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環街道趣談

西環的黃金歲月 於 2009-09-10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2563

分類:
 前幾天路過中環, 順道參觀了置地公司在交易廣場所舉辦的 ” 流金歲月/百年變遷” 展, 內容是以圖片回顧中環商業區的發展歷程, 看完後才知道我童年故居所在地的吉席街原來是以置地公司的創辦人吉席·保羅·遮打命名, 亦因而激起我寫這篇探討西環街道名稱由來和歷史的BLOG.  由於我並非從學術探究的角度撰寫, 本篇內容及選材大都是隨心所至, 若有偏差, 敬請各位腦友見諒和指正. 

吉席街5

吉席街4

吉席街3

吉席街2

吉席街1(1) 吉席街(Catchick Street): 1886年卑路乍灣的新填海計劃完成, 並新建成了吉席街.  由於填海由商人吉席·保羅·遮打( Paul Catchick Chater) 發起, 因此這條街以他的姓氏命名.  吉席街原稱遮打街, 後因中環另有一條街道要命名為遮打道, 因此改名為吉直街, 及後於1909年正名為吉席街. 吉席街是香港電車堅尼地城總站之所在地, 私人屋苑泓都亦建於此.  吉席街東接堅彌地城海旁, 西接加多近街, 沿途有電車軌道東西行線,所以俗稱西環尾「電車路」. 在未再填海之前, 吉席街原本是港島西的海邊, 因此曾經是釣魚及攝影愛好者常到的熱點之一. 我曾在吉席街渡過童年的黃金歲月, 我對吉席街的最深記憶是她著名的90度轉彎的電車路, 其尖銳的噪音在晨早及晚上特別吵耳, 與屠房淒厲的豬叫聲至今仍不時在我耳畔迴響.  當然吉席街留給我很多温馨的回憶, 如燦記士多的糖果, 龍華茶餐廳的西多士, 以及建文街的衆多熟食檔, 除了填飽了我的肚外, 也填滿了我的記憶. 

卑路乍街14

卑路乍街13

卑路乍街12

卑路乍街11

卑路乍街10

卑路乍街9

卑路乍街8

卑路乍街7

卑路乍街6

卑路乍街5

卑路乍街4

卑路乍街3

卑路乍街2

卑路乍街1(2) 卑路乍街(Belcher Street): 卑路乍街以1841年測量維多利亞港的英國海軍軍官愛德華·卑路乍(Edward Belcher)命名, 以紀念他對早期香港防守所作的貢獻. 卑路乍是一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及土地測量員, 1825年他曾到太平洋的白令海峽探險, 後來又前往非洲西岸做測量工作, 並曾在硫磺號上參與泛太平洋航程(港島西岸的硫磺海峽就是以硫磺號命名).  1839年他受命回航, 途中他觀察了很多島嶼, 為1840-1841年中英鴉片戰爭提供重要的地理資料.  1840年卑路乍參與了對中國清政府的戰役並在1841年在香港島的佔領角(即現時的上環水坑口街)附近登陸, 1842年才回到英國.  為紀念他的功績,港英政府以以堅尼地城海灣及街道命名為卑路乍灣及卑路乍街.  值得一提的是卑路乍在香港島東西兩面各建一座炮台, 西面的稱作卑路乍炮台, 而卑路乍街即建於炮台之下. 其面對的海灣亦順理成地稱為卑路乍灣.  卑路乍街是堅尼地城的主要幹道, 東接皇后大道西, 西連域多利道, 整條路大部份為三線單程行車, 近西段盡頭則為香港電車的西端尾站—堅尼地城總站. 事實上以前卑路乍街是雙線行車,  其後隨着堅尼地城日漸發展, 塞車問題漸趨嚴重, 故此政府決定實施交通改善措施, 於將1998年將整條卑路乍街改為單程西行, 而原有之工業大廈也因租户陸續遷移而荒癈.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發跡的人造花廠即位於在卑路乍街/士美菲路交界的舊香港實業公司對面, 現址應為美菲閣.  卑路乍街沿路佈滿著堅尼地堅的地標, 如寶翠園(前政府宿舍), 保良局陳區碧茵頤養院(前消防局), 防空洞以及西環街坊福利會等.  百年大樓的前身是八達書院, 最早期只有幼稚園和小學部, 後期再加開英文中學及夜校, 中文部校長是葉迅中, 英文部校長則為屠龍.  八達書院當然早已拆卸掉, 而端賴八達書院學生維生的梁松記及亞洲士多亦在八達書院關閉未幾後隨之而結業.卑路乍街早期較具規模之酒樓有位於卑路乍街末端與均益街交界的西豪茶樓(現址為紅茶館), 樓高三層, 頂樓是員工宿舍, 西豪(老板為謝扁)以牛肉和千層糕獨步西環.   稍後結業的有西豪對面的英豪(現址為幼稚園), 龍禧, 好彩以及西環最大型的酒樓康年(聯邦商場二樓), 老板陳波聽說是冬泳發燒友.  其他如八珍, 品陞, 東湖, 新興等中,小型酒樓亦相繼結業.  碩果僅存的老酒樓有新中華,其老板是陳特楚(現任中西區議會主席)的父親.  

山市街4

山市街3

山市街2

山市街1  (3) 山市街(Sands Street): 1867年山市上校(Captain Sands) 在此處開設了一所造船廠, 街道因此得名.  山市街北接堅彌地城新海旁及城西道, 途經堅彌地城海旁、吉席街及卑路乍街, 為一上坡的掘頭路.  山市街有一道寬闊而陡斜的樓梯供人拾級而上, 連接着太白臺、青蓮臺、桃李臺和通往李寶龍路的橫巷;而在斜坡下的單程行車路/行人路則跟石山街連接. 

士美非路5

士美非路4

士美非路3

士美非路2

士美非路 (4) 士美菲路, 前稱士美非路 (Smithfield), 是一條連接山上的薄扶林道與摩星嶺道交界, 以及山下堅彌地城新海旁的斜路. 過去士美菲路曾有牛房及臨時街市, 現已清拆, 原址建成市政大樓及游泳池等公共設施.  士美菲路除了是香港島上少數以「路」作為名稱的道路, 其英文名稱「Smithfield」也是香港少數以一個英文單字作為路名的道路.  地政總署曾打算將道路名稱改為「士美菲路」(Smithfield Road), 其後放棄更改其英文名稱, 最後在2007年把中文名稱定為「士美菲路」,但保留原有英文名稱. 

北街1 (5) 北街(North Street): 北街北接堅彌地城新海旁, 南連石山街, 貫穿吉席街及卑路乍街.  北街設有專線小巴總站, 乘客可乘搭小巴到港島南區或旺角, 北街於石山街的盡頭可以看到壁畫和堅尼地城社區綜合大樓.  北街曾建有一個單層的街市, 此街市建於1935年, 共設有40個攤檔, 在1996年士美非路市政大廈啟用之後, 北街街市停用並開始拆卸, 街市的舊址改建為采逸軒.  在1996年之前, 北街南段和石山街是掘頭路, 兩者並不互通, 後木來興建士美非路市政大廈時, 政府將石山街的掘頭路開通至士美非路,  順道打通了與北街的交界. 九十年代中以前北街擠滿大牌檔, 小販和路邊攤檔充塞著整條道路,  車輛根本難以通行.  其後街市經整頓, 路邊攤檔搬離, [西環三寶]之一的卓記亦不得不搬入大廈舖位繼續營業; 北街從此成為過海小巴站, 熱鬧之情不再. 

堅彌地城新海旁9

堅彌地城新海旁8

堅彌地城新海旁7

堅彌地城新海旁6

堅彌地城新海旁5

堅彌地城新海旁4

堅彌地城新海旁3

堅彌地城新海旁2

堅彌地城新海旁1 (6) 堅彌地城新海旁(New Praya, Kennedy Town或Kennedy Town New Praya)是以香港第七任港督堅尼地(Sir Arthur Kennedy 1872-1877)命名.   他任內積極開闢土地, 填築了西區岸邊土地, 港英政府遂將這片沿海的新填地稱為堅尼地城. 不知為了甚麼原因, 早期港島海邊的街道英名多為「Praya」(「praya」是葡萄牙語, 是指海濱一塊條狀土地), 中文稱「海旁」, 因此堅尼地城沿海的一路叫做為堅尼地城海旁. 堅彌地城新海旁又名新海旁街, 東接山市街, 西接加多近街, 是一條單程的行車道路.  堅彌地城新海旁和城西道巴士總站旁的行人路為觀看海景的好地點; 從該處可以觀看到大小青洲、興建中的昂船洲大橋、青衣島和西九龍.  由於堅彌地城海旁的海堤跟海面是垂直相對的, 拍岸的海浪可以激起很大的水花, 在颱風襲港期間吸引市民聚集體驗颱風威力和觀浪, 亦為電視台現場報道新聞的熱點之一.  在新填海後,堅彌地城新海旁取代吉席街, 成為維多利亞港西的新海旁. 

李寶龍路5

李寶龍路4

李寶龍路3

李寶龍路2

李寶龍路1 (7) 李寶龍路(Li Po Lung Path)以著名地產商李寶龍命名.   他主力開發西環地區,包括李寶龍路附近的七臺, 由於李寶龍熱愛李白, 因此七臺中有青蓮, 太白, 學士臺. 李寶龍路北接卑路乍街, 連接太白臺, 南接青蓮臺, 為一上坡的行人街道.  李寶龍路從前佈滿了大牌檔, 商店林立.  在1985年, 該處的合法地舖大部分都變為住宅, 大牌檔亦隨之而消失.  由於車輛不能到達該路,根據堅尼地城及摩星嶺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其附近被劃作「住宅(丙類)」的地帶, 最高建築物高度為12層, 以解決此地帶上落客貨、消防安全及緊急車輛使用通道限制的問題.  

爹核士街3 - 2002年以前爹核士街有個公廁在路中心, 可謂蔚為奇觀

爹核士街2 - 2002年以前爹核士街有個公廁在路中心, 可謂蔚為奇觀

爹核士街 1 (8 )爹核士街 (Davis Street)以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又譯爹核士)命名. 爹核士街南端由科士街起, 中途接卑路乍街, 北端接堅彌地城新海旁.  爹核士街東面有士美菲路, 西面與加多近街平行.  有誰還記得香園大牌檔的原枝冰鎮奶茶, 香香餅家的出爐方飽, 以及街尾位於馬路中間的公廁(公廁隔鄰有一檔我認為是全西環最棒的魚蛋粉大牌檔)? 

屈地街5

屈地街4

屈地街3

屈地街2

屈地街1 (9)屈地街(Whitty Street): 屈地街以香港中華煤氣公司職員屈地(Whitty)命名, 那是因為上世紀3,40年代石塘咀建有一個碩大無朋的煤氣鼓, 煤氣鼓當然是由中華煤氣公司管轄, 所以建街時以公司職員命名.  屈地街位於香港島石塘咀的西端,  街道為南北單程行車, 由皇后大道西開始, 穿過德輔道西, 直達干諾道西.  香港電車一直以屈地街作為其七個電車總站之一.   屈地街從前亦是個電車交匯點, 從堅尼地城開出的電車往往要在這裏等上10分鐘才能繼續行程, 趕時間的時候會感到很焦燥, 幸好這個情況現已大為改善了. 

山道12

山道11

山道10

山道9

山道8

山道7

山道6

山道5

山道4

山道3

山道2

山道1 (10)山道(Hill Road):山道是一條南北走向的下斜街道, 連接薄扶林和石塘咀.  山道南至薄扶林道和般咸道交界, 北至德輔道西和干諾道西交界, 並在山道休憩公園有一掘頭巷分支通往聖保羅書院小學及山景園.  山道是一條單程路, 途經保德街、遇安臺、加倫臺(上世紀中期石塘咀煤氣鼓大爆炸死傷最惨重的地區)、南里和皇后大道西.  山道之上有一條名為山道天橋的行車天橋, 走向大致上跟山道相同, 惟天橋兩端連接的位置與山道略有不同.  山道天橋北接香港大學任白樓和香港潮商學校, 南接干諾道西近嘉安街.  直至幾年前, 山道天橋底仍有人搭臨時戲棚, 上演神功戲以應盂蘭節.  山道於昔日又俗稱為希路道 (直譯英文Hill Road), 山道途經的長發大廈, 即為昔日有石塘咀四大風月場所之稱的「詠樂」、「倚紅」、「賽花」、「歡得」之所在地.  張國榮、梅艷芳主演的電影胭脂扣部分場景即於此取景. 山道的著名酒樓有金塘, 聽說曾設有歌壇, 惟我只記得其馳名港九的"金錢扎", 內含燒鵝腸扎, 肥义燒, 珍肝等, 想起都使人垂涎三尺. 金塘結業後原址曾改為南方國貨, 輾轉至今由寶湖接手. 

加惠民道5

加惠民道4

加惠民道3

加惠民道2

加惠民道1 (11) 加惠民道( Ka Wai Man Road): 加惠民道的興建與西環邨有莫大的關連.  西環邨在1958年落成後, 管理當局為方便車輛及垃圾車出入,  興建了一條連接道, 由西環邨中央連貫至 125 呎之下的域多利道, 此條道路即為今日的加惠民道.  最後,  屋建會考慮到西環邨樓宇座落於不同高度平台之上,所以把主要的人行入口設於加多近街 . 加惠民道與域多利道交界即現在的百年大樓的位置上世紀50年代是一個永別亭, 由東華三院所建, 後來遷往薄扶林道.  百年大樓前身為八達書院, 加惠民道剛建成時只是山邊小徑, 後及呂明才紀念小學和警察宿舍興建, 才將道路擴濶並命名為加惠民道.

歌連臣街2

歌連臣街1 (12) 歌連臣街 (Collinson Street), 是一條位於卑路乍街寶翠園對面的單行線小路, 其街名用以紀念英國海軍測量官歌連臣(Thomas Collinson).  其實以歌連臣命名的街道還有歌連臣角道( Collinson Cape  Road). 

域多利道15

域多利道14

域多利道13

域多利道12

域多利道11

域多利道10

域多利道9

域多利道8

域多利道7

域多利道6

域多利道5

域多利道4

域多利道3

域多利道2

域多利道1 (13) 域多利道 (Victoria Road) : 1897年為英女王維多利亞登位60周年的鑽禧之年, 當局剛好在那一年開闢了一條由堅尼地城經摩星嶺而至石排灣的道路,  因此順理成章地將該條道路命名為維多利亞慶典道(Victoria Jubilee Road), 並由當時的香港總督羅便臣將一塊奠基石安放在於域多利道西端盡頭 (即今日堅尼地城巴士總站, 至今仍屹立在該處).  當時該條道路只是條泥路, 使用者多是前往當時設於雞籠灣的華人公共墳場, 即後來的雞籠灣墳場.  1903年政府曾於道路於堅尼地城西端豎立了一塊界石以標明維多利亞城的範圍, 而道路於1910年代進行擴建工程, 完成後其名稱亦簡化為現時的域多利道.  隨著1960年代華富邨的興建, 域多利路最終全面改建成標準的水泥道路.   域多利道位於堅尼地城的西端, 是除了薄扶林道之外唯一連接香港島西區及南區的道路, 道路大多為雙線雙程行車, 東北端連接堅尼地城的卑路乍街, 往西走則經摩星嶺、沙灣、鋼綫灣及瀑布灣, 最後於雞籠華富邨北部連接薄扶林道.   我對域多利道印象最深刻的建築物除了鐘聲戲棚外便要數金銀泳棚了.  金銀泳棚位於現時麗景大厦對海海面, 現今球場的位置.  那時泳客都喜歡在金銀/鐘聲泳棚間來回暢泳, 間中亦會由金銀游過去小青洲(俗稱烏龜山).   金銀泳棚當時因為偏僻, 為方便泳客起見, 有人於50年代以全港第一代七座位小巴載泳客來回爹核士街及金銀泳棚, 每票1元,可來回坐十次. 域多利道的[歷史建築物] 現今仍健在的有焚化爐和域多利拘留所.  堅尼地城焚化爐曾是香港四大垃圾焚化爐之一, 位於堅尼地城巴士總站與屠房中間, 為了避免空氣污染鄰近民居, 港英政府早於1993年已停用該垃圾焚化爐, 但由於焚化爐地底積存大量二惡瑛, 在未有可行方案之前政府不敢動工拆卸. 堅尼地城焚化爐的煙至今仍是西環的地標. 域多利拘留所位於香港港島域多利道及摩星嶺道交匯處, 俗稱摩星嶺白屋或白屋,曾是香港殖民時期皇家香港警察政治部的拘留所. 拘留所約於1950年代初落成, 佔用了銀禧炮台的部份遺址, 當時被懷疑在香港從事間諜活動、或意圖推翻港英政府管治的人, 都會被拘留於該處接受審訊 (50年代轟動一時的”曾昭科警司叛諜案”主角曾昭科即曾被囚於此).  1967年暴動期間有不少左派工會份子也曾被拘留在那裡. 政治部於1995年解散.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後, 拘留所交由香港警務處管理, 其後被空置並劃為可借出進行電影拍攝的場地. 

西寧街1 (14) 西寧街 (Sai Ning Street)位於域多利道以北, 堅尼地城西邊, 摩星嶺以北, 港島西廢物轉運站碼頭以東, 招商局貨倉碼頭以南. 西寧街是一條平坦的道路, 東端出口在域多利道近堅尼地城賽馬會診療所, 而西端是掘頭路. 附近是幾幢多層住宅大廈室內停車場的出入口; 包括西寧閣、麗景大廈、富亨閣、域多利道60號, 以及正在由香港置地興建的地產發展項目傲翔灣畔.  西寧街中段招商局貨倉碼頭南邊對面, 還有兩幢多層工廠大廈, 分別名為廣基工廠大廈、耀基工廠大廈.  我對西寧街的主要記憶主要來自小學時經常在此處的石灘捉蟹和游泳, 泳後又可在域多利道口吃涼粉, 端的是至高無上的享受. 

摩星嶺道 2

摩星嶺道1- 摩星嶺青年旅舍 (15) 摩星嶺道 (Mount Davis Road): 是因為紀念第二任港督戴維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 任期:1844-1848) 而以其名字而命名.  

德輔道西2

德輔道西1 (16) 德輔道西 (Des Voeux Road West): 是因為紀念第十任港督德輔(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 任期:1887-1891) 而以其名字而命名. 德輔道西東面連接干諾道西, 前稱為三角碼頭一帶, 經過海味店雲集的上環和西營盤、西區警署,至屈地街一帶止, 西面連接的堅彌地城海旁. 介乎皇后街與正街之間的一段德輔道西是海味街的一部份. 

干諾道西6

干諾道西5

干諾道西4

干諾道西3

干諾道西2

干諾道西1(17) 干諾道西 (Connaught Road West):  1890年,英國王子干諾公爵夫婦(Prince 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 (Duke of Connaught)) 訪問香港.  為紀念此事, 當時香港護督傅林明(署理當時離港渡假的香港總督德輔)決定將在中環填海區的新海旁道命名為干諾道, 並於1903年落成通車. 其後干諾道被分為兩部份:干諾道中東起金鐘夏慤道, 西至上環安泰街;干諾道西東起上環安泰街, 西至石塘咀城西道.   

皇后大道西12

皇后大道西11

皇后大道西10

皇后大道西9

皇后大道西8 - 前太平戲院遺址, 現已成為華明中心

皇后大道西7

皇后大道西6

皇后大道西5

皇后大道西4

皇后大道西3 - 前金陵戲院遺址, 現已成為金陵閣

皇后大道西2

皇后大道西1 (18) 皇后大道西(Queen’s Road West):  1841年香港政府在香港島西營盤至中環之間以移山方式建造第一條大馬路, 18422月落成通車, 全長4英里這亦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 其英文原名「Queen's Road」原是紀念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皇, 理應譯作「女皇大道」, 但被華人師爺誤譯為「皇后大道」雖然當局曾於1890年澄清錯處, 但道路的錯誤中文名稱最後還是將錯就錯沿用至今. 香港日治時期, 皇后大道曾被改名為「明治通」.   後來皇后大道向東及西伸展, 由中環德輔道中交界至上環水坑口街稱為皇后大道中西面伸延由上環水坑口街至石塘咀卑路乍街命名為皇后大道西; 而由德輔道中交界到跑馬地黃泥涌道伸延的稱為皇后大道東當中由德輔道中至灣仔軍器廠街一段皇后大道東在1960年代末改建後,改成為金鐘道(Queensway).順帶一提, 皇后大道今天仍然為香港市區的中心.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行一直位於皇后大道中一號, 皇后大道亦曾被稱為「大馬路」, 相對之後興建的堅尼地道為「二馬路」, 寶雲道則為「三馬路」.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761311

全部攻略 495

全部回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