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往沙田龍華酒店午膳,道旁偶遇童年的街頭小食; 炸蘿蔔餅. 惜因剛酒足飯飽,肚皮已無空間容納, 只得作罷. 但此番邂逅,勾起我對童年小食的回憶,五, 六年代這些小食隨處可見, 小販們以手推車的形式在街頭巷尾擺賣,你根本不需知道他們的芳蹤,只要憑着香味尋索,不難找到他們的開檔處. 然而時移勢易,因種種原因,街頭小販已絕跡於街邊,而這些小食亦隨而慢慢被淹沒在時間的洪流中. 你若問一些生於千禧年後的年青人,我相信他們對冷糕,炸蘿蔔餅都會茫然無知,木宰羊. 以下我所介紹的小食大部份已消失在主流的餐飲桌上,即使近期流行的入舖小食檔也不會供應, 以其製作麻煩,經濟效益不高之故. 然而這些美食能風行一時,又豈無其曾稱霸街頭的原因 (當然童年味覺的回憶也是我要向你們介紹它們的原因). 以下幾種小食,各位曾品嚐過幾多種,又對幾多種有認識呢?
(1) 冷糕
冷糕之名的來源已不可考,其中一個說法是因為冷糕其實源自潮州,是潮州人的食品, 故此以 "冷" 名之,一如 "打冷" 即指吃潮州菜般. 記得唸中學時太平戲院前地有檔冷糕, 冬天走過時看到那些剛烘好,熱呼呼,脆卜卜的冷糕,都會止不住纔嘴買一塊來吃. 冷糕其實是一個用平底鐵鍋烤烘的大餅, 其製作方法跟雞蛋仔差不多,只是多了個 "落饀" (餡料大多是花生碎, 砂糖, 芝麻等)的步驟; 做法是將蛋與砂糖, 奶拌勻,然後再加入梳打粉,麵粉攪勻至沒有粉粒,最後加入牛油溶液拌勻做成粉漿, 然後將平底鍋用火加熱後倒入粉漿加蓋焗約三分鐘, 開蓋加入花生、糖碎及芝麻於左半邊,再將另右半邊反上面做成夾餅,即可切件奉客.
冷糕雖然已絕跡於入舖小食檔,但原來近年卻如神龍見首不見尾般閃現於一些小檔; 約十年前維多利亞公園大門口處便有一位阿伯擺檔賣冷糕,但不旋踵即消失於人海中. 去年油麻地廣東道有一位譚姓師傅瑟縮在粥舖內擺檔賣冷糕,但被食物環境衞生署指其檔位「無入則」兼「電線位唔合格」,遭趕盡殺絕,故此此檔冷糕有如蕓花一現般匆匆落幕. 要吃冷糕, 除了去澳門外,大埔安慈路還有一間有售, 但聽説供應不太穩定, 遲去者恐有向隅之虞.
冷糕 1
冷糕 2
冷糕 3
冷糕 4
冷糕 5
(2) 炸蘿蔔餅
炸蘿蔔餅也是我童年至愛的街頭小食之一,以其剛炸好時熱呼呼,夠脆口,餡料超豐富之故也. 炸蘿蔔餅又名 "炸油糍",鄉間有很傳統的名字叫 "阿嫲叫",惟不知緣何因由. 炸蘿蔔餅的製作方法說簡單不簡單,說複雜不複雜,先將白蘿蔔絲,紅蘿蔔絲,蝦米仔和葱花等餡料混好,然後放入炸模 ,跟著倒入調好味的粉漿粉漿 (主要是以麵粉,胡椒粉溝成),再放入滾油炸三幾分鐘至脫模便成. 吃炸蘿蔔餅有個竅門,那便是一定要趁它熱騰騰"辣口"的時候吃,若待它冷卻後才吃,只會覺得軟腍腍 ,滿口油膩, 跟熱呼呼的時候是兩碼子的事. 炸蘿蔔餅在市區的小食店不多見,若要吃新鮮的炸蘿蔔餅,可往沙田龍華酒店的入口旁的小食檔, 或者元朗流浮山覓尋.
炸蘿蔔餅 1
炸蘿蔔餅 2
炸蘿蔔餅 3
炸蘿蔔餅 4
(3) 糖蔥餅
糖蔥餅是甜食, 其做法先是以面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煱中烙成壹張張其薄如紙的餅皮. 之後用白糖和麥芽糖再配少量麵粉反覆蒸煮以去掉水分,冷卻後即形成韌脆的質地,再把它拉成中有蔥孔的長方形, 便成為糖蔥。糖蔥很容易拗碎, 售賣糖蔥餅時先攤開薄餅皮,放上適量長度的糖蔥塊, 再灑上花生芝麻碎,包卷後便成糖蔥餅.
小學的時候唸八達書院, 其所在位置即今日卑路乍街末端東華百年大樓處. 由於學生眾多,學校前面那條行人路便成爲小販們的專用區,有賣雪糕的,賣豬腸粉的, 賣炒粉麵的,賣滷水小食的,但我最深印象的卻是糖蔥餅佬,之所以對這個糖蔥餅佬有深刻記憶,並非他所賣的糖蔥餅特別好吃,而是他兼營賭業, 其賭法是在竹簽上以紅色顏料塗上一至六個小點, [賭客]付上一毫,即可從簽筒中抽六支簽, 其點數加起來高於30即可獲獎六件糖葱餅(市值六毫). 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好笑, 先不說我其實不甚喜歡吃糖葱餅, 即使再喜歡, 一個小孩子如何解決六件糖葱餅? 事實上我真的曾遇上這個困局-嬴了六件糖葱餅, 結果是撑了我一整天, 晚飯連一口都吃不下.
糖蔥餅 1
糖蔥餅 2
糖蔥餅 3
(4) 醃酸蘿蔔/酸薑
另一種我鍾愛的街頭小食是醃酸蘿蔔/酸薑. 成長於六,七十年代的小孩子怎會沒吃過?那賣醃酸蘿蔔/酸薑的小販推著個如梯田般的手推車,上面如樓梯般分了幾行,而每行都擺滿著一瓶瓶的醃酸製品, 如酸蘿蔔,酸薑, 醋喬頭等. 不知怎地每次看到這些醃酸製品我我的口水便會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