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往事並如煙-記幾張西環舊相 (2)

西環的黃金歲月 於 2009-05-16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15147

分類:


摩星嶺海邊木屋

1950年代石塘咀煤氣鼓, 位於太平戲院對落的皇后大道西(即現今西環大樓及永華大樓一帶).  從圖中可見 道路兩邊都有煤氣鼓, 非常貼近民居

1986年的摩星木屋區

從堅尼地城西端望向硫磺海峽的靑州.  女工們正從貨艇卸下泥沙作填海之用. 我們這一輩的西環友應該還記得巴士總站的兩個沙山罷, 那是幾代西環頑童的遊樂場

銅鑼灣軒尼詩道紐約戲院(即今日銅鑼灣一期)新舊相片對照

銅鑼灣軒尼詩道近崇光百貨公司新舊相片對照

1950年代位於高士威道與銅鑼灣道交界的華都酒店

煨番薯小販

零食小販.  看到這幀照片, 使我回想起童年時往太平戲院看電影的舊事, 有些電影因為放映時間太長而需要中場休息, 而其間戲院則會安排一個員工揹著一個食物籃, 手上拿著一支照明小電筒, 為觀眾補充各類型的零食

皇后大道西與水街交界向西望

1980年代的水街上段.  那年頭水街的右邊是一大片大牌檔, 你可在那兒吃到各式各樣的食品, 中式小炒, 粥粉麵飯以至甜品等應有盡有, 晚上煞是熱鬧, 也是香港大學學生們的熱門聚集地

筲箕灣愛秩序灣小徑的沙龍照

年代久遠的西營盤正街照片

年代久遠的西營盤正街照片

年代久遠的西營盤正街照片

1950年代余東旋夫人在余園內留影.  網友諸君對她身後的武士甲冑該很眼熟罷.  這副武士甲冑現在擺放在皇后大道中余仁生藥行的門口, 可說是余仁生的生招牌

1940年代位於堅道的余園, 大宅的主人余東旋是余仁生藥行的老板, 余園在1980年代被拆卸改建為多層住宅豫苑

一張很清澈的陳李濟全貌, 我仍很記得陳李濟門前的報紙檔, 聽說是從對面西豪搬過來的.  當我仍住在均益街時, 每天早上上班搭車前總喜歡在他那裏買份報紙在車上看. 陳李濟拆卸後老板曾再遷往北街擺檔, 只是這幾年再也看不見他, 估計該是已退休了

1950年代的靑山酒店

靑山酒店的正門花圃, 且看四周景色秀美, 著實是名副其實的青山綠水

位於堅尼地道的金斯可萊爾酒店, 不看照片, 都不知道原來堅尼地道曾聳立過一間如此典雅巍峨的酒店

位於德輔道西與威利麻街交界的高陞酒家

位於德輔道中與雪廠街交界的英皇酒店

1922年的西營盤全貌, 現在當然面目全非了

另一張我覺得甚為珍貴的西環舊相, 相信亦是攝於1970年代初期.  估計攝影者是站在士美非路與吉席街交界附近拍攝 (從電車站的位置推斷).  在那個年代, 雖說西環的主要街市是厚和街街市, 事實上, 西環的街市可說是星羅棋布的, 計有北街街市, 海傍街市, 山市街街市, 另外, 只要人流旺的地方(如圖中的吉席街中段), 都吸引了不少小販擺檔.  記得小時候母現親經常要我替她上街買些瑣碎的東西, 並指定我必需幫襯她相熟的攤檔, 然而我為了節省時間和腳力, 我通常都會在[就近]的攤檔把東西買回去交差.  你可想像西環購物是如何便捷

南山輪駛經西環海傍

1970年代的西環觀龍樓, 估計這幀照片是政府宣傳品, 否則在那個年代那有如此笑口吟吟的警察.  圖左小孩子們玩的康樂棋現在我相信己絕迹了, 在我當小孩的時候, 康樂棋是小童羣益會等小朋友聚集地的必備遊戲物品, 當然你 也可以在附近的士多租來玩, 租金大約是每小時1元左右

1950年代的西營盤正街

尖沙咀天星碼頭的新舊照片對比

20世紀初期的西環海傍

近距離走進科士街, 估計這幀照片是政府官員巡視西環時攝, 留意四周堆積如山的雞籠, 其衛生情况之惡劣可想而知.  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 看著這張相, 我彷彿嗅到陣陣雞糞味

1950年富商何甘棠出殯, 送殯隊伍經過他生前所建大宅甘棠第.   何甘棠是當年首富何東親弟,  他本身循買辦出身而致富, 亦是華商領袖, 對香港貢獻良多 ( 如創辦東華善機構等 ). 惟何甘棠之所以為人知曉, 主要是因為他的大宅甘棠第. 甘棠第於1914年落成, 其名稱當然是以業主何甘棠的名字命名, 何甘棠在甘棠第落成後一直在此居住直到終老.  1960年何甘棠後人將甘棠第售予鄭氏家族, 之後鄭氏又將甘棠第轉售予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甘棠第自此成為該教會的亞洲總部.  1990年, 甘棠第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作二級歷史建築.    2004年, 香港政府用5300萬港元向教會購買甘棠第, 並進行修葺改建, 現成為孫中山紀念館

 上世紀初的文咸街面貌

中環結志街的新舊貌相照

1926年山道被大雨冲毁後滿目瘡痍, 圖右下是龍城酒店

1910年代的皇后大道西街景

1910年代的干諾道中三角碼頭

1950年代的干諾道中三角碼頭

一張我覺得甚為珍貴的西環舊相, 相信是攝於1970年代初期.  攝影者是站在士美非路向西拍攝, 遠處是西環邨, 圖右是聯邦新樓, 圖左是觀龍樓, 至於中間則是科士街, 那是西環雞鴨攔的集中地, 70年代我住在均益街, 每天清晨4,5點鐘便會被雞鴨的嘈雜聲吵醒, 走出街即使不經過科士街, 都會嗅到一股中人欲嘔的雞糞味, 著實非常難受.  雞鴨攔在80年代清拆, 現址己開闢為行車路以及小巴站, 很難想像十多廿年前這裏曾是臭氣熏天的雞鴨攔

上環荷李活道/樓梯街交界新舊相片對照

上環德輔道中金龍酒家前身的唐樓,與 己改建為商業大厦金龍中心的新舊相片對照

1950年代從港澳渡輪甲板上望向上環海傍

上環德輔道中金龍酒家, 現址己改建為商業大厦金龍中心

相信是攝於1970年代的堅尼地城鳥瞰圖.  圖中的樓羣是西環邨.  留意圖左上角的煤氣鼓, 其位置該是蒲飛路中段聖若望廿三世明愛中心左下端(圖中可清從楚看到明愛中心).  煤氣鼓80年代拆卸, 改建為私人屋苑嘉輝花園

1950年代的卜公碼頭, 其身後是舊郵政總局大厦, 圖左的大樓是太古大厦

一張年代久遠的上環舊相



















1982年西環羲皇臺, 現己改建為新型中層住宅, 新樓仍沿用羲皇臺的名稱.  此輯相多謝網友UNCLE PETER 提供

 194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

1920年代德輔道西的些拿哄(海員之家)和聖彼得教堂, 現己改建為七號差館

1970年代中期一輛10號雙層巴士駛經皇后大道中

1950年代從高處俯瞰上環碼頭

1950年代一輛白水箱型號駛經皇后大道中,近鏡頭處是皇后戲院, 圖中的商務印書館直至80年代初仍在原址營業, 我曾在那裏花了不少錢買過不少課外書, 而我亦在這裏第一次接觸到簡體字書.  留意那時候的皇后大道中是條雙程馬路

1962年颱風温黛襲港後滿目瘡痍的德輔道西.  我還記得當年温黛的破壞力著實太大, 我母親的其中一句口頭禪是:[你仲惡過温黛]

1960年代一輛3號巴士駛經花園道口的希爾頓酒店

1963年中巴安排紅蕃頭雙層巴士行走10號路線

1960年代5A號巴士駛經皇后大道中, 圖左是舊中國銀行, 圖右則是己拆卸改建為長江中心的拱北行

1960年代的3號巴士行走路線由急庇利街至香港大學

1960年代人頭湧湧的正街, 右下角可見雄姿英發的多男茶樓

1946年從堅道余園下望西營盤海岸線

1950年代的3號白水箱型號巴士在港島區行走

1950年代的正街街景

1920年代的西環碼頭

1926年颳風風災過後市面上滿目瘡痍

1940年代的堅尼地城海傍

1920年代的文咸街

1960年代的太平戲院, 現己拆卸改建為華明中心

1930年代從山道往西望往屈地街電車總站, 圖右是當時最著名的酒樓-陶園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760673

全部攻略 495

全部回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