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作個小聲明, 在此篇BLOG內所列舉的事物, 並不一定為6,70 年代最有代表性的. 我之所以選擇它們, 原因是我與它們或多或少的發生過一點關係; 或親耳聽過, 或親眼看見過, 甚在現場親歷其境, 亦因此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印記. 由於這種種因緣際會, 所以我才會厭其煩的把它們記下來, 也順道看看你們會會有甚麼共嗚/廻響. 社會現象/著名店舖 · 斑馬佬· 垃圾蟲· 平安小姐· 凉茶舖 Jukebox,電視機· 老鼠箱· 送殯儀仗隊遊街· 填色彩色相· 廟街榕樹頭賣唱· 戲院外面的大幅正在/即將上映電影的廣告畫· 上環大笪地· 荔園/啓德/荃灣遊樂場· 維園放船仔· 旅行目的地: 大埔林村, 沙田紅梅谷, 百花林,烏溪沙, 萬佛寺, 泰園漁村,長洲, 南丫島, 南生圍, 新娘潭, 鹿頸, 青山禪院, 寶蓮寺, 蓬瀛仙館, 西林寺, 虎豹別墅, 兵頭花園, 大潭水塘· 鶴鳴皮鞋, 山打士皮鞋, 中華皮鞋· 戲院: 東城(鬧鬼), 仙樂/東樂/油麻地(鹹片), 普慶(前面空地有全局和殘局捉), 百樂/新都(唸預科時”較腳”看電影勝地), 皇后/娛樂(童年時在這兩間戲院看了很多電影) 太平/金陵/福星/眞光(西環戲院), 新世界/恒星(上環唯一戲院), 豪華/樂聲(銅鑼灣), 百老(今日匯豐銀行)· 餐廳: 紅寶石(太子及中環), 莎樂美(荃灣), 車厘哥夫/雄雞/南風/愛皮西(彌敦道), 皇后(銅鑼灣), 哥登堡(土瓜灣), 安樂園/皇上皇/龍記飯店(中環), 白宮冰室(九龍城), 美而廉(旺角), 美都(廟街), 海安(上環), 太平館(油麻地)· 酒樓: 西豪/英豪/康年/男爵/金豪/金陵/茗芳/多男/金塘/龍禧(西環), 得雲/月宮/ 告羅士打/第一樓/金龍/銀龍(中環), 五月花(深水埗), 雙喜(灣仔), 金漢, 瓊華, 漢宮, 得男· 大眾化上海飯店: 老正興, 三六九, 一品香· 大華國貨/五羊國貨(西環)/ 南方國貨(西環)/占飛百貨/ 美美童裝/ 大大百貨/玉屋日本百貨公司/八百伴/東急日本百貨公司/大丸日本百貨公司/龍子行/蕙蘿百貨/瑞興· 年青人潮流服裝名店: BANG BANG, JEANS EAST, JEANS WEST· 汽水: 紅寶, 綠寶, 沙士, 新奇士, 哥喇, 屈臣士, 安樂, 白雲· 青山酒店/沙田酒店· 拍拖勝地: 雍雅山房, 容龍別墅, 烏溪沙, 山頂, 尖東海傍, 飛鵝山, 淺水灣, 石澳· 小學參觀機構: 維他奶, 生力啤, 屈臣士汽水廠· 甲組足球隊: 精工, 怡和, 星島, 寶路華, 流浪, 警察, 巴士, 元朗· 茶莊: 李春蘭, 英記· 早場/公餘場(票候價較正場便宜, 但放映的是二輪電影), 一場兩片, 同場加映由譚炳文旁述的新聞片 中秋節 · 月餅會· 電動走馬燈· 柚皮燈· 白兔/楊桃燈· 將紙月餅盒剪碎作拼圖玩· 豬籠餅· 花盒餅· 天臺賞月· 楊桃/菱角/花生(中秋應節食品)· 挖穿月餅盒中心當燈籠玩 舊歷新年 · 賣財神· 賣懶· 臘月十五前飛髮· 全新睡衣及底衫褲· 年初一穿全新衫褲去拜年, 最忌諱摔破碗碟· 年卅晚用枕頭壓利是· 自制油角· 炮仗種類: 五龍吐珠/落地金錢/ 雙響炮/逼啪仔/象嘜電光炮/小英雄/煙花棒/火箭/燒啡啡/擦地炮· 子夜場(戲院通常只上映好意頭的戲)· 賭魚蝦蟹· 臘月十五用年糕謝灶· 金杯/幸福朱古力 社會大事 · 温黛襲港· 三狼案· 碎屍案(何子炎殺鮑觀達)· 618雨災· 寶生銀行械劫案(電視現場直播)· 林黛自殺/李小龍暴斃· 67暴動· 曾昭科警司間諜案· 騎師何偉航策騎盡我所能墜馬死亡· 披頭四訪港· 廉政公署成立並拘獲大老虎葛柏· 由海外信托所引起的金融風暴, 最終導至匯豐銀行全面收購恒生· 大毒販跛豪被重判入獄30年· 香港水荒嚴重, 被逼4日供水一次, 其後中,港達成”東江之水越山來”的供水協議 · 珍寶海鮮舫/海上學府大火· 保釣運動· 戰後首次災股, 恒生指數在73年跌破500點· 75年恆生銀行 解款車遭劫被搶700萬· 馬寶山男女英童被殺案/跑馬地紙盒藏屍案· 海事處長巡查蝦艇意外被炸死 己消失的傳統職業 · 賣飛機欖· 賣叮叮糖· 擦鞋· 拐子佬· 剷刀磨較剪· 賣麵粉公仔· 寫信佬· 擔竹上膊邊行邊叫「晒衣裳竹」的賣衣裳竹佬· 賣麥芽糖夾餅· 賣叮叮糖· 赤腳苦力· 拉人力車· 倒夜香(香港開埠初期, 社區缺乏排污設施, 排泄物都要由倒糞工人(俗稱倒夜香)去處理. 糞桶(以前用木桶)會放置在每戶的大門口, 由倒夜香工人收集處理. 當時的戰前舊樓的 樓梯又窄又缺少照明燈光, 工人要住糞桶上落, 天氣酷熱加上難聞臭味, 這份工作絕不易捱)· 賣白糖糕, 西米糕· 送米佬 (以前興”笛”米, 送米佬托大包米入屋倒入「常滿」米缸. 6, 70年代一般家庭均頗為窮困, 每次只能”笛” 一小袋米. 小朋會天真地問道:「咁少嘅?」 送米佬則會笑著回答說:「滿啦。」)· 送火水佬(送火水佬托火水入屋倒入自家火水罐. 以前一層唐樓住了六、七個家庭, 火水爐灶底下有六、七大罐火水, 非常危險)· 人民入境事務處門口賣回港證套小販· 推車仔賣涼果小販· 放馬騮打跟斗的賣藥佬(記得”疳積散”陳伯嗎?)· 沿街叫喊"收買爛銅爛鐵"的收買佬· 大矜姐· 奄雞佬· 執字笠(戲稱’黑手黨’)· 戲院門口賣煨魷魚小販· "線"臉· 沿街叫賣雞毛掃/藤條· 站在街邊幫人熨衫· 幫人補衫褲· 冷巷飛髮佬· 染布佬· 白牌車司機· 踏著單車, 從電燈柱的老鼠箱收集死老鼠的市政局職員· 留產所接生婆· 釘木箱(裝箱出口)· 打鐵佬 · 賣武佬 · 問米婆· 走片佬 (早期踏單車送電影菲菻到戲院放影嘅大叔)· 打更佬· 賣馬票· 打石佬 (用人手將麻石鑿成一條條的渠邊石, 絕對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職業)· 即影即有攝影師 (60年代舊港澳碼頭(大笪地)側面, 有間單層的移民局辦公室. 當年前往澳門搭大船、水翼船都要在該移民局辦公室申請回港証, 有些影相佬會在移民局外面的空地擺部腳架相機(一個前面有個鏡頭窿的木箱), 影相時影相佬會”捐”個頭入個木箱後面塊黑布, 影完叫你等一陣間就有黑白相. 只見他走入公廁, 伸隻手入去黑箱裏面搞一陣, 很快便把證件相冲印出來! 他們簡直是即映即有行業的始祖)· 吹”D”打佬(紅白二事都有佢份)· 做木桶及木盆的鬥木佬· 收集餿水· 用鐵線修補沙煲· 茶樓唱南音· 手打棉胎(師傅揹著一個用條鋼線連繫兩端的大弓般的工具彈鬆棉花)· 風水師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