. 畢業生最出色之處在於導演巧妙地表達出這些迷惘和 錯配的感覺; 電影中有許多幕都教人印象深刻, 例 如 Benjamin 首次被 Mrs. Robinson 引誘時, 導 演 Mike Nichols以快速的剪接交代他如何驚恐地瞥 視面前的裸體, 突顯他對性的好奇和焦慮, 及後 Benjamin 穿上密封的潛水衣跳進泳池底, 一方面表 達出一種疏離的非人性化感覺, 另一方面卻讓他終 於找到一點寧靜的私人空間, 而 Benjamin 在酒店 大堂內與人群 “為敵”, 獨自向反方向而行的一 幕, 亦顯示他與社會大眾格格不入的心態 (這個以 與群眾反方向而行的手法來顯示反叛和不妥協, Alan Parker 在他1978年所拍攝的午夜快車 (Midnight Express)中也使用過, 其效果也十分顯 著). 電影前半段的迷惘和不肯定, 與後半段描寫 Benjamin 積極踏上求愛旅程形成很強烈的對比, 但 電影在描寫 Benjamin 主動追求其人生目標之餘, 也不忘加入一點諷刺 : Elaine 原本是她父母安排 予Benjamin的對象, 那Benjamin有何 “獨立自主” 之處? 再看 Benjamin 與 Elaine 之間的所謂愛情, 也不見得有何深刻動人之處, 兩人大鬧婚禮, 只令 人覺得這是一時貪玩的衝動. 電影的結尾堪稱經典: 成功逃婚後, 兩人在巴士上 不是即時擁抱激吻, 反而各自在迷惘不安地呆坐而 不敢互望.  這一幕正正反映六十年代那種反叛心態 背後, 即是失落的一代( The Lost Generation) 其 實缺乏了實質的精神主體.  他們背叛了、脫逃了, 但卻不知何去何從.  電影最後, 鏡頭落在一臉茫然 的尼恩(Katharine Ross飾演)上, 讓人發現原來 她的逃婚只是一時氣意氣的衝動,愛在他倆之間也是 撲塑迷離,  這樣的結局著實使人震驚. 誠如上述, 畢業生不是一齣純愛情片, 但從某個角 度來說, 它可算是我的另類初戀, 它使我走出了愛 情片便只是男女之情的框框, 讓我看到年青人的苦 悶和掙扎, 那是另一片的天空.  自此之後, 我開始 留意七十年代的反叛電影, 如烈火暴潮 ( The Strawberry Statement), 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等, 都是因為看了畢業 生所致.  也許, 畢業生可說是我告別單純, 嘗試從 寂靜中尋找真實的聲音的伊始. 最後送上Simon & Garfunkel “the Sound of Silence”的歌詞, Paul Simon 的文字細味下來, 真的很像一首詩, 一闕詞, 其雋永處歷久常新.  Sounds of Silence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And no one dare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And the sign said,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And whisper'd in the sounds of silence. 

(愛情故事 - Love Story)

(人細鬼大 - Friends)



(天涯何處覓知心 -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令人緬懷舊情的初戀電影又豈只上述區區那五,六 齣? 隨手拈來, 滄海遺珠的起碼還有羅密歐與茱麗 葉現代歌舞劇版的夢斷城西 ( West Side Story) [Natalie Wood和Richard Beymer合演], 游離於70 年代之外的另一種真情的愛情故事 ( Love Story) (Ali MacGraw和Ryan O'Neal合演), 以及被視為兩 小無猜成熟版的人細鬼大 (Friends) 等等.  也許 那一天有時間和閒情逸致, 再另作介紹.

(蘭杜布山卡)

(施維亞姬絲桃) 在結束此篇Blog前, 我想偷點篇幅談談另類的情竇 初開的電影.  自升上中學後, 青春荷爾蒙在體內躍 動, 加上朋輩的策動, 使自已對異性開始有著異樣 的感覺, 於是也留意/入場觀看一些艷情片 (七,八 十年代電影還沒有分級制, 一些劇情和鏡頭較為大 膽的電影最多標明為”兒童不宜”.  事實上那個年 代的社會風氣仍然很是保守, 電影內容不會太露骨 和赤裸裸的).  我還記得當年有個專拍艷情片的意 大利演員名為蘭度布山卡的, 不知一眾腦友對這個 小鬚子可有印象? 那年頭這位仁兄著實拍了不少此 類型的電影, 甚麽第一春, 輪上春, 夜夜念奴嬌等, 他的最佳拍檔是愛雲芬芝, 連莎朗蒂的最後遺作 ” 十三吉祥”, 也是與他合作.  我們那一輩的 [靚 仔], 坐在那裏看著他每次都是左擁右抱, 艷福無邊 的, 無不羡慕不已, 私底下甚至封他為偶象.  哈 哈, 不知我們的偶象今天還好嗎? 如果說蘭度布山 卡是小男孩的羡慕對象, 那末施維亞姬絲桃(Sylvia Kristel) 該是70年代的艷星代表.  這位荷蘭籍的 女星其實並不特別漂亮, 可是卻長有一雙很懂說話 的眼睛, 並憑兩套情慾片艾曼紐 (Emmanuelle) 和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y's Lover) 走 紅.  Sylvia Kristel 曾經結過2次婚, 現已退休, 在荷蘭隱居. 美人遲暮, 總是使人感到唏噓不己.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760770

全部攻略 495

全部回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