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星期日天陰 (東風3級 - 氣溫17度),第三階段的禁區縮減已於剛剛過去的星期一正式實施,雖則早於多年前已偷偷的走過這一片禁地,但今次終於可以明正言順的遊歷一番,早上9:00am喺上水約好朱生一齊食個醒精早餐後,一行3人坐小巴入到香園圍再回走多條邊境鄉村.........竹園村 / 松園下村 / 較寮村 / 老鼠嶺週田村 / 新屋嶺村,另再加遊白虎山與瓦窰的麥景陶碉堡,而最有緣的竟然在起步冇耐就在白虎山腳碰到吳生吳太兩位,既然好友相遇就緊係相請不如偶遇,一於三五成群結伴同行啦 !
(1) 再入就係............蓮麻坑村,由於蓮麻坑村口對開一段
約700米道路為禁區邊界巡邏路,所以出入仍需禁區紙。
(2)
(7)
(8)
(11) 香港警務處打鼓嶺分區白花山行動基地。
(12) 由日軍建設的機槍堡。
(13)
(14) 機槍堡內保存得非常好,空氣亦非常流通。
(15)
(16)
(17) 此諭告相信是最近才貼上去的。
(18) 由機槍堡的出入口向外望。
(19)
(20) 離開機槍堡後再沿樓梯向白虎山進發。
(21) 興建中的蓮塘口岸,對面的高樓已是深圳了。
(22) 白虎山 - 高98m。
(23) 白虎山的麥景陶碉堡全貌。
(24) 沿麥景陶碉堡的外圍順時針走一圈。
(25)
(27) 白虎山的麥景陶碉堡正面。
(28)
(29)
(30) 在碉堡前有一個已遭受到沙泥封口機槍堡。
(31)
(32) 回望登上白虎山之路口。
(35) 要再練好啲自拍技巧先。
(36) 松園下村涼亭。
(37)
(38) 松園下村的入口。
(39) 松園村公祠。
(40)
(41) 面向白虎山的風水小炮。
(42)
(43) 此村屋的前業主 "何華壽" 是1920年代首批遠赴海外工作
的村民之一,相信這所村屋建於1930年代,曾被日軍徵用
作暸望站監視深圳和當時的軍事道路 "蓮麻坑路",而58號
和59號屋前的牆上仍掛著兩塊刻有 "松園下第六番" 及 "松
園下第七番" 的木牌,村屋自1950年代未已改作儲物用途。
(44) 松園下第七番的木牌。
(45) 松園下第六番的木牌。
(46) 橋芳家祠。
(47) 天后宮。
(48) 松園村後的小山路。
(49)
(50) 松園村後一個不知名的小山崗。
(51)
(52) 從另一位置遠望蓮塘口岸工地。
(53) 由高48m的小山崗望向遠處的新界東北垃圾堆田區。
(54) 大樹後方的山丘正是 "白虎山"。
(55) 蓮塘口岸工程加高了排水坑的另一面道路,昔
日通往對岸的橋,如今變成無路可進的掘頭橋。
(56) 深圳的高樓與香港的鄉村成了很大的對比。
(57) 近觀蓮塘口岸工地。
(58)
(59) 朱生有嘢派............提子乾。
(60) 離開松園村,沿車路一直向下一條村進發。
(62) 竹園村已同我2009年初來的時候完全唔同晒,
(63) 小休時間,多謝吳生吳太的好味餅乾。
(64) 最潮的村公所。
(65) 打鼓嶺竹園村遊樂場。
(66) 蓮塘 / 香園圍口岸的工地圖。
(67) 較寮村。
(68)
(69)
(70) 臨時巴士總站 - 79K。
(71) 打鼓嶺消防局。
(74) 打鼓嶺警處。
(75)
(78) 沿途唯一見到有嘢食的士多。
(79)
(80) 餐蛋麵 $25,有兩片餐肉一隻蛋,好味。
(81) 下一站...........老鼠嶺週田村。
(84) 週田村是一條雜姓客家村落,由杜氏 / 蕭氏 /
何氏在1600年至1700年代建立。
(85)
(86)
(89) 週田學校,今次到訪已有人在內居住。
(90)
(91) 一河之隔已是 "深圳" 了。
(92)
(93)
(94) 瓦窑警崗 / 瓦窑麥景陶碉堡。
(99) 三和公立學校。
(100) 最後一站..........新屋嶺村。
(11) 行到出嚟文錦道關口已經係下午17:15,個天又開始
落毛毛細雨,係時候坐車返出去上水,留待下次再遊。
***** 邊境禁區政策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港英政府已保持邊界完整為理由,1951年設立邊境禁區政策,禁區北面,即係中英邊界築起35里長圍網,南面就設立警崗,將香港人煙稠密ge地方同邊境之間地區劃為禁區,以便打擊非法入境同垮境罪案。
***** 最新邊境禁區界線 *****
邊境禁區的覆蓋範圍, 由根據《公安條例》第36 條制定的 《邊境禁區令》(第245 章,附屬法例A)的附表指明。
政府於2008年1月公布計劃,將邊境禁區的陸地覆蓋範圍,由當時約2800 公頃,大幅縮減至約400 公頃。縮減後的邊境禁區,只會覆蓋邊界巡邏通路及其以北的土地、過境設施、沙頭角墟、沙頭角海以及米埔部分地方。該計劃旨在將邊境禁區縮減至保障公共秩序和邊界保安所需的最小範圍,以便當地居民和遊客可以無須申領禁區許可證而進入有關地區。
邊境禁區分三個階段縮減。第一和第二階段的邊境禁區縮減已分別於2012年2月15日和2013年6月10日實施,縮減範圍覆蓋除梧桐河至蓮麻坑段以外的整個邊境禁區。 隨著梧桐河至蓮麻坑段的邊界巡邏通路建造工程已竣工,第三階段的邊境禁區縮減亦於2016年1月4日生效。這個階段的縮減,釋出超過900公頃土地。這個階段完成後,整項邊境禁區縮減計劃亦告完成。
警方提醒市民,在邊境禁區正式開放後,需要特別留意新邊境禁區界線,以避免誤闖禁區。根據《香港法例第245章公安條例第38條》,任何人士如未持有有效的禁區許可證出入禁區,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被判罰款$5,000及監禁2年。
公眾人士需留意的行山路線包括:
i 介乎橫瀝至沙頭角的一段蓮麻坑路為邊境禁區。行山人士除非持有效禁區許可証,否則進入蓮麻坑村後不能經該段蓮麻坑路離開 (建議行山人士以為礦山警察瞭望站為終點,並經原路折返紅花嶺)。
ii 由紅花嶺經紅花寨往担水坑村或山咀村的行山路徑(當行山人士到達50Q KK126963 / 50Q KK127964 的山路交界點後,他們應沿東面行山路徑前往担水坑村或山咀村。不建議由北面山徑落山前往伯公坳,因該處並無路徑前往担水坑村或山咀村)。
iii 由麻雀嶺或萬屋邊經紅花嶺及紅花寨往蓮麻坑村、担水坑村或山咀村的行山路徑 (請參考 (i) 及 (ii) 的建議)。
由於上述被釋出禁區範圍的地區有部份是連接一些熱門行山路徑,因此警方已預先在有關行山路徑豎立多個禁區警告牌提醒市民切勿誤闖禁區。
~~~~~~~~~~ 完 ~~~~~~~~~~
累積瀏覽 520894
全部攻略 627
全部回應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