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避風頭塘與德昌街/碧街樓宇. 約爲1960至1965年左右. 圖中左方高樓與矮樓之間是碧街. 從高樓打橫向右沿著岸邊及四座 (圖中只見三座) 五層高樓宇的是德昌街, 而兩座有廣告樓宇之間是德昌里
香港總督府外圍上亞厘畢道入口
香港總督府 (現今禮賓府及行政長官住宅)
當年大富人家出殯在街上遊行的樂隊.今時今日交通繁忙,早已沒有這種情景
金舖需要僱用持槍守衛員保衛
尚未填海的九龍長沙灣, 約1950年. 根據填海資料: 1944年開始由欽州街至東京街, 1964年開始由東京街至荔枝角附近的通州西街, 因此可這個海灣至60年代後期填平. 圖中海灣左邊見到修船廠, 白色筆直的海岸是今天東京街, 其後一帶見到軍營 (今天深水埗公園及泳池,麗閣邨一帶). 右邊海堤即今天通州街,其上空已建了高架路西九龍走廊. 遠望可見油麻地避風塘及香港島山巒起
右邊背向穿著白衫黑褲留長辮的女士是典型的媽姐 (早年的家傭) 打扮. 黑衫褲的女士攜著買菜的蕂籃, 也似是女傭
尖沙咀彌敦道及疏士巴利道交界. 右方是中間道停車場(今天喜來登酒店)及國賓酒店(今東企業廣場). 左邊小部份半島酒店及匯豐銀行(今九龍酒店). 當年沒有交通燈, 全靠交通警察(白袖諧稱 "白鮓")指揮交通
將棺材從喪家運到街上所用的臨時竹梯
從租庇利街望向皇后大道中金菊園臘味
姊妹情深, 手拖手逛德輔道中
樓宇外搭建竹棚及竹梯,棺材已準備好, 沿竹梯搬到街上去出殯
九巴14號 後面單層巴士爲 4A號. 當時這兩路線都是從佐敦道碼頭開出, 經上海街向北行, 然後分別前往牛池灣(14號)及大坑東(4A號) , 早期上海街是雙程, 回程亦同經上海街. 但1957年9月1日起上海街改為單程南行, 新填地街單程北行.因此這兩路線也改經新填地街北行. 看路上行人穿著長袖秋冬服裝,一 定不是夏天,太 陽必在南方. 圖中巴士陰影在車頭方向, 亦即巴士向北行, 可以肯定馬路是新填地街. 另一方面4A號於1960年1月全線採用雙層巴士, 因此可以說圖片是1957年9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之間的秋冬天新填地街
從中環統一碼頭側望干諾道中的消防總局 (後改建成今恒生銀行總行),右邊租庇利街口
中環匯豐銀行一角, 其前方爲皇后像廣場 ( 英文 Statute Square 最正確, 並沒有指定是皇后或女皇, 而且維多亞女皇銅像其後已遷移到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留下的是男性的匯豐銀行老闆積臣的銅像). 圖中右邊爲太子行 (今太子大廈)
尖沙咀火車站
德輔道中向西望. 右邊是當年消防總局後門, 今天恒生銀行總行. 右下角轉右爲域多利皇后街
中環街市一角
中環域多利皇后街向南望. 右邊是當年消防總局(今恒生銀行總行), 其後面爲中環街市
圖中位置是域多利皇后街向北望, 可見中環街市(左邊). 消防總局(左前)及統一碼頭巴士總站(中遠處). 樓宇外面搭了竹梯, 用作把棺材從樓宇抬到街上的途徑,準備出殯
灣仔莊士敦道與軒尼詩道交界(東端), 左前方爲史釗域道口
尖沙咀西岸九龍倉一號橋閘口, 有運貨鐵路出來走向火車站, 後來貨倉改建爲商業大廈, 鐵路已拆掉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