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現今的小孩子是唱什麼歌長大的。
小時候學校初小有唱遊堂, 老師彈奏鋼琴, 我們大夥兒便隨着音樂載歌載舞。 依稀記得我當年唱的第一首兒歌是<嗡嗡嗡>, 好像還邊唱邊雙手义腰, 前後擺動臂膀仿傚蜜蜂起勁地鼓翼飛舞。接著學唱了更多其他的歌曲: <打開蚊帳>、<賣花姑娘>、<讀書郎>…。有時候在家裏也會即興高唱, 還博得家人一些掌聲哩。那是童稚年代的歌聲, 心中雖不太明白歌詞, 但總感覺要學習小蜜蜂勤奮採花蜜… 蚊子可惡, 該狠狠拍打 … 賣不出鮮花, 錢囊空空, 無面回家見爹娘 … 讀書不用功便受人欺負, 只配做牛和羊。
升高班了, 唱的歌也隨着變得比較長和內容複雜。於是<水仙花>、 <在那遙遠的地方>、 <跑馬溜溜的山上>、 <康定情歌>、 <伏爾加船伕曲>、 <快樂頌>、 <紅豆詞>、<馬賽進行曲>、 、<Greensleevs>、<Scotland the Brave>取代了早期簡單的童稚兒歌。心智漸長, 也便開始了解一點男女的情愛、愛國情懷和生命的喜悅。
步入初中後便沒有唱遊堂了。 數、理、化、文、史、地已讓我忙於招架。可是我仍然懷念那遙遠卻無憂的歌唱日子, 忘不了當年的樂韻和歌詞。 偶爾重唱倍覺溫馨親切。 維也納兒童合唱團也曾經讓我心醉。 我就是喜歡那仿如天籟, 有如銀鈴的清亮童聲。
有兩首兒歌是我離開學校後聽到的, 也是我心愛的兒歌。一首是<送別>, 另一首是<小白船>。
<送別>是一首離別之歌(驪歌), 由J·P·奧德威作曲,文學家李叔同(後出家為弘一法師)作詞。李叔同是中國近代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送別>我最初是從電影<城南舊事>聽到的。故事描述主人翁英子對童年和故鄉的懷念。此曲是電影的背景音樂, 在片中以童聲穿插重覆吟唱, 清悽動人, 充滿離愁別緒, 感人肺腑。
<小白船>本是朝鮮童謠,由朝鮮半島著名作曲家尹克榮於1924年作詞、作曲。此曲曾被譯成中、日兩國語言,並在中國與朝鮮半島廣為流傳。此曲於1950年傳入中國,最初收在解放初出版的《外國名歌300首》中。此曲旋律優美,在韓國一般都當做安魂曲使用,而在中國則是著名兒歌。被譽為“東方聖歌”。
現在附上這兩首兒歌的音樂影片。樂韻聲中, 或許可以勾起大家一點兒時溫馨的回憶。 請欣賞。
<送別>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小白船>歌詞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樹
白兔在遊玩
槳兒槳兒看不見
船上也沒帆
飄呀飄呀飄向西天
渡過那條銀河水
走向雲彩國
走過那個雲彩國
再向哪兒去
在那遙遠的地方
閃著金光
晨星是燈塔
照呀照得亮
晨星是燈塔
照呀照得亮
============================================
感謝 Peter Yau 提供以上資料
Peter Yau的網誌: http://ckyyau.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