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大家對萬聖節的由來稍有認識的話,便知道這是一個鬼怪的節日。鬼怪的節日原不該大肆慶祝,就是生活在大都會的香江人也沒有高調地在農曆七月慶祝「鬼節」,那麼為什麼人們對這一個西方的「鬼節」卻趨之若鶩呢?也許在商家的包裝下,「鬼怪」已經成為商品,不再可怕。可是面對鬼怪靈異的事情,我們還是小心好了,非單沒有必要去接觸,更別遑論用模仿和嬉笑的方式來膜拜。
叮噹貓和大隻熊不慶祝萬聖節,可是在節日下面對小孩拍門取糖的活動,我們都是無法拒絕。今年也不例外,我們準備了很多美味的糖果來送給扮相可愛趣怪的小孩子。
社區內派發了單張提醒大家參與節日活動應注意的事項
今年的萬聖節,天公不造美,黃昏雖然下著微雨,可是卻沒有減退孩子的熱情。大概七時以後,整個社區便熱鬧起來,很多家長帶著子女到處拍門,然後大叫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小孩子穿上形形色色的服裝,叫人嘆為觀止。男孩子的服飾有怪異造形、星際戰士、足球員、馴獸師、消防員、警察、卡通和漫畫人物等等。女孩子的服飾也不遑多讓,有公主、女巫、仙子、小丑、森林女王和老婆婆等等的造形。還有一些孩子戴上面具又或在臉上畫上趣怪的面譜來進行活動。
家長帶著子女到處拍門取糖,非常熱鬧
家長抱著年幼的子女參與節日活動
男孩子的鬼怪和戰士服飾
男孩子的其他有趣服飾
自行設計的造形,很有心思
幼童的服飾
美麗的公主
各式女巫造形
大孩子的服飾
女孩子的其他有趣服飾
彩繪面譜
從下午六時半至八時半,小孩子絡繹不絕前來取糖,好些時段更因出現太多小孩而令叮噹貓和大隻熊應接不暇。很多造型可愛的孩子因為人流太多,又或孩子動作太快而錯失了拍攝的機會,好些照片又因對焦失敗而不能予以保留。雖然如此,喜歡小孩的我倆,正因為看見這麼多可愛的孩子而感到無限的欣喜。活動後我們點算糖果的數量,今年我們一共派出了多於一百二十包的糖果。
活動過後,我們從媒體的報道知悉有些貧困社區家庭的孩子自發組成團體,然後一起前往一些富貴社區的家庭拍門取糖,為的是能夠取得多一點貴價糖果。可惜富有人家派的糖果比普通家庭的糖果更平宜,更沒特色。此舉當然令貧困家庭的孩子大失所望,媒體也借此大造文章。不過更深層的思考是,窮人向富人伸手取利益已經從成人的層面延伸至小孩子身上了。
素來小孩在萬聖節拍門取糖的活動都只在自己居住的社區內進行,如今人們為了貪求多一點利益,然後組織車隊,帶同孩子前往其他社區進行活動,一則鼓勵了孩子的貪念而非享受活動的樂趣,二則也錯失了透過活動來睦鄰,損失了認識鄰居的好機會。
無論如何,孩子從節日得來一點糖果本是快樂的事情,糖果的多寡和質量並不是活動的重點。況且糖果吃多了也無益處,就是上佳的質量也不能多吃。家長因愛惜子女而誤用其他手段來替孩子爭取利益,這一種以利益為前題的教育是否值得鼓勵呢?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可能比孩子的糖果更值得我們深思!
萬聖節的小資料:
每年十一 月一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All Hallows Day/ All Saint's Day)。萬聖夜(Halloween是英語 All Hallows'
Eve 的縮寫),意為「諸聖節」的前夕。中文則被翻譯為萬聖節。萬聖夜與聖誕節和復活節一樣,都是來沿自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所衍生出來的節日。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Saxons)後裔聚居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在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Celtic)的傳統節日,他們相信十月份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重要的標誌,也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會格外危險,因此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
此外,早期的基督教會受到羅馬教廷和政府的強烈逼害,有很多基督徒為此而殉道,所以常有基督徒到這些殉道者致命的地方舉行追思活動。後來,因為殉道者眾多,故此就有教會設立了專門的日子來紀念。按歷史文獻記載,最早設立紀念日的教會是安提約基雅(Antioch),當時紀念的日子是在每年「諸聖節」的第一個主日。
後來教宗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690-741)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中,把一座小堂奉獻給諸聖,並把紀念諸聖的日期改為每年的十一月一日。在這個聖日中,教會紀念所有的聖徒,用以表彰他們的聖德,並使教會視他們為效法的楷模。諸聖日的第二天,為諸靈日(All Souls Day)是主後998年,法國克隆尼(Cluny)隱修院的院長聖奧迪羅(St.
Odilo)推廣的,用以紀念凡在基督裡去世的信徒。
如有興趣可重溫萬聖節的文章,請按以下網址,謝謝。
感謝 叮噹貓 提供以上資料
叮噹貓 的網誌: http://dingdongcat.blogspot.hk/