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小朋友, 放假時父母大都會常帶他們參加旅行團往外跑, 最起碼都會去迪士尼樂園或者海洋公園. 可是在我還是小朋友的年代, 能去趟荔園已是件足以使我興奮到幾個晚上都睡不著的天大喜事了. 在六,七十年代, 香港的遊樂設施十分匱乏, 而且絕大部份都是私營, 由於利潤掛帥, 場内一般都是景物混亂, 無甚規劃, 然而在小孩子的心目中那已經是玩樂天堂了. 香港的私營樂園歷史頗為悠久, 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 港島西已出現太白臺樂園, 港島東則陸續出現樟園, 愉園, 名園 和利園等遊樂和飲宴園林. 至於較近期的有上水的雙龍城, 青龍頭的水上樂園, 新蒲崗的啓德遊樂場, 而其中最經典的當然要數荔園了. 聽說荔園原本由兩名外省商人創辦, 後來賣予本地商人邱德根. 小時候我差不多每年都在農曆年假期中往荔園朝聖一次, 原因是新年了利是, 口袋有點現金, 當然想走出西環, 玩遠一些, 加上農曆新年期間母親管制會較寬鬆, 不會拒絕我的請求. 在那個没有地鐵, 甚至没有海底隧道的年代, 從西環去荔園的路線其實十分迂迴曲折. 首先得坐巴士往中環, 乘往渡海小輪往佐敦道, 再轉巴士往荔園. 這一來一回便得花上超逾三個小時, 而箇中最難熬的要算是從佐敦道碼頭往荔園的那程巴士, 上海街長得似乎永無盡頭, 越心急時間過得越慢, 好不容易從上海街轉出深水埗, 不旋踵荔園便在望. 甫踏進荔園的大門便是多種有獎的遊戲攤檔; 如輪盤, 乒乓波過釘板, 射擊,千斤錘, 森林狩獵等, 而最[就手]的是掟階磚, 遊客只需掏出硬幣擲向顏色階磚, 硬幣若落在階磚内不壓線, 便可獲獎香口膠一包. 幾個朋友輪流玩, 總有一人中獎, 即時把香口膠拆開一人一塊, 享受那種幼稚的輕佻. 至於機動遊樂場那邊, 六,七十年代時只有永恆不變的旋轉木馬, 煙火味極濃的踫踫車, 和轉得一點也不快的咖啡杯; 較刺激的過山車, 海盗船和鬼屋好像還未出現(或者那時候年紀仍小, 一直不敢玩, 所以没有甚麼印象). 動物園的野獸其實少得可憐, 最深印象的自然是大象天奴. 這頭大象其實是沈常福馬戲團的成員, 由於馬戲團破產而被荔園收養. 每次探訪天奴時, 看見他腳繫鐵鐐, 渾身骯髒, 隔著水坑向遊客屈膝乞討香蕉, 心中感到很是酸楚. 如此龐然巨物竟要向比它體積小許多倍的人類卑躬討食, 而遊客們又樂此不疲的要大象跪下才給他抛上幾截香蕉, 那種心態我至今仍無法了解(是一種征服感的虛榮心?). 天奴在死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聽到他逝去的消息我倒有點為他得到解脱而感到釋然. 從動物園轉入去便是裘錦秋園(邱德根為了纪念他死於空難的妻子而建的花園), 裏面只是栽種了一些普通的花草樹林, 没有甚麼看頭. 其實整個荔園最有瞄頭的是劇場區; 那裏設有電影院, 劇院和歌舞廳. 電影院免費播放一些陳舊的港產片和西片, 劇院則需另外買票才可進場, 裏面的表演有大戲, 流行曲, 雜技, 魔術甚至艷舞. 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頂尖歌,影界藝人如梅豔芳, 鄭少秋, 張圓圓, 成龍, 洪金寶等大多都曾在此登臺, 難怪那時候有這樣的說法; 荔園是香港演藝界的少林寺. 我已不記得自己有否在荔園欣賞過上述巨星的表演, 我只記得後期為了救亡(面對公費經營的海洋公園的競爭), 荔園把這些劇院都拆掉, 改建真雪溜冰場和宋城, 希望開闢新的客源, 但最终仍是逃不過結業的命運. 有一段時間我很沉迷於彈子機, 甚至可在彈子房裏面玩上整個下午. 彈子機的玩法很簡單, 只需把硬幣投進彈子機内, 你便可把幾顆鐵彈輪流彈出, 只要鐵彈們最终排成一橫行或直行便算勝出, 累積若干盤勝出即可換取禮品.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無聊, 但那時候能無限制的玩一個近乎於賭博的遊戲, 對小孩子來說是頗刺激的. 荔園在一九九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落幕. 我最近曾特意重回舊地, 原址已改建為私人屋苑, 再也尋不到一絲昔日喧嘩熱鬧, 遊人如唧的街坊樂園的况味了.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