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邨的出現比觀龍樓還要早. 西環邨(SAI WAN ESTATE)是 第二個屋宇建設委員會(屋建會)屋邨, 1955年 10月宣佈興建 ,初時稱為加多近街房屋計劃 (Cadogan Street Housing Scheme) , 直至入伙前才正式命名為西環邨 . 西環邨建造工程預算約為 兩年, 原定於1957年秋季竣工, 但由於土質較預期不穩定及地形複雜 , 致使首座大廈要推遲一年至 1958 年 10 月才落成入伙. 西環邨內只有五座樓宇 , 是屋建會轄下規模最小的屋邨, 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由於西環邨單位的對象為工人階級 , 所以入伙初期月租分為 $63, $72 及 $88 三種.整個西環邨的設計由英國註冊建築師 Mr. T.S.C. Feltha負責, 由於屋建會當時正面對建築成本上升及財政緊絀的問題, 所以取消單位內的梗房間格及獨立箱, 改為設於單位大門的派信孔. 另外, 為方便車輛及垃圾車出入, 屋建會興建了一條連接道, 由西環邨中央連貫至 125 呎之下的域多利道, 即今日的加惠民道. 最後, 屋建會考慮到西環邨樓宇座落於不同高度平台之上,所以把主要的人行入口設於加多近街 . 西環邨包括了五座多層大廈, 毎座高度不一,由一至十四層不等. 其中東苑台是獨立一座, 其餘四座的走廊相通. 五座皆是露台相連式大廈, 總共可容納超過 4500 人居住, 邨內設有三層高的福利中心一座, 位於北苑台旁, 包括屋邨辦事處, 老人中心及社會服務中心等設施,( 從前是兒童圖書館和兒童遊樂中心). 另外, 在東苑台還設有一所幼稚園.西環邨和我的關係比觀龍樓密切得多, 一來它比較近, 二來它剛好在我就讀的小學(八達書院)的上面, 所以不論在返學甚至是暑假期間, 西環邨都成了我的遊樂場. 雖然西環邨一點都不大, 但對我來說仍像個迷宮, 事實上即使今天你問我那裏是東苑臺, 那裏是北苑臺, 我仍是不太清楚. 對於西環邨, 我最深印象的地方是位於北苑臺的社區中心. 在六,七十年代, 那裏的二樓是兒童遊樂中心, 三樓是兒童圖書館, 規模雖然比觀龍樓小, 但勝在較方便, 而且人也比觀龍樓那邊少, 所以仍是我童年時代流連最多最久的地方. 記憶中西環邨最浪漫的場面, 除了印象巳經十分模糊的農曆新年燒炮仗外, 要算是中秋節火樹銀花式的燈籠大會. 那會子, 家家户戶的小孩子都提著燈籠(傳統的點蠟燭式的)歡聚在北苑臺前的空地上, 彼此互相追逐, 嘻笑, 抬起頭來, 澄瑩的月亮既圓且大, 彷彿伸手可及, 柔光在點點閃爍的星宿之間流瀉. 現在回想起來, 整個西環邨便好像被包在一片銀光中, 慢慢地沉臥, 然後在我的腦海內燦然浮動.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